“那你为什么管你的徒弟叫先生?”
“我崇拜查先生的小说,他年龄又比我大得多,我们是两头大。”
“查先生的围棋在香港是不是最好?”
这下聂卫平被难住了,不过,他灵机一动,突然脱口而出:“在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众人大笑。
聂卫平借“围棋弟子”的话题,当众表达了自己对金庸的崇拜,同时又巧妙地回答了丁关根的提问,这便是借题发挥的一种情景。
借题发挥,也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如果你能抓住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见机行事,适可而止,必然能够打破一些尴尬的局面,创造出和谐的气氛。
抓住时机制胜
美国政府从1944年8月1日起决定谷物开放,不再限制用谷物酿酒了,这对哈默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但是,哈默立即又对形势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马上结束,即使马上结束了,美国的经济也不会很快地好转起来,因此,谷物的开放时间并不会很长。哈默为了验证预测是否正确,请了一批经济学家及有关人士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大家的看法与他的结论完全一致。于是他下决心继续廉价收购无人问津的烂土豆以生产酒精,供混配“金币”酒。果然不出哈默所料,“谷物开放”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宣告失败了,哈默“金币”酒比以前更为畅销了。
领导者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决策。要做到决策无误,必须对影响市场变化的种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善于捕捉信息。归根到底一句话:要善于审时度势。时者,是指各种时机;势者,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要分析和研究。古人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不做违背历史潮流,逆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事。哈默生产威士忌酒自始至终都注意到了社会发展的动态,从抓紧时机购买股息以获得威士忌酒到廉价地收购土豆,都说明哈默自始至终都是在审时度势地把握时机。正因为他能审时度势地判断形势,所以他的一系列决策才做到了准确无误。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有利形势,去造就最佳的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
领导者、管理者必须具备把握形势、因时制宜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1979年,普洛斯特博士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接任总裁,他接手的该公司当时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烂摊子。为了尽快使公司扭亏为盈,急需一笔资金,但由于该公司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没有一个银行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愿意贷款给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普洛斯特只好向政府求救,希望能得到美国政府的担保,以便从银行获得10亿美元贷款用于发展新型轿车。
这一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惹来了一大片斥责之声。原来,在美国企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们认为依靠外部力量,尤其是依靠政府的帮助来发展经济的做法,是不符合自由竞争原则的。
普洛斯特作为领导不急不躁,进行了冷静的分析,于是决定各个击破,耐心地扫除公共关系上的重重障碍。他援引了美国人所共知的事实,有理有据地向企业界说明,过去洛克希德公司、金美等五大钢铁公司和华盛顿公司都曾先后取得过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总额高达4097亿美元之巨。
对政府,普洛斯特先生不卑不亢,提出了言辞温和而骨子里却很强硬的警告。他热心地替政府算了一笔账:若是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垮台的话,政府就必须为此支付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社会福利开销。
普洛斯特博士因事制宜,对症下药,终于收到奇效:企业界、舆论界的反对派都偃旗息鼓;国会那些原来曾激烈反对政府担保贷款的议员也缄默不语;政府也政变了原来的主意,采取了积极主动出面担保的合作态度。他们需要的10亿美元终于顺利到手了。他利用这笔来之不易的贷款,一举开发了几种新型轿车。从1982年起,克莱斯勒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二年又赚取利润9亿多元,创造了该公司有史以米盈利最丰的纪录。克莱斯勒公司由此走上了再度发展的轨道,普洛斯特博士也一举成名。寓事于喻说理
楚王自从任用昭奚恤做国相后,只跟他一个人商量国家大事,而很少再与其他的大臣商议国事。昭奚恤借此机会,为巩固自己在楚王身边的地位,就经常阻止别人来见楚王,就连元老汪乙也不例外。
汪乙多次来见楚王,都被昭奚恤拒之门外。汪乙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有一天汪乙在宫外见到了楚王。汪乙对楚王说:“有一个人,非常宠爱自己的小狗。那狗向井里撒尿,好心的邻居发现了这件事,想去告诉狗的主人,但每次他都被狗堵在门外,叫个不停,作势要扑过去咬他。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大臣们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您对专说好话的人就亲近,对爱指出缺点的人却疏远。人世间有儿子杀死父亲、臣下杀死君主的恶人,被杀的人至死却始终不知道。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他们只爱听人们对他歌颂、赞扬、奉承,而不爱听别人对他错误、缺点的指责!”
寓事于喻,用形象的手法来阐述自己要说的道理,既不伤和气,又能顾全大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不失为一种因事制宜的好方法。
二、领导的语言能力提高
有自己独特语言
不要陷入陈词套话的泥潭,而要用能够调动对方积极性的语言来激发部下的干劲。
不受部下尊敬的领导,其特征之一,就是经常使用诸如“应该做”、“是常识”或“人们通常”之类发霉的陈词套话。
如今,对管理阶层来说,仅做给部下看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让部下明白应该怎么去做。作为领导,经常用“绝对”、“常识”及“通常”之类的词本身就说明对自己的话没有把握。
例如:“我想通过新的项目向困难的工作挑战!”当部下道出自己的雄心壮志时,领导可不要说“趁年轻的时候进行各种挑战是件好事”之类老掉牙的套话,而应该对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部下用积极的语言加以鼓励:“啊,不错嘛!”“你平时做了哪些准备?”“你要是把这个新的项目做好了,××工作就交给你。”
据说最近利用咖啡馆、书店等场所面向听众自由朗诵诗歌的“诗歌朗诵会”十分引人注目。朗诵的题材各种各样,包括自己创作的诗歌、自己喜欢的画册等,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正是它的妙趣所在。另外,有关朗诵节目的“诗歌创作”及专门提供这方面信息的杂志等新鲜事物应运而生,年轻人新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推广。
职场的领导们,我要不厌其烦地再提醒大家一次:“请千万不要陷入陈词套话的泥潭!”
惯于使用大众化、空洞的语言,只会使自己对优美的、意义深远的话语的感受力日趋迟钝。让我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留心那些不入俗套的措辞吧!
成为沟通高手的秘诀
领导讲话时目的明确、随时注意周围的反应,有利于部下理解程度的加深。
要使企业内部上司和部下之间的语言交流顺利进行,重要的是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互相关注,理解方面无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对语言交流下这样的定义:“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传达给对方并期待对方的积极反应,以收到良好效果。”以下七条是领导和部下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要点。
(1)明确语言交流的目的之后再发话。例如:是工作上的“指示、命令”呢?还是“提出问题”呢?或是“对部下的不平做工作”呢?
(2)在下达工作上的指示、命令时,包括以下三点:①该项工作的目的?②针对目的应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期望值?③完成工作时赏罚严明的评价标准?即有必要向部下说清楚“目的”、“应付出的努力”及“评价标准”。
(3)观察部下对你的讲话有何反应(是否认同等),相应调整讲话方式、动作及发声方法,以便使部下加深理解。
(4)避免使用“上面这么说的”、“这是上面的意思”之类生搬硬套、鹦鹉学舌式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层管理者,对上面的精神应该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讲话要具体、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5)进入正题之前先向部下提出问题,然后再去把握部下对你的谈话是否感兴趣,是否心领神会。
(6)对不得已的朝令夕改,须坦率告诉部下其意图并尽快提出下一步的措施。
(7)要使领导的指示、命令深入人心,不应采用固定不变的讲话方式和发声方法,必须在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及停顿的长短等方面下功夫,还应该注意使用追问、反复强调等手法。获得认同的语言要素
领导的指示、命令能否让部下认同,关键要看它是否含有能够赋予部下动力的七大要素。在下达指示、命令方面,最重要的是其内容包含了多少能够赋予部下动力的要素。现总结归纳如下:
(1)明示该项工作的“目的”、“应付出的努力”及“评价的标准”等,这时,领导和成员之间统一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2)告诉对方,为什么把工作交给他,期待他做什么。年轻的部下自尊心很强,希望个人的价值得到认可的愿望也很强烈。
(3)给部下下达的指示、命令不能过于死板、单调,要给他们留有对工作酌情处理和创造的余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时应根据个人的能力、经验、性格及年龄等因素来决定酌情处理的幅度,不过,有必要先让他们了解这样的原则:既然在组织内工作,就应该做到与“基本原则保持一致,具体操作可以自由发挥”。
(4)工作指示的出台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认真对待。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得不更改预定计划时,应该如实地传达。
(5)碰到错综复杂的指示、命令,可以采取让部下回答问题、记笔记、复述、提问——“四个做到”的方法来确认他们的领会程度,还可以让他们复述相关的“背景”、“期限”、“目的”及“效率”等事项。
(6)在要求部下“及时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作为领导,应事先告诉部下自己希望他们怎么做,尽可能减少失误。
(7)做到用明确的语言下达命令。造成语言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领导用不明确的语言下达命令,一旦领导的命令含糊其词,就会造成一部分部下即使不明白也不敢提问,担心会因此引起上司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所以,下达的命令必须做到意思明确、通俗易懂。
行动指令发动部下
给与部下适当的思维刺激和行动提示、传授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技巧是指示的基础。
最近常有一些上司对部下说:“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眼光!”“改变一下思路!”“大胆、积极地去干吧!”等等,这些话过于抽象,使得部下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总之,没有具体说明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也没有明确指出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比方说,服务性行业制定了“设法赢得顾客”的行动方针,那应该怎么做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家我常去的小酒馆连锁店,那里的经理对员工下达的行动指令非常明确。因为员工有一大半是临时工,如果用抽象的语言来指挥,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这位经理对员工这样说:“昨天只有部分员工在顾客离开时跟顾客打了招呼,希望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对那些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不满意见的顾客,应该在3秒钟之内做出反应,微笑着对他们说声‘谢谢’,并且在3分钟之内跟主任取得联系,因为及时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商家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位经理用具体的数字来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他的话具体、明确且通俗易懂。
如上所述,与年轻的部下谈话时,不要说一些诸如“好好想想,拿出个好主意!”之类空洞的、教训式的话,而要在怎么做能达到预期目标方面,用具体的语言向部下传授一些最基本的经验、技巧并给与适当的思维刺激和行动提示。
男领导常对女职员说的“接打电话要有礼貌”、“整理文件要一丝不苟”之类的话也过于抽象,而下面的例子就较具体。
有个上司对公司的女接线员说:“今后6个月里,希望你每个月能从打来电话的用户那里得到四五个表扬的电话。”还有个上司对一位市场调查部的助手说:“因为你在免费服务方面不够周到,也未提出太多具有专业水平的建议,现在投诉你的电话平均一个月有三个,希望从下个月开始的三个月里,对你投诉的电话减少到只有一个。”
总而言之,领导作指示应该使用具体的语言,使部下能够马上付诸行动,这一点非常重要。亲密的人际语言
年轻职员对处理上下关系的语言交流倍感头痛,但只要与他们频繁接触,也能使彼此心灵相通。一般说来,跟长时间的接触相比,短时间的频繁面谈更容易让人亲近。领导和部下之间的语言交流亦是如此,特别是年轻职员,他们过去的交际圈子大多是处于对等关系的同龄人,所以参加工作后对处于上下关系的语言交流倍感头痛。
不管是谁,跟难以打交道的人面对面谈话时,都恨不得仅此一次了事。然而,要理解对方的想法、态度,就得花一定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增加接触次数,使得彼此之间融洽、亲近,从而消除误解。和年轻职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也要努力做到持之以恒(每次面谈的时间不要过长),逐步建立信任关系。下面举个实例来说明:
比方说,如果让年轻职员写报告,作为领导,你可以这样说:
“一次性提交一份完美无缺的报告固然重要,但中途就有关事项多跟上司交换意见、加深彼此的理解更为重要。”
领导可以规定他们中途来汇报的次数并有效利用这些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是为能频繁跟年轻职员接触创造机会的最有效的途径。
毫无疑问,报告简明扼要、一次性提交是最理想的。然而,年轻职员中有些人既想抓住要领一次性完成,中途又不向上司汇报细节,结果把报告写成厚厚的一叠。
与此相比,认真记下要点、中途多向上司汇报的做法更便于上司了解整个工作的进展状况,还能从上司那里得到具体的建议,对完成报告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作为上司,应该告诉部下:中途多向上司汇报,既能得到上司对他在工作过程中付出努力的肯定,又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于倾听”赢得信任
与其驳倒对方,倒不如学会“倾听”,抓住对方的真正意图。
人们喜欢关心自己、善于倾听自己意见的领导。作为中层管理者,跟部下讨论问题时,与其驳倒对方,倒不如采取认真倾听对方心声的积极态度。这么一来,你的宽宏大量就能够燃起年轻部下的热情。
下面就介绍几种能够赢得部下信任的倾听对方谈话的方法。
(1)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东张西望或心神不定,不可能赢得对方信任。
(2)靠近对方,全身采取倾听姿态——通过体态表现出热切关注着对方谈话。
(3)适当地做出回应——注意要恰到好处,不要太夸张。
(4)全神贯注地倾听——抛开成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谈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