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11325500000025

第25章 德意志帝国成立(2)

饭后,俾斯麦请法布尔抽支雪茄,法布尔予以辞谢。俾斯麦就笑着说:“这你就错了,我以为在展开激烈讨论之前,最好抽支雪茄,因为任何人都不愿雪茄掉落地上,所以不至于过分激动,而且抽烟能使人镇静。再者雪茄冒出的紫色烟雾,看起来极富魅力,这样我们自然会变得容易妥协,因为眼睛有东西看,手里有东西玩,雪茄的香味又如此怡人。所以抽支雪茄,实在是幸福的。”

不久,俾斯麦在谈话中逐渐变得激动,这时与法布尔同行的一位法国伯爵随即面带笑容地拿出雪茄递给俾斯麦。

虽然俾斯麦有副铁石心肠,但对战败国的使者,始终态度和蔼、殷切,绝不忘和颜悦色的外交官作风。

后来法布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在政治方面,他的才能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他重事实,一切谈判,都集中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他是一位善感而略微神经质的人,有时我会为他的过于热情而吃惊,但有时也会被他的冷酷而惊吓……不过他从不欺骗自己。当然,他那冷峻的态度,时常伤害了我的感情,也令我愤怒。但不论大小之事,他的处理都公允而正确。”

当晚,法布尔带着严苛的停战条件返回巴黎。

午夜时分,法布尔在他外交部办公厅的阳台上,眺望着星光下的塞纳河,敌我双方的隆隆炮声不断传入耳内,拿破仑帝国在今晚便将结束了。

想到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残破——历史的演变比走马灯还要快。法布尔怅然叹息,禁不住泪流满面。

同时,在巴黎市内,星空下也有一位青年站在巴黎北方的蒙马特丘陵之上。

他静静地听着隆隆的炮声,知道德军已将巨炮安置在小镇上,准备攻击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所建造的国都。

这位青年咬牙切齿地对自己说道:“我一定要报仇!”

他就是克里蒙梭。

克里蒙梭不像法布尔般软弱哭泣,却像俾斯麦般激愤不已。

四十八年后,他同样在凡尔赛宫把战败的德国使臣叫到面前,抛下条约文书,大声吼道:“快签字!不许再讨论了!”

新选出的法兰西共和国议会,于1871年2月12日在波尔多小镇召开会议。

经过激烈讨论之后,新议会决定派齐耶为全权大使,以法布尔及皮卡尔为副使,率领十五位议员到凡尔赛与俾斯麦谈判和约。

2月21日,齐耶与俾斯麦会面。俾斯麦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割让包括史特拉斯堡和贝尔福特的阿尔萨斯州全部以及包括麦次在内的洛林州一部分。另外,赔偿德国六十亿法郎。

这些条件对法国而言太苛刻了。

齐耶以他三寸不烂之舌全力辩驳,强调六十亿法郎的偿金超出了法国人民的负担能力,要求俾斯麦以正义、宽怀之心,放宽条件。

但俾斯麦不作任何让步。

后来俾斯麦听说有关赔偿金的问题英国有意插手,居中协调,于是俾斯麦以假借普鲁士国王命令为由,将六十亿减为五十亿法郎。

但齐耶仍不答应,他声明二十亿法郎已是法国人民所能负担的极限。他同样坚持己见,不作让步。

俾斯麦忍耐不住了,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步,说:“我了解,阁下有意重整旗鼓,再启战端。好吧,你进行吧!去请求英国的帮助好了。”

他最后又加上一句:“这是最后通牒,我绝不让步!”

齐耶也异常愤怒,他从椅子上跳起大叫道:“这完全是敲诈,太卑鄙了!”

俾斯麦听完这句话,以温和的语气用德语说道:“什么?我不太懂法语,所以听不懂最后一句话。对于此,我无法以法语回答你,所以我想通过翻译,以后用德语交谈。”

当两人情绪平定下来,重新谈判时,俾斯麦则恢复了使用法语交谈。

齐耶拒绝割让麦次城和贝尔福特炮台,而俾斯麦则坚持割让麦次和要求赔偿。事实上,在贝尔福特几乎没有德国人居住,并且过去它也不属于德国领土,所以俾斯麦认为齐耶的提议不无道理。俾斯麦于是请求威廉皇帝裁决,皇帝也同意让步,决定删除割让贝尔福特的条款。法国方面也做了让步,同意德军占领巴黎,和约终于达成。

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宫签署了和约。事后,齐耶恢复其原来的身份,以历史学家的立场对俾斯麦说:“说实在的,是我们帮助了你统一德国。”

俾斯麦回答说:“也许是吧。”

这句话含意深远,很可能代表了俾斯麦的心声。在他看来,如果德军不围攻巴黎,也许统一德国的大业还得拖延;但是如果不激怒法国民族而统一德国,也许对德国的未来更为有益。

5月1日,三千德军进入巴黎城内。

俾斯麦也骑在马上随军进入凯旋门,这时距开战之时恰好七个月。

5月3日,波尔多议会批准了和约,德军立即撤离巴黎,不到一周,俾斯麦便回到了柏林。

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正式签署和平条约。

现在俾斯麦所要做的,是为新诞生的德意志帝国注入一股新生命的活力。

被拿破仑征服、蹂躏的普鲁士是一个古老而衰微的国家。腓特烈大王所建立的世界声誉已被破坏殆尽。它的领土被夺取,国民意气消沉,为消灭拿破仑而燃起的爱国热情,经由普鲁士王的暴力统治而冷却。1848年3月的柏林革命,使普鲁士王朝几乎不保,因此在国际上处处受到奥地利的欺凌羞辱以及德国邦联的轻侮,逐渐沦为次等国。

然而在这堆灰烬中,国民的热情再度复燃,这个古老而衰微的小邦,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大帝国,使柏林成为全欧洲君主首相集会之所,主宰着全欧政局,这究竟是谁的功劳呢?

这当然是铁血宰相俾斯麦尽其智谋、勇气、努力而得来的。他以短短八年的时间创造了这个惊人的奇迹!难怪全世界都为之刮目相看,并称赞他为“伟大的拿破仑再世”。

现在全欧洲都跪在他的脚下赞美他。自从拿破仑以来,19世纪的欧洲能拥有这种地位的政治家可说是绝无仅有,他如旭日东升一般,以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欧洲。

他的智慧与勇气,在当时可谓无人能与之相比。他本人有这种自信,而全欧洲也都这么认为。因此,人们又称赞他为“最伟大的欧洲人”。

各国的元首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柏林向威廉老皇帝表示敬意,同时也必定要拜访俾斯麦,以博取他的欢心。因为他不但是强大的德国的领导者,而且善于操纵欧洲各国,凡被他嫉视的国家,都会遭到不利的待遇。

现在俾斯麦的首相地位与其他各国的首相地位完全不同。

他在自己所拟定的德意志宪法中,明确规定首相的地位,除了是内阁之首外,同时也是唯一的国务大臣,其他阁员则不用大臣之名,而以行政长官称之。这一点,与英国宪法中首相的地位迥异,反倒与美国总统的地位类似。这可能是因他受到好友马特利及其他美国友人的影响,早就对美国宪法产生了兴趣,而在起草德国宪法之时,多撷取其精义的结果。

因此,责任重大的行政部门首长仅有首相一人,同时首相不需要对议会负责,只要对国王负责便可。

不过德国首相与美国总统仍有不同之处,因为前者拥有解散议会的权利。英国首相也有此权,不过用于总选举后,如果执政党占少数,首相便有义务提议内阁总辞职。而德国首相与议会中党派势力的优劣无关,可以强制执行其职权,故执政党纵使在总选举时失败,也不必辞职。

另外还有一点与美国总统不同之处,美国总统在四年任期内,若无渎职之罪,就不会被罢免,但是德国首相的任免则由皇帝之意取决。

事实上,俾斯麦与威廉皇帝彼此之间都相互信任,绝对不用担忧会被罢免;加上以他凡事均能按照自己意愿左右皇帝,执行国政,所以掌握了几乎和独裁者相等的权力。

当他初任首相时,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讽刺他道:“俾斯麦先生顶多任期一年。”

没想到他会集诸多权力于一身,统治德国达二十八年之久,并且叱咤全欧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