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11431000000005

第5章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

任何一个父母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在充满竞争压力与注重成就的现代社会,父母们都希望为孩子提供一切优良的条件。他们煞费苦心地为孩子创造条件,不问孩子的兴趣,以自己认定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强迫孩子不许失败,只许成功,给孩子很大的成长压力:父母并未意识到过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孩子平添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这本身无可非议。期望可以说是一种有信心的等待,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种信任,有利于孩子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是进步有效的动力。同时,假如孩子也爱戴自己的父母,愿意以实际行动来取悦父母,让父母开心,这就会促使孩子自觉地在自己的实际表现与父母的期望值之间找差距,并努力去达到平衡。

当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时,就不会放纵孩子或袖手旁观,他们会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及时督促、帮助,加强指导,不断激发孩子的进取心。父母的期望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环境,发展潜能的动力;而父母对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客观上对孩子起着压抑作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父母的期望过高,一旦脱离了孩子的实际,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在孩子的世界里,日益复杂的学习环境、沉重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加的家庭问题与多变的社会人际关系,使他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多。

有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在孩子的身上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理想。然而,当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状况产生矛盾时,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晓晓是个很听话的女孩,对于父母对她的期待,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这让我十分苦恼。

小的时候,爸爸把我送进了重点小学,凭借我的一点儿聪明才智,我每次考试都能高居榜首。之后,我考上了重点学校。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我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考试成绩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如意了,我开始尝到失败的滋味。这个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呀!

有一次考试后,我神情沮丧地回到了家。一到家,爸爸洋溢着满脸的希望,焦急地追问起来:“考得如何?”我深知爸爸希望得到的是我充满自豪的回答,但我今天却给予不了。我心中深深地自责起来,我告诉了爸爸考得不好。爸爸原来阳光灿烂的脸上一下子堆满了乌云,只低低地应了一声:“考得不好,下次再努力吧。”接着便回厨房去了。

我忽然感到非常的委屈,也十分伤心。爸爸嘴上虽没责怪我,但我知道他心里对我是极为不满意的。我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爸爸。

很快又一次考试来到了,对我而言,就好像世界末日降临一般。

爸爸一遍一遍地对我说:“你要考不好,同学就会看不起你,老师也会看不起你,你周围的一切人都会看不起你。”就这样,我的压力更大了,对考试产生了恐惧感。眼中看到的只是考分,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考分,我好像只是为了考分而活着。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具体的教育措施与动机是两回事。父母们要做的,是把自己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降低,让孩子切切实实从基础学起;同时,有特长发展一下当然好,没有也不必大失所望。

在孩子不适当的年龄下,父母们通过不适当的方法要求孩子完成超出他们身心发展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害孩子。当父母不断催促、强迫孩子去学习时,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十分紧张,很容易产生冲突。

压力大会损害孩子人格的发展。孩童时期正是孩子发展自主、进取、信任、勤奋等人格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催促孩子去做超过他们身心发展与能力的事情,会使他们产生过多的不信任感、羞愧、内疚、自卑与无能感。同时,因孩子感到所学习的东西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依赖父母才能学到,并且自己往往不如父母们做得好,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的指导,从而损害孩子正在萌生的自主感。

压力大会造成情绪障碍。过多的学习压力和挫折,会使孩子很容易产生紧张、担忧,没有信心;尤其是当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再进一步学习,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还可能会产生强迫症。

压力大会造成无效的学习。孩子在填鸭式的教育下,可以学会弹钢琴,认得一些字,然而孩子不见得理解那些字所代表的含义,或并未学习到音乐的节奏感。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外部期望向内部期望的转化呢?

期望应该是强烈的、持久的、一贯的。这表现在不论孩子在获得成功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都不改变对孩子的期望;期望的表达方式应该带有隐蔽性,即用似乎无关的言行暗含着期望;期望中应包含着对孩子的信任,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感到他行,他一定能成为父母希望的那种人,期望才能奏效;要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期望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它实际上是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测性认知。期望与指导相结合,父母对孩子不能空施期望,还要精心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孩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不断地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