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419

第419章 :扶余攻略

虽然猪加夫塔父子提供了鲜卑人的情况,可是潘凤、俞涉、蒯良、蒯越并不敢完全相信他们。连续几天,他们派出了十几批斥侯,重点侦察鲜卑人的军事布置,基本上摸清了鲜卑人的情况。

原来,进攻扶余人的鲜卑人乃是东部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联盟,他们在看到扶余人被高句丽人进攻时,趁火打劫攻进了扶余的大荆道。他们的部落也随即跟着进了扶余,把扶余人的农田变成了牧场,正在大荆道的土地上放牧。

这个东鲜卑部落联盟的军队有三万多人,分别驻扎地鸡公山、长岭、大荆,这三个城郭呈三角形排列,互为犄角,一旦出现战事,能够互相支援,非常有效地控制着鲜卑人占领的大荆道土地。

周永此次进兵扶余,并不是单纯的攻城略地那么简单,有更深层次的用意在里面。扶余人的土地正是许多北方民族兴旺的地方,也是打击鲜卑人的战略要地,在正式与鲜卑人开战之前,必需彻底征服扶余人。

而在周永的北方攻略中,征服扶余就能形成南北夹击的战略态势!因此,从战略意义上讲,扶余人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况且周永还希望通过对扶余人的征服,以点带面,逐步地融合周边的部族。

蒯良、蒯越非常清楚周永的战略意图,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消灭鲜卑人、高句丽人,同时最大限度地消耗扶余人,最后把他们的女人、孩子和土地、财物全部接收过来。

摸清鲜卑人的情况后,潘凤就在猪加夫塔的城郭里,把新任的扶余国王,也就是以前的九王子高杰,以及他的老师,也就是现在的国师李林,还有猪加夫塔一起请了过来,共同商议消灭鲜卑人的计划。

潘凤把一张大地图挂在大厅里,这是蒯良、蒯越兄弟俩根据猪加夫塔的描述和斥侯们的报告整理出来的,可是却把高杰、李林、夫塔吓了一大跳,都在心中嘀咕,这些汉人真是厉害啊,几天时间,竟然将地形绘制的如此清晰!而他们扶余人生长在这里几百年了,也没有谁绘出一张地图来。

“国王殿下,我们这次与鲜卑人的战争,就是要把他们消灭在大荆道,而不是把他们赶跑。所以我们要集中全部兵力,把鲜卑人阻截在大荆道,决不能让他们跑了。”

看到几个扶余人惊讶的样子,潘凤拿起一根指示棍,在地图上轻轻地敲了两下,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的身上。然而指着大荆、长岭、鸡公山三个地方,大声说道。

“这三个城郭各自相距二百多里,几乎控制着整个大荆道,一旦我们开始行动,他们就会互相支援。所以我们计划包围大荆城,引诱鸡公山、长岭的鲜卑人来救援,消灭救援之敌,然后全歼大荆之敌,务必不让一个鲜卑人逃跑。”

不管是国王高杰、国师李林,还是猪加夫塔,都被潘凤的大胆计划吓了一大跳。那些鲜卑人全部是骑兵,能够把他们赶跑就已经不错了,要想消灭他们,谈何容易?

国王高杰想了想,试探着问道:“大人,朝廷军队虽然强悍,可是鲜卑军队也不弱。就算他们失利,肯定也会逃跑,茫茫草原,我们到哪里去追击他们?”

“鲜卑人为什么要进攻扶余国,占领大荆道?还不是看中了大荆道的草场!他们现在有三十多万牧民在大荆道放牧,我们要派出大量队伍去袭击这些放牧的部落,抢夺他们的女人和牛羊。没有了女人和牛羊,他们就是跑了,也会回来找我们拼命的。”

潘凤的策略,是经过蒯良、蒯越商议后共同制定的。鲜卑人并没有守城的习惯,他们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而他们的弱点就是女人和牛羊,只有抓住了鲜卑人的弱点,就能逼鲜卑人与他们决战。

“大人高见!”国王高杰点了点头。

“国王殿下,为了达到我们的作战目的,请国王殿下向二王子、三王子和各道诸加下一道手喻,命令他们征集粮草和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听从朝廷军队统一调遣。其中一是宁河道猪加夫塔带领男丁随大军出征,二是大荆道的牛加乌图带领大荆道的所有男丁进攻长岭城,三是命令三王子率领所有的士兵进攻鸡公山城,四是三王子和其他各道诸加整军待命。集中所有能够调动的兵力,争取一战而胜。”潘凤朝国王高杰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

听完潘凤的安排,扶余国王高杰面露难色,好久没有说话。而猪加夫塔虽然不动身色,心中却在冷笑,高杰虽然自立为王,恐怕他一兵一卒也调不动,更不用说粮草了。而高杰的老师李林则连忙上前,朝潘凤拱了拱手。

“大人,国王刚刚继位,诸位王子和诸加尚未臣服,要他们出兵和征粮,恐怕有些难度。”

“国师大人,你们就以国王的名义向他们下达命令,他们要是遵命行事,就可以继续做他们的王子和牛加,他们要是担敢抗命……”说到这里,潘凤停了下来,两只眼睛里刹那间射出了凶光:“谁要是胆敢抗命,一律剿灭!”

猪加夫塔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觉得潘凤似乎就是说给他听的,要是他敢说半个不字,恐怕潘凤最先剿灭的就是他。想到这里,他连忙上前一步,朝国王高杰拜了一拜:“国王殿下,宁河道保证听从命令,一定在三日之内,征集所有的男丁和足够的粮草,跟随大军出征。”

高杰的脸上这才好了一点,他回过头来对他的老师说道:“国师大人,你立即以国王的名义,命令二王子乌虢、三王子奥塌,以及各道诸加,让他们调动军队,听从朝廷军队统一调遣。”

“遵命!”国师李林连忙拜了下去。

高杰和李林都清楚,命令二王子、三王子和各道诸加听从朝廷军队调遣,就等于是交出了兵权,不管这些王子和诸加服不服从,那都是汉人的事了。

对于扶余这样不能自立的部族,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依附一个超级大国。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大国,他们或许还可以在大国之间周旋,以求得在夹逢中生存。可是当今世界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大汉,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作为超级大国的大汉,却没有把握历史的机遇。虽然她也征服和同化了许多部族,可是也让一些部族获得了喘息和发展的机会,以至于有些部族反过来狠狠地咬了大汉几口。

周永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趁着自己强大的时候,趁着这些部落还没有形成民族意识,彻底地消灭、征服和同化他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场比较安宁的生存空间。

能够看清周永用心的扶余人中,恐怕只有高杰和李林二人。李林在中原生活过很长时间,对于汉人的文化非常向往,对于周永的强大也非常畏惧,因此自立的心思也变得很淡了,心境早已变得平和恬淡,因此他虽然看出了周永的用心,却也不去多管,顺其自然。

高杰身为扶余的王子,自然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熟读经史的他十分了解这所谓的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部族的兴衰更替都是必然。与其投靠高句丽人、鲜卑人,不如依附最强大的汉人。

北方的草原上虽然兴旺过许多民族,如犬戎、匈奴、乌桓、鲜卑、羝、羌等等,可是他们都只是强盛一时,几乎与鲜卑同时代的乌桓、羝已经没落,而羌的没落也势成必然。至于犬戎、匈奴却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而只有汉人,虽然历经挫折,几经磨难,却仍然象一个巨人一样屹立不倒,那怕是身受重伤,也能自动愈合,很快就恢复生机,令所有的部族畏惧,而凡是与汉民族为敌的部族,不是被消灭,就是被同化,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在的部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他们根本没有民族的认同感,他们的家国观念如今还远远没有汉人这般执着与坚定。可以说,扶余国王高杰如今更在乎的乃是能不能够保住王位,确保他对扶余国的统治。

如果能将鲜卑人如愿以偿的消灭而不是赶跑,高杰也算是报仇雪恨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受到鲜卑人的侵袭。至于兵权,高杰反而不太在意,只要他听命于周永,相信周永也不会废了他。

走出潘凤的大帐,高杰反而觉得了轻松,刚刚骑上马,国师李林在他的身边小声说道:“国王殿下,我们依靠汉人不假,可是你就这么轻易地交出了兵权,将来何以让扶余人臣服?”

“国师大人,难道你看不出来吗?连我们的护卫都是汉军,就是兵权在手,我们又能调得动谁?我现在是真心希望二王子、三王子和各道诸加交出兵权,既避免汉军向扶余人动手,也免得扶余人自相残杀。”

国王高杰算是看透了,在强大的汉人军队面前,还是选择合作的好,只要他们不对扶余人动手,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汉人逐步同化,做一个汉人,也是不错的选择,总比被屠杀、被奴役要强得多。

“国王殿下,军权在汉人军队的手里,我们扶余人确实是不会自相残杀了,汉人军队或许也不会对扶余人动手。可是你看到了吗?潘凤命令各道诸加征集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子出征,这是要让我们扶余人和鲜卑人两败俱伤啊。”

学过几句兵法的李林当然看出了潘凤的用意,以鲜卑人的战斗力,扶余人要想面对面的正面决斗,肯定会伤亡惨重。而扶余人总其才六十多万人口,是经不起这种消耗的。

“国师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道!可是这是在为我们扶余人驱赶入侵者,要是我们扶余人自己就不参加战斗,他们会积极作战吗?他们可以呆在这宁河道,慢慢地等着高句丽人、鲜卑人灭亡我们。所以我们必需一战,哪怕是再大的牺牲,我们也必需奋力一搏!而且我相信,不管他们采取何种手段,他们会消灭鲜卑人的,因为鲜卑人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而我们不是。”

国王高杰露出一丝苦笑,无奈地摇了摇头。象他们这样的弱小部族,能不能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他们自己的正确决策。稍微走错一步,他们就会万劫不复。

国师李林看了看国王高杰,也觉察出了高杰的无奈,熟悉中原文化的李林心中清楚,一旦交出兵权,汉人就算是在扶余彻底地扎下了根。而汉人的文化实在是太具有侵略性了!看似和风细雨,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却是最可怕的,实在比任何征服都彻底,都让人无法反抗,到时候,扶余人恐怕真的都成为汉人了。

“国王殿下,既然你已经选择了放弃,那不如放弃得更彻底一些。反正扶余国是大汉朝廷的附属藩国,不如真正的成为汉人的一部分。国王可下一道命令,让所有的扶余人取汉名、说汉话、识汉字,如此一来,扶余人就是汉人,汉人军队就更没有理由对扶余人下手了。而且,不论是消灭鲜卑人,还是消灭高句丽人,就都成了汉军队伍自己的事,他们也就没有必要算计扶余人。如何?”

“国师说得对,既然我们已经请他们来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分彼此。与其互相防着,不如干脆臣服,我想那将军大人,也不会对自己的子民动手。”

事实上,大汉周围的部族,一直以说汉话、识汉字、取汉名为荣,他们从心底里,也渴望着成为汉人。就是一直与大汉为敌的匈奴、鲜卑人,他们也一直努力地学习中汉人的文化和科技。因此,九王子高杰对国师的提议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