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11325500000021

第21章 拿破仑三世投降

拿破仑三世问明上校来意之后说:“过一会儿,我会派一位使者携带着我的亲笔信函送交给普鲁士国王。”

德国上校立即奔回德军大本营,向威廉一世报告情况。在座群臣皆惊叹道:“这真是个极成功的战役!”

不久,帐外传来马蹄声,法国军使来到;同时有位法国将军携带法皇亲笔信函随行。

威廉亲王展开来函,信中这样写道:

兄弟阁下:

我在军中无法自尽,因此只能把我的佩剑呈给阁下。

阁下的善良兄弟

拿破仑

9月1日于色当

威廉一世随即写了一封回函,让法国将军带回色当。

当时已近黄昏,丘陵上的德军军营已燃起营火,战士们唱起国歌,庆祝法皇的投降。

但是俾斯麦心想:“战事虽然结束了,但是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色当城陷落后两天,巴黎组织了新政府。这就是所谓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第一共和国出现在路易十四被杀后,第二共和国出现于路易十八下台后,如今第三共和国在拿破仑三世下台后组成,是由数位议会议员为了应变而建立的。现在,这个共和政府失去了所有的军队,而首都又被敌人包围,全国一片混乱。

而今,俾斯麦所要做的就是与这个临时政府议和,而对手正是他最讨厌的议会政治家。

不过,此时俾斯麦所面临的最大困扰是普鲁士军队已将法国国都包围。战争之初,俾斯麦就反对军队围攻巴黎,他深知其危险性。他的目的是统一德国,而不是征服法国。所以他认为只要对法国略施惩罚,除去统一德国的障碍即可,至于过分地羞辱法国而招致怨恨,则并非他本意。

同时麦克马亨大军已在色当城投降,如今只要攻下麦次城,歼灭巴山大军,法国便等于完全失去抵御能力。因此他想停止军事行动,开始进行和谈。

但德军的将领们已在普、奥之战中丧失了进入维也纳的机会,这次大家都决心一定要攻陷巴黎。

所以当拿破仑三世在色当城投降后,毛奇元帅率领大军就立即转向巴黎,两周后大军到达巴黎郊外,将法国国都层层包围。

俾斯麦所要对付的第二大难题就是外国的干涉。

首先俾斯麦要对付的是英国。当初英国因为受到法国阴谋吞并比利时的刺激,国内舆论激烈地反法;如今拿破仑三世已投降,法军几乎全军覆灭,英国人的想法于是有了改变。尤其是被围困在麦次的巴山大军,士兵因饥饿而煮食皮靴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同情,所以英国便向普鲁士请求运送粮草进入麦次城内,同时知会普鲁士,英国不承认法国割地给普鲁士作为和平条件。

对于英国的无理要求,普鲁士断然拒绝。四天后,麦次城内的十六万三千名法军无条件投降。

其次俾斯麦要对付的是奥地利。当时奥地利曾暗中计划自侧面偷袭普鲁士,幸为俄军所阻挡,这是俾斯麦多年来的亲俄政策的功效。俄军一方面牵制奥地利出兵,一方面在10月31日,突然声明终止克里米亚战争和平条约中有关黑海义务的条款,这个举动对英国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此和平条约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俄与英、法、意三国所缔结的。其中,法国已经战败,无暇他顾,唯独英国最难招惹。此时此刻公开作这种声明,无异是对英挑战。虽然英国无法独力与俄作战,但为了顾全脸面,也绝不会默认俄国单方面废弃条约的无理声明。

俾斯麦见英国陷入窘境,便提议召开伦敦会议,召集欧洲各国代表在伦敦集会共同讨论有关黑海的问题。1871年1月17日,伦敦会议召开,各国代表首先郑重声明条约的神圣性,任何国家都不得擅自废弃。然后经过具体的讨论,决议接受俄建议,改订1856年的黑海协定,英国也在各国代表声明条约神圣的决议下,挽回了颜面。

这些都是俾斯麦成功筹划,卖给俄国人情,从而使英、奥无法从背后偷袭德军,而后德国便可全力对付正面之敌——法国。

而处理法国问题就是俾斯麦所要面对的第三件难题。拿破仑三世已被德军俘虏,而巴黎新政府还不具备统领全法国的实力,俾斯麦究竟要与谁议和呢?

他想到的一个办法是让拿破仑三世恢复帝位,可经过数次交涉后,他发现此法行不通。于是他又想成立一个受全法国国民支持的政府,这个政府成立的前提得让法国尽快实施总选举,选出民意代表,成立议会政府。但是巴黎议会的政治家完全不同意他的建议,所以最后的办法只有与这些巴黎政治家谈判,来完成和约的签订。

普、法战争一开始时,俾斯麦就成立了一个临时外交部,随着国王和军队四处移动。其下有部长、书记官、电报员、新闻官、传令兵以及伙夫等。

俾斯麦与这些部下在军中共同生活,他爱护部属的行为令他们大为感动,每一个人都忠诚地为他效力。

色当城陷落两周后,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罗斯柴尔德男爵的别墅中饮宴时,法国新政府的代表法布尔出现。

这位有雄辩之才的政客来意是要和俾斯麦商谈停战的条件,但是他滔滔不绝,好像忘了他的目的。他谈到爱国心以及法国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他说:“我们不惜倾尽囊箧,也绝不愿割舍任何一块祖国领土。”

但俾斯麦冷漠地对他说:“史特拉斯堡是我家大门的钥匙,我一定要拥有它。”

法布尔则表示这项举措会严重损害法国人民的荣誉心,留下无穷后患,最后甚至声泪俱下。

俾斯麦却不为所动。

第二天早上,两人再度会见,法布尔要求俾斯麦给十五天的考虑时限,同时将法文文书交给俾斯麦。

俾斯麦立即将一份德文文书交给法布尔,说:“阁下,这是我们的回答。”

俾斯麦的这份德文文书打破了以往的外交惯例,因为过去都用法文外交书,但俾斯麦自从统一北部德国之后,就有意向世界确定德语的地位。所以他打破惯例,以德文进行外交交涉。也就是说,他要以德国文化向历史悠久的法国文化挑战。

法布尔看到俾斯麦的外交书后,开始逐条讨论,倾其所有的智谋和辩才,欲作有利于法国的协定。

但是俾斯麦寸步不让。

经过三次讨论之后,法布尔疲惫不堪地拖着沉重的脚步返回巴黎,他的口袋中带着一份条件苛刻的停战条约。

不久,法布尔派人回复俾斯麦,表示巴黎政府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当时法国政治家杰鲁访问欧洲,策动各国进行武力干涉。所以巴黎的临时政府希望能借此造成有利于法国的局面。

不过,此时德军已发动其精兵,攻陷史特拉斯堡,南侵罗瓦地区,大军包围了巴黎。

炮击巴黎的日子日益迫近,全欧洲都在关心此事。

法布尔派人送信给俾斯麦,信中写道:

阁下准备何时轰击巴黎?届时请知会一声,因为必须要让各国外交使节安全撤离。

俾斯麦则答道:

炮击巴黎的时间和方法纯属军事机密,很遗憾,我无可奉告。

巴黎人民仍然不愿投降,他们决心为国殉身。虽然他们明知这是无益之举,但这正体现了法国人的民族精神。

1870年10月4日,俾斯麦通告欧洲各国政府,说明破坏巴黎的责任不在德军,而在于顽劣的巴黎人民。当天他便进驻巴黎西南的凡尔赛。

凡尔赛是曾使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同时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中心,也是路易十四所建立的大宫殿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