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11431000000015

第15章 培养孩子爱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道德情操形成的真正基础,是理智的动力,是人生的一种巨大力量。在对孩子所有的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人生中许多精彩的故事、伟大的行为都来自于情感。培养孩子爱的情感,唤醒孩子身上巨大的爱的潜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良好的情感教育能造就孩子超乎常人的毅力、耐心,并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杰出的成就。拥有宽容、忍耐、可贵爱心的孩子总能克服各种障碍,最终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

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不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热爱养育自己的土地,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的身上就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爱国精神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先把学习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进行都可以。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有及时地把爱国主义的理念灌输给他们,才能使他们从小在思想中扎下爱国主义的根子,才不至于使别的不健康的思想占据他们的心灵。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有层次地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有层次的,由近及远,由具体形象的情感熏陶到思想认识,到道德情操,由爱国之心到报国之志。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从爱父母、爱家乡、爱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等事情做起,重点在情感教育。中年级以后,逐渐增加国情知识教育、爱国英雄人物的形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小学高年级,增加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在家长的心里,既要有爱国主义这条红线,又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

原则二: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广播电台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节目,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收听,一起讨论,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孩子阅读爱国主义教育的书籍,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把各种可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利用起来,使孩子们既增长知识,又提高思想境界,不但促进品德发展,也促进智力发展。

原则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家长应支持孩子和全家一起外出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让美好的山水风景、历史文化积淀在孩子的心中。全家人一起去参观,能够看得更仔细,感受更深。

原则四:跟孩子一起参与爱国主义的实践活动。抗灾救灾,扶贫济困,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各种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活动应积极参加。家长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不要狭隘、“近视”,精力、经济的付出,会获得心灵的收获。

原则五: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出于某些原因,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有不当的看法,甚至有些怨气,但发表言论应注意场合、态度,免得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种子。

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发孩子的心智同等重要。一个不爱自己国家的人,更谈不上爱父母、爱他人,他的心目中只有自己。

一、教育孩子懂得奉献爱心

您想让孩子具有乐观而积极的心态吗?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吗?您想让孩子朋友遍天下,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吗?天下所有的父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一定都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愿望呢?这里有一条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赫·斯宾塞指出:爱心是品德的基础,也是品德最直接的表现。

富有爱心的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一味地不停付出,并不奢求太多的回报,然而,“世间终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曾经被他们关爱过的那些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他们也能聊以自慰。所以,在他们的生活里,几乎每一天都是乐观而积极的。

由乐观而产生豁达、宽容和谦虚的品质,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层层发展下去,拥有爱心的人又岂能不幸福呢?

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会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从而易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必然也是一位朋友遍天下的人,这有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与成功。

要让孩子富有爱心,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让孩子多交朋友,珍惜友谊;

●学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培养孩子拥有基本的品德,如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同情弱小等;

●让孩子多参与公益事业,通过耳濡目染,培养爱心。

应该注意的是,教育孩子懂得奉献爱心,靠单纯的说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家长首先要富有爱心。在与孩子一同外出时,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在大街上过马路,看到老人搀扶一下。这些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尊老的种子。以后即使你不在场,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会学着你的样子去主动地做。另外,如果你能在孩子面前,将自己需要开支的钱捐给一个急需帮助的人,孩子同样也会学你的样子,将自己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学生。

总之,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身上反映出来,特别是爱心教育。你必须把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一种道德,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操。父母们往往忽略对孩子这种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和熏陶,因为他们的目光总是被知识教育这一叶所障而不及其他。其实,知识在没有道德和良知的人手中,是难以产生什么积极作用的。

二、教育孩子要拥有一颗孝心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天经地义的,与之相应,孩子对父母的赡养、尊敬、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人类一种基本的道德与良知。

有个上小学的女孩,母亲病卧在床多年,父亲又不幸出车祸身亡。小女孩承担起了全部家务。每天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为母亲擦洗身体。她家生活十分困难,她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她每天按时到校上课,勤奋苦读,并取得门门功课优秀的好成绩。

面对这样有孝心的孩子,许多为人父母者热泪盈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

原因出在何处?其实我们不应责备孩子,并非是孩子生来就有一颗不孝的心,根本还在父母身上,是父母没有注意对孩子进行孝敬父母、长辈的道德教育与培养。

尽管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孝心,尽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一种传统品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

孝心,作为传统品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培养孩子的孝心,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开始,如要求孩子听从长辈的教诲,不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懂得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等。

培养孩子的孝心,其实不仅仅是为自身年纪老了有人照顾、赡养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孝心也是一种做人的良知与道德。试想,一个对父母的大恩大德都不放在心上的人,他能与别人建立起诚信关系吗?他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吗?一个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和不讲诚信的人,他能有什么作为呢?因此,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

1.要明理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一种传统品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有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责己严,为父母分忧解难。为了明理,多给孩子讲些古今有关的故事,通过形象去理解。

2.给机会

这一点非常重要。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要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3.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对祖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孩子。家长到底是真孝心还是假孝心也是骗不了孩子的。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