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11431000000048

第48章 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只要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学习中的不利因素,提高自我心理素质,抛弃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偏科、厌学、怠惰、急于求成、忽冷忽热、自暴自弃等学习障碍就会一个个消除,迈向成功的坦途就会打通,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从此,学习对你来说,不再是一件苦事,而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1.对症下药:找到造成学习障碍的根源

要解决学习问题,就应了解学习障碍如何形成,并找到排除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习一路畅通,高效,快捷。

造成学习障碍的外在原因,主要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考试的方式等。而内在原因,主要是学习者自己的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一般的,克服了学习的内在障碍,那么外在障碍便容易克服了。所以,消除学习障碍,重点是需要学习者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一番工夫。

要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就要冷静思考,找出造成障碍的根源,对症下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不少孩子因为不知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问题与障碍。我们经常听到的问题和抱怨如下:

●我的头脑不好;

●对这门课没有兴趣;

●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这门课很难学;

●很用功,但学不好。

这些问题和抱怨只要成为学习者的认知,那将一辈子摆脱不了,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教学造成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上课的形态及考试的方式。在上课的形态方面,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做笔记,一直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有二:其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其二,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第一种情况下,不管是教师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吸收,还是教学方法学生不能适应,都会形成学习障碍。第二种情况,人的学习形态可分为三类,听讲型、互动型及实作型。也就是说,有人适合听讲方式学习,有的则适合其他方式。以听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对非听讲型的学习者当然会造成些许学习障碍。

教学造成的学习障碍,责任可说是在教育者(制度)而非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减少上述的学习障碍。我国台湾已有不少学校朝此方向努力,例如淡江大学每学期均会对任课的教师进行“教学评鉴”,评鉴成绩全校排序,最后20名的授课教师,属于兼任教师者将不续聘,专任教师则有配套措施;元智大学在上课后两周,进行授课教材及方式评鉴,学生得以反映教材及教师的进度,让教师能在以后的授课中适当地调整。

学习者造成的学习障碍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受教学方式影响造成的学习障碍,其二是自己采用不当的学习方法所造成的。教学所造成的学习障碍会间接影响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问题。一个教学优良的教师,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让学生在课程上丰收,不仅减少学习障碍,还可增加自信心。但是,一个教学方法不佳的教师,不仅学生学习效果不好,也容易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头脑不好或是不适合学该课程。一旦错误的观念形成,那就变成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障碍。所以,无论是教师或是父母,一定要记住,不要随便骂小孩或学生“你是猪啊!”“你怎么这么笨?”若小孩或学生因此认为自己很笨时,那学习的障碍就形成了。

2.学习“借口症”害处多多

“借口症”的实质是错误地认识成败的原因,要么片面强调成败的某一外部条件,要么片面夸大成败的某种内部因素。“借口症”是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非治疗不可。

学习失败者患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借口症”。每个失败者的病情都相当严重,而我们一般人也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症状。史华兹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症’有很大的关系。你会发现,愈是成功的人,借口也就愈少。”反之,一事无成、胸无大志的人,往往却有一箩筐的借口。

在学校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很少有什么抱怨;如果考不好,他立即从个人方面寻找原因,很快就能纠正。倒是那些学习不理想的孩子,有一大堆理由,诸如,“老师出题大难了”,“考得大偏了”,“周围太闹了”,“老师没讲好课”,“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太笨了”,等等。

“借口症”很有害。一是有了“借口症”,遇到挫折就推诿责任,找借口,使自己落入陷阱,不能自拔:二是患者屡找借口,找的次数多了,借口就嵌入患者的潜意识中,其病症就愈顽固,自己的头脑也就愈不清醒。患者初次找借口,只不过骗骗人好过关,或找个台阶下,以求得心理平衡,这样对个人有一定好处。如果经常找借口,乃至找借口的次数多了,使之成为连自己也深信不疑的真正原因了,那便病入膏肓,成为“借口症”。

学习“借口症”患者口头上和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不行,从而主观不努力,因此学习上不去是毫无疑问的。患者通常有三个错误态度支配着自己:

一是低估自己的脑力和智力,否认自己有巨大的智慧和潜能;二是看不到态度、自我概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不相信个人勤奋努力、讲究策略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三是高估他人的能力,不敢与之竞争。

因此,此类患者常会自贬身价。他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也心安理得,安于现状。他们安心于才智不行的误区,不愿意去认真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力争上游。

3.纠正孩子对待不擅长学科的错误心态和做法

一个学生如果“瘸腿”,也就是说他有了不擅长的学科,就如同一项工程中有一部分质量不合格,必然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及早纠正,是明智的选择。否则的话,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现在大学录取学生,看的是学生的综合成绩,即总分数,如果哪一科成绩不理想,必将影响总成绩,从而导致你进入不了理想的学校,甚至使你终生抱憾。所以,偏科是非常不可取的,你误它一时,它可能就会误你一生一世。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纠正偏科呢?

(1)不能急于求成。

有很多孩子在对待不擅长学科时,总是急于求成,经常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多长时间内攻克难关。有这样的计划固然是不错的,但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心急求快,结果欲速则不达,最后弄得自己对这一学科越学越糊涂,越来越缺少兴趣和信心。

把一门不擅长的学科变得擅长或是比较擅长,这绝对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因为不擅长,你先前对这一学科的知识肯定有很多欠缺;导致学科不擅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对它的兴趣。既要培养兴趣,又要补充过去的不足,这都需要一点一点慢慢来。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使各科成绩都优秀,必须沉得住气,有耐性。

(2)不能虎头蛇尾。

下定决心纠正偏科,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虎头蛇尾肯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比如,前两天还发奋用功读书,可坚持不了几天,就中途放弃了;作业一开始做得还正确、整齐,可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劲儿。学习讲究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如果半途而废,好的开始及前一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岂不可惜?

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他智力上的问题,相反他们的智力都不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耐性、恒心和毅力。他们惯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不能学好。

对待各学科,尤其是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孩子们应该做到像马拉松长跑运动员那样,以坚强的意志坚持跑到最后的终点。

(3)纠正学习方法经常变化不定的毛病。

有很多孩子为了改变自己目前的现状,征服不擅长的学科,会很积极地寻找一个最好的办法。而这最好办法的得来,无非是通过不断的试验:今天用用这种方法,感觉不好;明天用用那种方法,还是不怎么样。就这样不断地改变着学习方法,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同时也可能浪费了许多机会。

要想征服不擅长的学科,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秘诀,与其忙于探寻合适的方法,不如专心于一种较平凡的普通的方法。普通的方法一般都适合很多人。一旦选中了,就始终坚持着,相信会有不错的收效。如果想更好地学习,可以在使不擅长的学科得到改善以后,再去寻找一种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4)采取措施,立即行动。

有很多孩子经常是这样:今天晚上说,明天我要做什么什么,可第二天他们却什么也没有做。这样的人,不断地给自己定下目标,但却迟迟不见行动。对不擅长的学科,他们也是如此,想征服,但却没有去征服;定下目标,但却不能去实现目标;即使有所行动,也是三分钟的热情,不能坚持下去。

要使这样的人得到改变,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们马上行动起来。

万事开头难,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懂。但只要把头开了,以后的事情就会相对好办一些。断然采取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使自己及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变。

(5)克服自暴自弃的态度。

“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学不了数学”,“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学不了语文”……

左一个理由,右一个理由,给自己下个“反正我学什么也学不好,努力也没有用”的结论。这样在无形中,就会给自己一个暗示,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这样的人,自暴自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使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他们若想获得改变,首先要做的,就是战胜自己,树立坚不可摧的自信心。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就做什么都行的。行与不行,只有通过努力,积极地投入,真正地去做了才知道。

一个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项大计划完成的过程。而其中不擅长的学科,就是计划中出错的那一个小环节。如果对这个小环节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到最后很可能会功亏一篑。如果只是很随便地采取一些并不能真正而又实际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尽如人意。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彻底地解决问题,不让它留有一点隐患。

4.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学习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学习一段时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后,学习速度开始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学习效率也开始降低。就好像费了许多劲,爬上了一个很高的坡度以后,发现自己离顶峰还十分遥远一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学习高原”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是不奇怪的。因为学习开始时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学习起来自然很快。而且,在开始阶段,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新鲜;由于好奇,学习的劲头很大,自然感到进展神速了。学到后来,内容变难了,新鲜感也没有了,就感到有些吃力了。一般来说,学习新课后的第三个星期之后,很多人就可能感觉到这种学习上的停滞不前。这种感觉,短的只有几天时间,长的有可能是几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这种“学习高原”现象危害极大,有必要及时加以克服。

一旦出现了“学习高原现象”,莫灰心,莫丧气,把它踩在脚下,抖擞抖擞精神继续前进。

当感到学习进展缓慢时,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如果是因为疲劳和厌倦而出现了学习上的停滞不前,就应该果断地放下书本,休息一会,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野营、踢足球等,或者放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也可以看一看连环画或少儿杂志,直到疲劳和厌倦消失为止。

●如果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而使自己学起新的内容来感到困难,可以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回过头来看一看过去学过的内容,有哪些是与当前的学习有关的,重新学习一遍,直到把过去的学习内容全部弄懂为止。这时,再进行新内容的学习,将不会有困难。

●如果是过去使用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就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动动脑筋;看看学习的新内容有哪些特点;自己的学习方法哪些地方不适应这种特点,找到了就马上改正;试着用新的方法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后,你自然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了。

●如果是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适合学习内容的要求,就不应该强求。

常常见到许多小朋友没有音乐天赋,却苦练钢琴,结果没有什么收获,也浪费了时间。诗人艾青年轻时在杭州的一个艺术学院学习美术,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而他却日渐显示出文学创作的才能。当他的诗作发表后,他就重新选择了学习的目标。从此从事诗歌创作,最终成为名噪一时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