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学境界都是随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
一如我们登山。
登到不同的高度,
所看之景则全然不同。
然而眼下的景并不能替代已看的景和走过的路,
因为没有已经走过的路,
我们就到不了现有的高度。
无论是离欲上人还是昌臻法师,他们总是慈悲为怀、心系众生,普度有缘,用佛法和自己的医术来救度众生。尤其对报国寺周围的乡邻,对乐至县弱势群体的关注,更是从不间断。离欲上人教导弟子:“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怨亲平等、众生平等。”昌臻法师处处不忘“利乐有情”,再三开示四众:学佛先学做人,从我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要多做力所能及的慈善事业,才符合教义。
他以众生为本,慈悲济世。18年来,为乐至做出了无数善举:助学、扶贫、悯孤、赈灾、治病等等,始终流露出大乘佛教的菩萨情怀。法师悲心无限,公益无尽。
昌臻老法师在生活中,语默动静都是庄严示范,他一生从不为自己考虑,节俭惜福感染了很多人。即使是两次大病后,掩关寺中,他也发心学弘一大师,以书法弘法,每日写字一小时;一有机会就劝人要明因果,学佛念佛了生死出轮回;在此,我们仅从他众多的示范中,采其一二,从中可见法师的慈悲与德行。
建慈善功德会
昌臻法师到报国寺两年后,在他的发起下,1994年农历正月十五,成立了乐至县佛教协会,同年建立了佛教慈善功德会。法师主要负责,其具体办事人员有王义、李德全、欧志宏、唐明英等。
在2006年之前,虽说没有办到相关手续,只是在县佛协领导下的一个慈善团体,但是在昌臻老法师“慈悲济世、无私奉献”精神的带动下,在各级党政领导、佛教四众弟子、各界善心人士的无私资助下,县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积极开展善举活动,使许多学子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使许多病者重获新生,站立起来,使许多贫者走出困境,勤劳致富;使许多残者有所作为,身残志坚,并支持、鼓励受灾群众战胜灾害,重建美好新家园。功德会做的这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却是千万人共睹的。
“乐至县佛教慈善功德会”自建立以来,共计捐款130余万元,其中昌臻法师将个人退休金和信众供养款一共捐出,捐款达80余万元。十多年来,受他资助的贫困户、危重病人、贫困学生等不计其数,纷纷写来感谢信,称赞法师“大悲菩萨行,真情比海深”,而且表示“吾辈当自强,虔诚报佛恩”。在昌臻法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佛门四众弟子和善心人士步入慈善行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乐至县佛教协会至成立以来,县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资助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资助大学生近百人,资助贫困户、少数民族特困户、残疾人特困户1000多户,救助危重病人数十人。
据功德会王义秘书长回忆:
“有一年扶贫,功德会要发出两万善款,法师自己带了一万五给我,让我也发出去。由于理解不明确,我就只发了一万五。法师知道后,就打电话给我说:‘那一万五也是要让你发出去的,钱不要放到,不要存,一定要发出去,不要错因果。”
法师晚年曾对表弟说:“我一生的积蓄,都要用在救助贫苦大众身上。”法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建立利他思想,也理解不了佛教徒慈悲的情怀。
2003年,老法师大病后回到寺院,没有能参加当年年底的佛协工作会议。但是法师写了一份情意恳切的发言稿,在发言稿中,他强调了大家做的工作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也是自他两利的事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有利。”
“不学佛的人很难理解,我们做的事,既无名又无利,还要出力出钱,任劳任怨。究竟为了什么?学佛就是要修福修慧。不通过这些实践,福德智慧的资粮从哪里积累?多生的习气、业障从哪里消除?这是为佛教事业工作,也是自己历事练心的必经过程,这是首先必须具有的认识和信心。”
救助失学儿童
乐至地处川中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起步艰难,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昌臻法师为地方分忧,为失学儿童解困。他亲自为“希望工程”开展募化活动,多次冒风雨、顶烈日,不顾年迈,劳苦奔走,去成都文殊院广结善缘,将募化得来的专款,亲自带到宝林镇、乐至中学、吴仲良中学等地,交给濒临辍学的贫困生。使许多学子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
法师在报国寺设立“救助失学儿童捐资处”,1994年到1995年,两年共募集十多万,使1750名中小学生重返校园。1996年春秋两季,又从省佛协慈善功德会和文殊院领来五万多元,对乐至县16个乡镇的803名特困学生进行了救助。从省佛协先后领来五次捐资,累积18万3千多元,共救助贫困中小学生2570人次。并对1997年、1998年两年考上大学的21位贫困生进行救助,并发动对口承包。
酷爱人才的昌臻法师,自己也对其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个别资助。
他个人承担了救助蟠龙镇、桂林镇的两名小学生,孔雀乡、天池镇的两名初中生,乐至中学四名高中生的全部学杂费;并对考上中南财经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给予一次性救助;他还承包了资阳师范陈文、陈武,内江师专邓倩,三峡学院王贵,东北电力学院杨高原,中国金融学院邓森等数十名特困生的学杂费,累计捐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近百名。
四川内江有位高中生考上大学,因为交不起学费,跳沱江自杀的消息传到乐至报国寺离欲念佛会,昌臻法师知道后,提议念佛会成员每人每月节约五元,支助内江失学学生,得到四众弟子积极响应。1997年共捐助近两万元,把内江市和城内五所小学品学兼优的特困户失学学生的学费承包了,并进一步承包了乐至的50名失学学生的学费。
在昌臻法师的倡导下,1997年,乐至县成立了救助失学儿童基金会,不少信众解囊相助。
薪火相传 受助者传递爱心
昌臻法师资助过的学生很多,不仅他自己资助,他还发动家里的侄子辈,让自己的侄孙们结对子资助,刘珊梅就是法师和自己的侄孙一起资助的一名贫困学生。
刘珊梅是乐至中学的学生,家在农村,虽然品学兼优,由于家境的清贫,初中毕业即面临失学。父亲盼她早点打工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而她自己则渴望深造。昌臻法师知道她的情况后,将她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侄女赵启林,并希望赵的女儿与刘珊梅结成对子互相帮助。
于是昌臻法师和自己的侄孙一起,从刘珊梅上高中起开始资助她。得到法师资助的刘珊梅,更加发愤刻苦攻读,后来刘珊梅终于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大学期间,她更加努力,进校第一天就问老师:怎么才能考研究生?后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研究生,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受聘到珠海一家公司上班。
2007年她给昌臻老法师去信,一是表示感激之情;二是要把她获得的这份爱传递下去,她给法师写信说:“大师说,希望我能再将这份关心传递出去,这一点我深深认同;现在我已经工作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传递这份爱心的时候了。”
她提出要资助一个农村贫困女孩子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她虽然刚参加工作,这种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精神,很值得称赞。
在法师圆寂的纪念日子里,当时已经在成都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工作的刘珊梅来到乐至报国寺,送法师最后一程。当我们采访她时,话没开口,就泣不成声。她没有想到一直关心她的法师,就这样离开了大家。她说:“法师一直写信给我说,学佛要先学做人,要多做善事;并告诉我说,爱要传递。所以当我自己觉得有能力的时候,就想像法师一样,资助乐至的贫困女生读书。法师走了,我最想向他说的一句话是:感恩他,感恩他对我的帮助。”
2005年3月,乐至聋哑学校年仅26岁的青年特教教师蒲平昌,对工作充满激情,甘于奉献,却不幸患上了慢性肾衰竭,三岁的儿子被中药搅拌机搅断左手大拇指,蒲平昌的病情因此加重为尿毒症晚期,不及时做肾移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蒲家经济十分拮据,根本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更不用说高昂的手术费了。
昌臻法师闻讯后,悲悯不已!立即召开县佛协慈善功德会议,并通过报国寺网站倡议,发扬“人溺犹己溺,救人命于水火”的大慈大悲精神,得到广大善心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与此同时,郭启太副县长召集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县残联、县佛协和聋哑学校,专门研究部署为蒲平昌筹集医疗手术费的办法,2006年1月,县佛协、报国寺和昌臻老法师送去捐款72246元,在党政领导和各界善良人士的支持关怀下,蒲平昌成功做了肾移植手术。在做手术的当天,昌臻老法师组织四众弟子为他诵经念佛,回向给他。使他有机会再一次站在他深爱的讲台上,为乐至特教事业作贡献,把自己得到的关爱,再传递给那些需要被关爱的残疾孩子身上。
为感恩昌臻法师,他给报国寺送去了锦旗,上书:“佛惠千家有容乃大,德泽万户无欲则刚。”
法师扶贫济危,乐善好施的美德,在乐至家喻户晓。
扶贫济困 让乡邻共沾法喜
乐至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人口较多,经济不发达,城乡贫民不少。昌臻法师每时每刻都为众生着想,他担任乐至报国寺住持以后,首先将自己节约下来的1500元退休金,交给龙门乡政府作扶贫之用。1998年和1999年,他又连续两年在成都慈善人士的大力支援下,将四万元人民币和2500多件寒衣,送给乐至县最贫穷的51户农民和19户城镇居民。2000年再次向61户贫苦人家奉送了二万四千元现金和数十袋衣物。
每年春节前夕,昌臻法师都要邀请龙门、三星两个乡附近家庭比较困难的人,请几十至百户人家来寺庙团年,让乡邻共沾法喜。法师自己拿钱来救济他们,常住也发放一些救济物资等,如是十多年。除了专门为他们备办丰盛的素宴之外,几年来,还向250余户(次)的贫穷农民,赠送了价值三万余元的毛毯、被套、蚊帐、衣物、铝锅、瓷盆、毛巾、汤圆粉及文化学习用品等过年礼物;昌臻法师把他每年积蓄下来的供养金三万多元,也慷慨地奉献给每户各100元,祈愿他们春节愉快,全家欢乐!
昌臻法师总是告诉弟子:“让众生欢喜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同时,每年团年还特别叮嘱客堂,给在报国寺常住僧众的父母、亲属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寺院团年,借此机会,让各自的父母知道儿子在这里安心办道修行,这样也顺便引导众人的父母们学佛,皈依三宝。若晚年愿在念佛苑念佛求往生的,常住都提供一切方便。老法师的慈悲之举,给出家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时,昌臻法师还亲自动步,带领县佛协一班人,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近几年来,先后到三里、仙鹤、新乐、马鞍、放生、劳动等敬老院,向119位孤寡老人奉送慰问金6210元。另外,还登门看望唐素清、王昌柱等百岁老人,各送100元现金表示慰问。在昌臻法师的模范带动下,慈恩寺昌顺法师接王昌柱老人到寺常住安养,对县城四街的贫困人家经常上门问寒问暖,赠送礼物。
此外,昌臻法师和胜芳法师、钟锦芝居士等,捐资5000余元,支援资阳丰裕镇土家族农民何华碧建房,县佛协和昌顺法师资助乐至城南农民舒天才建房等,既为贫穷农民解决了部分经费,也为地方政府减轻了负担。
老法师的慈悲心,感染了无数人。
修公路建善缘桥
修龙门乡到报国寺的公路,是离欲上人的遗愿。因为那条路,下雨天几乎就没有办法走,全是鞋都粘得掉的烂泥。昌臻法师接任后,不负恩师重托,积极建议改造这段路。报国寺先后捐款数十万,协助当地政府,将龙门乡至报国寺山门建起了泥石公路,后又捐资改建成了柏油路。从此过往车辆很顺畅,到报国寺的人也多起来。
龙门乡与毗邻的泰来乡由于河水相隔,两岸虽然有公路,车辆却多年互不往来,两乡农民也只能望河兴叹,往来十分不便。大家就来求法师出面领头来建一座桥,昌臻法师得知情况后,认为是一件大好事,马上就答应下来,周围乡邻听说是昌臻法师出面修,都乐意出钱,很快地方就筹集到了资金,加上四众弟子积极捐款修路,石桥很快建成通车,缩短了两乡之间绕道40多公里的路程,乡民们万分感激昌臻老法师和报国寺僧众们的慈悲,所以将此桥冠名为“善缘桥”。
慰老悯孤 关心居士
昌臻法师对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总是关怀备至,无论是老居士还是社会上的老人,只要需要帮助,他都毫不犹豫的予以关怀。每年春节前夕,昌臻法师还率领四众弟子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老法师德行高洁,他的供养很多。尤其是他生病后,供养他的人更多。遵照法师的吩咐,他的侍者和家属,常常才一周多时间,就要将整整装满一铁皮柜里的各类供养品清理出来,然后交给常住去分发给不同需求的老师父、老居士、体弱多病的人。
法师常常给大家讲:“一定要把好的东西清出去送人,及时处理,不要放坏了,那样就要错因果了。”他还经常让侄子们从乐至报国寺顺便带一些礼品到成都去送一些有缘的年老体弱或重病的出家师父和老居士们。法师说:“这些东西都是别人供养的,我们不能多占有,要及时分发给有缘人。”
有时昌臻法师在成都讲经,很多人带很多礼品来供养他。法师都是很真诚地推辞,实在推辞不掉的,就收下。然后过两天或几天,又叫侄女将供养原封不动地拿回到自己讲经的寺院,去供养那里的一些老师父们。若收的供养金则一定不会带走,如数交到这家寺院的常住上。
刚出家时,家属担心夏天太热,他奔走于成都、乐至、新都之间实在太辛苦,给他买了凉爽的麻纱,到专门做僧装的地方做了两套僧衣,他穿了几次后,就没有再穿,问他,他说:“送人了。”
曾经,他的妹妹张光瑂请人为他打了全套纯羊绒毛衣,想到他年龄大,穿着暖和,法师只穿了几次,也不见踪影。家人问他,他说:“我送给一位从峨眉山下来的老师父了。”
只要知道有哪位老人需要帮助,他就会毫不迟疑地伸出援助之手。法师在报国寺助养过两个老婆婆。一次他听居士说有一位讨饭的瞎子金婆婆,是孤寡老人,没有人照顾,生活没有着落,她讨到的一点钱,还放到了功德箱里。法师一听,马上决定将她接到报国寺安养院助养,并找了居士照顾她,后来金婆婆在报国寺过世。
还有一位孤寡老人吴婆婆,在新中国成立前时出过家,因为历史原因还俗了。后来在成都当保姆,因受不了雇主的刁难,无依无靠的她想到了死。她在成都找井跳,被一位居士发现,并将她的情况告诉给了昌臻法师。老法师一听,说:“把她接到寺里来养起。”后来就将吴婆婆接到安养院来住,天天念佛,生活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