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好你的幸福人生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捡破烂的与大明星完全可以拥有一样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当然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可金钱一旦被作为某种筹码,就不能再买到任何东西。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强烈。人世间的痛苦大多都是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通过物质的快乐企图来满足精神的快乐是不可能的。
让好习惯主宰人生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就拿那个穷人来说,他多少年风餐露宿,苦苦寻觅,为的就是那块点铁成金石。可是当他找到后,他却随手扔到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块奇石,而是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性动作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遗憾不已的蠢事。他的多年点铁成金梦,也像肥皂泡一样顷刻破灭了。“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就像是对那个穷人说的似的,准确,深刻!即使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不无警示意义。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服务于我们。否则,我们也可能把点铁成金石扔进海里,而且是不由自主的。
像管理企业一样关照生活
一个企业、机关、部门要想成功,必须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也离不开经营与管理。经营,是人类活动的必然记录,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经营,国家需要经营,家庭需要经营,一个人要完成人生的目标,也需要经营。经营,其实是一种常识,就像雨天撑伞,晴天收伞一样。
是啊!如果把每一个人都当做一家企业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的“总经理”。作为“总经理”,我们又何尝不需要好好地学习经营管理,努力去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呢?特别是对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摔了跤,遭受挫折和不幸的人来说,更需要对经营管理有一个充分的科学认识,并善于适用经营管理手段来扭转自己亏损了的人生。
每一个处在困境中或逆境中的朋友,其人生都是一个亏损了的人生,只不过因为过去所犯错误的决策大小,决定亏损的多少。而人生的亏损全部是由于我们自己不善于经营管理所造成的,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我们是“失败的总经理”,那么,如何促使人生早日扭亏为盈,便是我们在困境中应该冷静思考,认真规划,慎重行动的首要问题。
一个企业亏损后,经营者往往要着手考查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和产品结构,重新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目标,用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扎扎实实地去重塑企业形象,促使企业走出困境,而人生亏损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一位机智、能干、自信、坚强的经营者一样,冷静地去查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我看来很有这个必要,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成功就是从查考自己人生亏损的原因开始的,他把自己的过错,自己的缺点一条一条地列在纸上,然后认真地去逐条改正,终于取得了人生的成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大文豪,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人都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能够像那些机智、能干、自信、坚强的经营者一样,正确对待亏损人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自己人生的目标,校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自我约束,努力地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扭亏为盈,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强者。
每个人都知道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是竞争激烈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每一个暂时还不成功的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地去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要知道,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
成功不等于幸福
现代竞争社会,人们都重视成功,追求成功,理所当然地认为成功是人生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目标。成功学的讲座总是爆满,但对于幸福或幸福感却有所忽视,如果有人举办幸福感的讲座,恐怕听的人,尤其是青年人不会太多。
成功是指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你的某种愿望实现了,你把事情办成了。成功更多是从结果来定义的,比如你想挣钱发财,结果你的投资得到了回报,你挣钱的目标实现了,或者你的目标是发表论文,经过努力,你的论文发表了。成功是指你的努力有所回报,你的投入产生了效益。你名利双收,比没成功的人更有运气。
而幸福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更多是从状态来定义的。幸福是你与心上人一起散步的时刻,是你逃避了城市的汽车流,呼吸着山林新鲜空气的那会儿,是你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光,是睡梦中的微笑,是全身心投入地看电影……幸福是放松的身心感受,是一种安逸的经验。
成功是一种追求,是主动的紧张和激动,是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的过程,表现为心跳的加快,而幸福是下意识地放松,是包容和忘却,是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的过程,表现为心跳的减缓。
生活中不少成功的人并不幸福,有的人整日受功名心推动,一门心思追求成功,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最后他们成功了,可马上又追求另一个成功,设立更高的目标。他们好像是在铺满了碳火的舞台上的舞者,停止不下来。他们只有成功的激动,而没有松弛的快乐。而一些没有成功的人,过得也不错,他们晚上去广场跳舞,周日去公园锻炼,喝点小酒,搓会儿麻将,生活得有滋有味。
成功的机会有限,而人人都想成功,所以成功是一种搏弈的游戏。你的成功意味着别人的失败,你拥有了资源意味着别人失去了资源。但是,幸福的机会无限,内心的感受和幸福的能量无限,你幸福了,并不意味着别人的幸福失去了,而是意味着通过影响别人的心情,让周围的人更加幸福。
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能否适当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呼唤呢?能否调整心态准备松弛一下呢?能否以一个追求幸福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成功呢?我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别给自己喝“咸水”
古时候有个财主,从拥有九十九只羊的那一天起,就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再添上一只羊,好凑够一百只。
一天深夜,他辗转反侧之际,忽然想起村后的山上有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养了一只羊。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财主便前去恳求禅师慈悲为怀,将那只羊让给自己。当时,禅师正闭目静思,眼皮也没有动一下,只淡淡地说:“牵走吧!”
一个月之后,财主又来求见禅师。禅师见他愁眉苦脸、面容憔悴,便问他为何如此心焦?
财主苦笑着说:“现在我已经有了一百零五只羊了。”禅师困惑不解:“既然如此,应当高兴才是啊!”财主摇头叹息:“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两百只羊呢?”禅师默默无言,转身端来一杯水,递到他的手中。
财主刚喝了一口,便大叫起来:“这茶水为什么这么咸啊?”禅师不动声色,只冷冷地说:“其实,你给自己喝的也一直是咸水呀!”
生命离不开水,欲望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渴越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
世间值得人们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
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
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都是咸水,那就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
西方有句谚语说“在鸡蛋没有孵出小鸡之前,不要去数它”。其实,凡人数鸡、数钱以及财主数羊都是一种心态,类似的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有点儿无妨,但过犹不及,把握好度是关键。
有一种美丽叫做“退”
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孚石油的创始人。他的名望不光是钱财,还包括健康与长寿。
洛克菲勒早年孱弱多病,后来变得身体健康,心胸豁达,颇具传奇性。这其中适时而“退”帮了他的大忙。他也因这一“退”,退出了人生的另一道风景。
与众多创业者一样,洛克菲勒经历了许多艰辛。身心都作了超前的付出,使他52岁时就身患多种疾病,无力正常工作。是继续“搏”还是马上“退”?在权衡利弊之后,洛克菲勒听从医生的忠告,选择了后者。他给自己重新定位,调整了与公司间的关系,随后到大自然中静心颐养,逐渐恢复了健康,一直活到92岁才去世。谈到“退”,洛克菲勒感受颇多,认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和生命的重新开始。
在人的一生中,要面临诸多“搏”与“退”的选择。怎样跨过这道坎,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如果精力确实不济,那就不妨学一学洛克菲勒。也许你才华横溢,退下来,心不甘、情不愿,但你要记住,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宝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如果说前者没法留住,后者却有自己把握的余地。
“退”能让你品味到生活的芬芳,每一天都变得阳光灿烂,有滋有味……
烦恼都是自找的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乐天派与多愁善感型就是显然的区别。乐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的轻松,活的潇洒;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欢自找烦恼,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的有些窝囊。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还是烦恼,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4.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6.以殉难者自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当父亲的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8.蠢人的黄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使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之辈,恐怕谁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辩证逻辑。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比较的观点。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死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