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11446300000036

第36章 近现代李姓名人(6)

1923年,李达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遂脱离党组织。此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主任、朝阳大学教授。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李达李达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理论著作,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1928年在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各种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1935年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在北平任教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联共抗日,促成冯同共产党的合作。由于多年进行进步活动,抗战中期以后,长期困居家乡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监视。1949年5月,他前往北京,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入党。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主要从事党的教育工作。1949年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1950年至195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至1966年任武汉大学校长。他还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长等职务。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1966年8月辞世。

李宗仁

李宗仁李宗仁(1891年~1969年),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

李宗仁1908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

1916年夏,李宗仁参加护国战争,在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年6月升任统领。7月,从边防军中率千余人在粤桂边境六万大山自图发展。不久,所部接受粤军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粤军撤离广西。5月,改所部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积极扩展势力范围,先后控制了广西郁林(今玉林)、容县等7个县。

1923年秋,李宗仁所在部队改称定桂军,联合黄绍竑、白崇禧之广西讨贼军歼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领西江上游。1924年5月,趁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与广西讨贼军采取联沈攻陆、得手后再歼沈的策略,于6月歼灭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随即两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

1925年初发动讨伐沈鸿英战争。在粤军李济深部协助下先后占领柳州、桂林等地。尔后,回师南宁,击退取道广西企图进攻广东的滇军唐继尧部。7月,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

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部在赣主力。

1927年1月,李宗仁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联合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征讨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

1928年3月,李宗仁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上。所部屡克顽敌,被誉为“钢军”。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蓬勃兴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李宗仁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相助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

1931年5月,李宗仁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协同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并赞同白崇禧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

1937年9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1月至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保卫津浦线,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月至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率第五战区官兵保卫武汉、重庆,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代理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或说11月)携夫人郭德洁去国赴美寓居。

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的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大陆。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肺炎在北京逝世。生前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李人

李劼人李劼人(1891年~1962年),四川华阳(今成都)人,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

李劼人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小说“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名扬海内外。郭沫若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华阳国志》”。李劼人的作品被法国汉学家温晋仪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

李劼人是最早将法国文学名著译介给中国读者的翻译者之一,他为中法友谊的进一步加深作出了贡献。李劼人曾经在法国留学4年零10个月。1920年他突发盲肠炎,后并发腹膜炎、膀胱炎,因贫穷无钱医治,只得住进了法国的贫民医院。在此期间,他有机会与法国的底层民众有了深入的交往和了解,并受到了他们的关爱,出院以后,他将这段经历写进了他的中篇纪实小说《同情》。

李劼人还是一个著名的实业家。他所创办的嘉乐纸厂将西方先进的造纸技术传进了四川。纸厂的创办,满足了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新闻用纸和教科书用纸的需要。此外,纸厂的部分利润还用于了支持地下党主持的抗敌文协及其刊物《笔阵》的经费开支,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李劼人也是一个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与他的同学王光祈还有周太玄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极有影响的社团,曾经为挽救民族危亡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少年中国学会”的绝大多数会员都曾经为中国的社会历史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毛泽东、恽代英、李大钊、王光祈、周太玄、李劼人、卢作孚、魏时珍等。

李劼人还是一名卓有成效的报刊编辑。他创办的《川报》和“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刊物《星期日》,大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一代有志青年,如巴金、艾芜、沙汀、张秀熟、袁诗荛等。

李劼人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者。在他的一生中,不管是办报纸、办实业,还是出国留学、回国教书,一以贯之的始终是一个信念——富民强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他探索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

李劼人在生活还并不富裕的条件下,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瑰宝不被流失,为了不使民族文化出现断层,自己掏腰包收藏了4万余册图书、杂志(其中有16000余册线装古书)和1000余幅明清字画。他去世前立下遗嘱,让其家人将这些书画,连同他的居所“菱窠”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不被许多人所知的是,李劼人还是个美食家。他有许多论述美食文化的文章,据相关人士统计,在他的著作中收入了37篇、4万余字的相关论述。并且他还将中国菜的做法归纳为20种。李劼人亲自设计的豆豉葱烧鱼就曾经是他创办的“小雅”菜馆的名菜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的汉学家们,对李劼人作品的研究纷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国外学术界研究李劼人的专家学者主要有:美国的司昆仑,日本的哲学家桑原武夫和汉学家森时彦、海谷宽、花田清辉、竹内实,德国的李萍,法国的温晋仪等。日本的汉学家甚至还将李劫人的三部曲列为语言教科书。

李维汉

李维汉李维汉(1896年~1984年),又名罗迈,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维汉1896年6月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部,并于1917年暑期毕业,留校任初级部主任。在第一师范期间,同毛泽东、蔡和森同志等相识,1918年同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1919年李维汉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蔡和森同志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酝酿组织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李维汉同志负责组织工作,并受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委托,回国申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底,李维汉同志由毛泽东、蔡和森同志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4月到1927年4月,李维汉同志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他被选为中共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南在大革命时期是广东革命政府和北洋军阀争夺的战略要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工人、农民、学生运动蓬勃兴起,尤其是农民运动迅猛发展。1927年1、2月间,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并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湖南省委和李维汉同志完全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报告,首先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上全文发表。

大革命失败之后,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改组,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李维汉同志为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五个委员之一。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由李维汉担任主席。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同志组成中共临时中央局。

1928年6月,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李维汉和任弼时同志一道留守中央。六大后,李维汉同志任中央巡视员,到上海视察工作。1929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后改任书记。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即远赴莫斯科学习。1933年至1936年回国到江西苏区,任中央组织部干事,后任组织部长。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长征中,任军委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总政地方工作部部长。

李维汉用过的柳条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李维汉同志先后任中共定边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陕甘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等职务。李维汉同志担任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期间,先后起草了《回回民族问题提纲》和《蒙古民族问题提纲》,后经中共中央讨论批准,是党内系统地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开端。1942年9月至1946年4月,李维汉同志任中共西北局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期间,陕甘宁边区在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和少数民族工作,建设“三三制”政权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日本投降后,中央决定由李维汉同志参加政协中共代表团。李维汉同志任政协代表期间,在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协助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底,政协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李维汉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后改任部长。1948年至1964年底,任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1949年4月,李维汉同志任中共代表团代表,参与同中国国民党代表团的和平谈判。

建国以后,李维汉同志除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以外,还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政务院秘书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务。1979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于1982年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李维汉同志于1984年逝世。长子李铁映是中共第十二届到十五届中央委员。次子李铁林,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李德全

李德全李德全(1896年~1972年),河北通县草房村(今属北京朝阳)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卫生部女部长,也是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先后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卫生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