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总是热爱生活,他能从工作、娱乐、美食、人际交往、性生活和大自然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他既心安理得地欣赏自己的成就,又能毫无醋意地赞赏别人的成果。
胜利者在享受生活的愉悦中懂得控制自己,去获得更大的愉悦。他从不害怕追求他所希望的,但知道使用适当的方法;他从不依靠控制别人来得到安全感,更不高踞在失败者之上。
胜利者处事顺其自然,而不是从僵硬的框框出发,如果需要,他可以修改自己的计划。胜利者懂得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不能与所生存的社会分离开,而对世界和人类非常关切。他充满热情地关注着生活,尽他所能加以改进;即使在民族危机、世界冲突面前,他也从不自认毫无作为,而是尽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成功的代价
罗素
美国人在进行投资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利润率高的风险投资,而会毫不犹豫地放弃4%的安全投资。结果又如何呢?金钱不断地丧失,人们为之担忧烦恼不已。就我来说我希望从金钱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闲暇时光。但是典型的现代人,他们希望得到的则是更多的用来炫耀自己的金钱,以便胜过同自己地位一样的人们。这是因为美国的社会等级是不确定的,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有的势利意识,较之那些社会等级固定的地方更显得波动不已。其次,虽然为使自己声名显赫,只有金钱是不行的,但没有金钱则是万万不行的。再者,一个人挣钱多少已成了公认的衡量智商水平的尺度。大款一定是聪明人,反之,穷光蛋就肯定不怎么聪明。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人愿意被看成傻瓜,纷纷选择高利润率的风险投资。于是,当市场处于不景气局面时人就会像年轻时代在考场上一样惶惶不安。
在这种投资中,破产所带来的真正的、非理性的恐惧感远远大于破产本身。这种恐惧感常常会进入商人焦虑的意识里。我毫不怀疑地相信,那些童年时饱受贫穷折磨的人常常被一种担心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样命运的恐惧所困扰,他们还常常产生这种想法,即很难积聚百万钱财来抵挡这一灾难。阿诺德·贝奈特笔下的克莱汉格,无论他变得多么富有,却总在担心自己会死在工场里。在创业者当中,这种恐惧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从来不知一贫如洗为何物的人来说却很可能没有什么影响。
这种恐惧的根源是人们对竞争成功的过分期待,期待它成为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认成功意识更容易使人热爱生活。比方说,一个在整个青年时期一直默默无闻的画家,一旦他的才华得到公认,他多半会变得快乐幸福起来。我也不否认在一定意义上金钱能大大地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一旦超出这种意义,事情就不一样了。因此我认为成功只能是构成幸福的一个因素,如果为了成功而不惜牺牲幸福的其他一切因素,那么这种牺牲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成功的秘诀
塞克斯
成功没有秘诀。成功是做你应做的事情。若想成功就应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做你不应该做的事情。
成功并未将你限于你生活中的某一个范围,而是包括你与旁人之间关系的所有方面: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作为一个丈夫或妻子,作为一个公民、工人、邻居,以及所有其他种种。
成功并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各部分——身体、精神、心理、感情的发展相连的。它使整个人得到了利用。
成功是发现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并且是把它们应用在能对旁人做最有效的贡献的地方。正如朗费罗所说:“做你做得到的事情,并且做好你所做的任何事情。”
成功是将全部的精力在你所爱做的工作上面的运用。换句话说,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它需要你把自己的心力运用于你生活中的主要目标。
成功是你现在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你所热望完成的事情上。
持续的力量
罗曼·罗兰
永生不死的作品就是完美的作品吗?
要说完美《唐·吉诃德》谈不上完美,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中也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作品,莫里哀的诸多喜剧作品,其书写方式也经常是不完整的,伊里亚特也迷迷糊糊地沉睡着。
天才,是有必要在处处留下痕迹的。的确如此,但是极度完美也有在天才身上体现的时候,这是无需明说的。然而,天才总是前进得太快,并给道路制造了裂缝。所以,让道路发挥作用,是跟在天才后面行走的人们的工作。
美不美、是不是天才,都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问题的实质是持续的问题。持续就是生命。
在自己的心里有着生命中最大的总成绩——为了活着的人取得的最大总成绩,这样的人或这样的作品,应该可以活得最长久吧?
拥有持续力量的所有杰出作品是人类每日的精神食粮。
充满选择的人生
罗曼·罗兰
人生中常常有许多决定命运的时刻,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灵魂中燃着了,好似电灯在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来一样。只要一颗灵魂中蹦出一点火星,那个期待着的灵魂就能借此灵火燃烧。
如果人们的眼睛已经想不起阳光就要在自己心中重新找到阳光的热力,你先得使周围变成漆黑,闭着眼睛,往下走到矿穴里,走到梦中的地道里。在那儿,你才能看到往日的太阳。
当一个人在人生中更换躯壳的时候,同时也换了一颗心。而这种蜕变并非老是一天一天、慢慢儿来的,往往在几小时的剧变中一切都立刻更新了,老的躯壳蜕下来了。在那些苦闷的日子里,一个人自以为一切都完了,殊不知一切才刚刚开始呢。一个生命死了,另外一个已经诞生了。
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卢梭
读书要讲究方法。我的读书方法不仅不能使我得到益处,而且只能增加我的疲劳。因为我对读书没有正确的理解,竟认为要从读一本书得到好处,必须具有书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识,丝毫没考虑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他写那本书所需要的知识也是随时从其他书汲取来的。由于方法的不当,我读书的时候就不时地停下来,从这本书跳到那本书,甚至有时我所要读的书自己看了不到十页,就得查遍好几所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顽固地死抱着这种极端费力的办法,脑子里越来越混乱不堪,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下去、什么也不能领会的程度。幸好我觉悟早,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漫无边际的迷宫里,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因此,在我还没有完全迷失在里面以前就回头了。
一个真正对学问有着爱好的人,在钻研学问的时候就一定会发觉各门科学之间有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也就往往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书,我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认为应当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个门类单独加以研究,一个一个分别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们汇合到一起的那个点上。这样,我又回到前面的综合方法上来了,但这次我不是盲从的,我是有意识这样做的,而且是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我的深思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帮助我走上了正确的方向。不论我是活在世上还是行将死去,我都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一个人到了二十五岁还是一无所知,就必须下决心很好地利用时间学到一切。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或死亡可能打断我这种勤奋治学的精神,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先对一切东西获得一个概念,目的是试探一下我的天资,进而可以亲自来判断一下最好研究哪一门科学。
这个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很多时间都利用上了。应当承认,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保持半小时始终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尤其在顺着别人的思路进行思考时更是这样。当我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时可能要用较长的时间,但还能有相当的成果。如果我必须用心去读一位作家的著作,刚读几页我的精力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惘状态。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是头昏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我也能轻松愉快、一个一个地思考下去,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另一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开始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当然,田园里和家里的那些零星活计也是一种有益的消遣,但是,在我的求知欲日益高涨的时候,我便积极寻找能从工作中匀出学习时间的办法,并且能同时从事两件事,而不担心会有哪一件进行的稍差一些。
我感到极为欣慰的是我在时间分配上进行的种种实验已经尽可能做到既轻松愉快,又得到益处。对我来说我的努力仿佛已经取得了结果,甚至还要超过许多,因为学习的乐趣在我的幸福中占据了主要成分。
尽我所能
居里夫人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每个人对每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而且无论怎样,哪怕付出巨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在一年的春天里,被迫在家休息养病的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令人兴奋的是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正如它们结茧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执著于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致力于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在生活中,我所追求的永远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在这种理想的指引下,我一生都在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认识能力
康德
认识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心灵健康与否。如果心灵软弱或心灵病态者可导致认识能力的缺陷。就认识能力而言,灵魂的疾病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忧郁症(疑病),二是精神失常(躁狂症)。前一种疾病是思想的一种任意活动,它有自己的规则,但这个规则却与那些和经验法则相符合的规则背道而驰;后一种病人似乎意识到他的思想活动进行得不正常是因为他的理性不具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自己去调节思路,去终止或推动它。在他心里一会儿是高兴,一会儿是忧伤,脾气的变幻就像他不得不忍受的天气一样。
笨蛋、傻瓜、呆子、愚妄之徒、头脑简单的人和不聪明的人,不仅在程度上而且在心灵紊乱的质上也与精神失常的人不同,因为他们还不至于因自己的缺陷而进入疯人院。在疯人院里,一个人即使在年龄上已达到成熟和强壮,却在最起码的生活事务上不得不由外来的理性料理。狂气带着激情的癫狂,它往往能够自发地、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而且是在诗兴结合着天才时才产生。这样一方面更加敏捷,而另一方面却成为毫无规则的意象之流,当它与理性汇合时就被称为迷狂。在同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意向上愁肠百结,例如在丧失爱人时,从痛苦中寻求安慰这是抑郁狂。迷信类似于癫狂,而迷狂则类似于狂想症。后面这种精神病态叫做性格乖僻,温和一点说往往也被称为过度兴奋。
发烧时的胡言乱语,或者由强烈的想象力的交感所触发起来的那种癫痫病的狂暴发作,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还不能被看做是精神错乱。但人们称之为性情乖张的内部感官抑郁乖戾,并非是一种心灵病态,这种人多半处于一种近乎癫狂的高傲自大状态,而且无理要求别人在把自己和他相比较时应该感到自卑,而这恰好与他本来的意图相违背,因为刺激他产生这种意图的是他的自命不凡,这意图在一切可能形式下受到破坏,遭到压制,而他冒犯人的愚蠢只不过招来嘲笑。较轻微的一些性情乖张常常闪现自己所独有的某种怪念头,这种道理本应人所共知,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赏识它。
潜在力量
尼采
我们之所以受到了影响是因为我们自身没有可以进行抵挡的力量,甚至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在无意识地接受外部印象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的过程,此种感受令人痛心。即习惯势力压抑了自己心灵的能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向自己心灵里扔下了萌发混乱的种子。
在民族历史里,这一切表现的最为明显。许多民族遭到同类事情的打击,他们同样以各种不同方式受到了影响。
这种错误危害了一切社会理想,它给全人类刻板地套上了某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或社会形式。原因是一个人永远不可再是同一个人。一旦有可能通过强大的意志推翻整个世界,我们就会立刻加入独立精神的行列。于是,世界历史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梦幻般的自我沉迷状态。
自由意志似乎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它是无限自由、任意游荡的东西——是精神。如果我们不相信世界是个梦幻错误;不相信人类的剧烈疼痛是幻觉;不相信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幻想玩物,那么,命运的必然性则是抗拒自由意志的无穷力量。没有命运的自由意志,就如同没有实体的精神,没有恶和善,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了对立面的事物就不会有特征。
命运不止一次地证明:“事情是由它本身所决定的。”如果这是唯一真正的原则,那么人就是在暗中起作用的力量的玩物,他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何道德都无法约束他,他只是一根链条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前提条件是他不能看透自己的地位,能够在羁绊自己的锁链里安静地生活,搞乱满足于这个世界及其运行机制。
精神只是无限小的物质,善只是恶自身的复杂发展,自由意志也许不过是命运最大的潜在力量。我们不应无限扩大物质这个词的意义,否则,世界史就是物质的历史了。因为必定还存在着更高的原则,在更高的原则面前,一切差别无不汇入一个庞大的统一体;在更高的原则面前,一切都以阶梯状发展,一切都流向辽阔无边的大海。在那里促进世界发展的一切因素重新汇聚到一起,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妙用关键
松下幸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