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氏死了,可是她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
崇绮在阿鲁特氏死后不久,即被免去吏部侍郎的官职,外放出京,屡遭贬谪。
光绪十年,因朝中缺人,才回到京城,任户部尚书。
女儿的惨死让崇绮受到很大的刺激,再回京城,已是奇迹。
他从此更加小心谨慎,对允许自己回京的慈禧愈发感恩戴德。
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他在政坛再次崛起,历任武英殿总裁、吏部尚书、考试阅卷大臣等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开始筹划废黜光绪,另立新帝。
第二年,她决定册立端郡王载漪之子傅儁为“大阿哥”,让他作为同治的继承人。
同治有后,即意味着同治皇后也有了子嗣。
光绪二十五年为乙亥年,因此史称“乙亥立储”。
惟慈禧之意是瞻的崇绮自然得到了慈禧的赏识,慈禧任命他到弘德殿担任师傅,专门教未来的天子傅儁读书。
慈禧计划于庚子年(1900年)的元旦废黜光绪帝,让傅儁继位,改年号为“保庆”。
光绪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赢得了开明士绅的同情。
各国公使出于利益的考虑也不希望“改元”。
舆论的压力使慈禧策划大阿哥登基的计划终未能实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让西方列强深为不满,但是慈禧对各国阻止她废黜光绪帝更是怀恨在心。
国家安危、百姓的生命,在她眼里远不如个人脸面来得重要,任何违抗她的人,都应该受到她最严厉的处罚,洋人也不能例外。
出于此种考虑,她明知“义和团”没有正规的武器装备,但还是半是出于侥幸,半是出于报复,决定利用“义和团”对抗英美等国。
究竟是否利用“义和团”来“扶清灭洋”,当时朝中自始至终都有两派不同的观点,崇绮从一开始就非常坚决地站到了慈禧一边。
历经宦海沉浮的他,已经非常清楚,只有跟紧慈禧,才能飞黄腾达。
更何况傅儁未能如期继位、“改元”对他也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毕竟是同治皇帝的老丈人,傅儁名义上的外祖父。
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终于破产。
这年八月,英、法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一些王公大臣仓皇离京,逃往西安。
慈禧离开北京之前,任命崇绮为留京办事大臣。
在北京城抵挡了一段时间,崇绮终因实力不济,败退到保定,洋人的残酷杀戮让他觉得光复失地无望,自己最终难逃其咎,于是留下“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的遗书自尽身亡。
崇绮的长子及其全家也继父亲之后自杀身亡。
想当初,崇绮中状元、嫁女儿是何其的风光,而最终却不得善终。
生活在多事之秋,个人的命运已经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
崇绮,这位第一个蒙古族的状元,不仅为大清朝献出了自己的女儿,也献出了自己与儿子的生命。
与之相关的则是被立为同治与同治皇后子嗣的“大阿哥”傅儁,因其父端郡王载漪支持义和团也被免掉“大阿哥”的身份,尽管从皇家角度来看,这不过是又回到了预备废黜光绪之前的局面,但清王朝在经历了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的签订之后,已经到了朝不虑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