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11446300000038

第38章 近现代李姓名人(8)

李克农故居1926年年底,李克农经钱杏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国民党芜湖县党部成立,任宣传委员;后奉中共芜湖特支指示,与阿英等打入芜湖青帮组织。4月18日,芜湖国民党右派策划反革命事变,李克农事先获悉,使中共芜湖特支及共青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主要骨干得以避开。李克农等潜往巢县,11月27日返芜,以民生中学校董事会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务。该校成为中共安徽省临委的秘密活动点,按照临委指示,在校内成立“济难会”。1928年1月27日,芜湖县公安局围捕“济难会”负责人王绍虞等40余人,28日晨,包围民生中学,进行搜捕,李克农潜往上海,到达上海后,在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李克农与阿英在“春野支部”过组织生活,参与党在上海的一些小型报纸的创办,后调入党的沪中区任宣传委员。1929年12月,经组织批准考入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为徐恩曾),成绩优异,名列第一;任广播新闻编辑,后任电务股长。同年,国民党秘密组建特务组织,任命徐恩曾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主任(实为调查科主任),李克农、钱壮飞、胡底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设法打入其内部并组成党的特别小组,李克农任组长,常来往于宁沪之间指导工作,并负责与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陈赓单线联系。

1930年,李克农调中央特科工作,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领导,陈赓联系,从此国民党CC组织的秘密经李克农小组有领导有计划地得以及时掌握。1931年,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严重威胁党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钱壮飞获悉,即派其女婿赴沪告知李克农,李设法转告中共江苏省委,使中央机关及领导人得以及时转移,为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组织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央嘉奖。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克农受命作为我党代表,深入东北军开展联络工作,与张学良将军秘密会谈,介绍我党团结抗日的政策和主张,与东北军达成口头协定,并建立了电台联系。西安事变后,李克农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叶剑英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冬李克农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后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1941年起,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

抗战胜利后,李克农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秘书长,后主持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他领导情报部门,为中央及时揭穿蒋介石的“重庆谈判”和谈骗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解放战争中,李克农指导党的隐蔽战线配合军事作战,特别是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历任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和原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1年曾参加朝鲜停战谈判。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4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参加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枚。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62年2月9日于北京病逝。逝世后,各界公祭,周恩来主祭,罗瑞卿致悼词,极尽哀荣。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者和组织者。他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开展斗争,被誉为“党的秘密工作四杰”之一。毛泽东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李克农等人对党是有大功劳的。”在长期的秘密工作生涯中,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许多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苦禅

李苦禅(1899年~1983年)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我国当代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家。

1899年1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曾投身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同年接受同学赠名“苦禅”。

1923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齐老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30年应林风眠校长之邀,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他深入生活速写,以写意思想与笔墨整理成习作与创作,他还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精神融入国画教学,并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中,现身说法。可以说,苦禅是“创造派的先锋,异帜独标”。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北京沦陷后,他毅然参加了地下抗战工作,实践了他一生力倡的“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的誓言。1946年,被徐悲鸿聘为北平艺专教授。1950年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等职,成为中国写意画之一代宗师。济南还建有“李苦禅纪念馆”,并出版了《李苦禅画集》(曹禺作序)。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李苦禅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家。他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共60余年,其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精湛技法,并融中西精髓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展现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李苦禅作品李苦禅先生笔下的花鸟世界,浑厚、平实而趣味十足。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并用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诸多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例如,《群鸠》、《松鹰》、《枯木苍鹰》,《芙蓉小鸟》、《白梅喜鹊》,《铁树荔枝》、《蝶恋花》等作品。他笔下的花鸟,在写实之外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在飘洒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驾驭笔墨的能力,驾驭写意技巧的能力是当代画坛屈指可数的巨匠。对他来说,画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挥洒。尤其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愈加返朴归真,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在84岁(1981年)的高龄时,还完成了巨幅国画《盛夏图》,这幅作品用四张“丈二匹”联结而成,堪称是中国大写意花鸟史上的奇迹。

1983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86岁。

李公朴

李公朴李公朴(1902年~1946年),原籍武进县湖塘桥(今属江苏常州)。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社会教育家。

1902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淮安。幼时家境贫寒,13岁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当学徒,因参与组织爱国团,抵制贩卖日货,被店主解雇。后就读于镇江润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因反对校医虐待学生酿成学潮而被开除。随后考入上海卢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卢江大学半工半读。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公朴参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亦半工半读,并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撰文向国内介绍美国的社会情况。

1930年11月,李公朴结束留学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进逼,国事危急,他怀着满腔热血积极投身救亡活动,并与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艾思奇共同创办《读书生活》,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通俗的进步读物,包括《资本论》等。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为宣传抗战和推动统一战线四处奔波。他担任“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与沈钧儒等积极筹建全国抗敌救亡总会。12月,和沈钧儒共同创办《全民周刊》,成立全民通讯社总社,并任社长。1938年1月,《民众动员论》在武汉出版。同月,应闫锡山之邀,到山西临汾创办民族革命大学,被委任为副校长,延请一些进步学者到民大任教。1938年5月,出版了《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7月,为动员全民抗战,将自创的《全民周刊》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刊为《全民抗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月,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敌后与前线之间。11月李公朴到达延安,拜会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组织了“抗战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教育工作,并将亲身经历撰写成书——《华北敌后——晋察冀》,客观公正地宣传共产党和八路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由北方最前线转入西南大后方昆明。1942年12月创建北门书屋,1944年创办北门出版社。

1944年李公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初,他与陶行知一起创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实行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同时主编《民主教育》月刊。后为了迎接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他发起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被选为理事。在政协会议期间,他经常主持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旧政协胜利闭幕大会,他担任总指挥。会上国民党特务大加破坏,制造了“校场口血案”,李公朴和郭沫若等人被特务打伤,送到医院治疗,周恩来曾前往探望。同年5月,社会大学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百般刁难被迫停办,李公朴从重庆返回昆明,准备将北门出版社迁到上海,并开始编写《世界教育史》。此时他遭到特务的严密监视,但争取和平民主的决心反而愈加坚定。他说:“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李公朴一生,贯穿着“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顽强斗争,忠于中华民族进步事业与和平民主事业,献身于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

李春昱

李春昱(1904年~1988年),字赓阳,河南汲县人。中国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

1904年5月8日生于河南汲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进入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工作。1929年参加了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调查。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师从大地构造学权威学者H·施蒂勒。1937年获博士学位后随即回国。

回国后,李春昱在1938年出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所长。1939年兼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1941年又兼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42年,出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1950年,出任东北地质矿产调查总队总队长。1951年,任渭北煤田普查大队队长。1953年,任华北地质局总工程师。1956年,任地质部北方总局总工程师。1958年,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区域地质室技术负责人。1965年,任全国区域地质测量局技术负责人。1972年,任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技术负责人。1978年,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李春昱曾在河北、福建、四川、西康等地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早年,他与谭锡畴在四川盆地、西康地区连续工作两年多,发表了大量论著。他们联名发表的《四川西康地质矿产志》是我国区域地质的重要专著,其中预测了四川中梁山煤田及若干油田的存在,首次论证了云南石鼓附近金沙江袭夺红河河谷的重要现象。1950年,他发表《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之分布》一文,提出“四川运动”这一重要概念,揭示了中、新生代之交的地壳运动。

20世纪70年代初,他倡导并参加中国大陆的板块构造研究,发表了《试谈板块构造》与《再谈板块构造》两篇评介文章,积极引进板块构造新观点。1973年,他首次在中国发现混杂堆积,并见到兰闪石片岩,用板块演说系统解释了秦岭、祁连山的构造发展史,并多次指出塔里木—中朝地块以北古生代板块缝合带的存在及其对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要意义。他发表了《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1975)、《板块构造与多旋回构造运动》(1979)、《槽台论点与板块构造学论》(1986)、《板块构造基本理论与方法》等重要论著,是在中国倡导板块构造学理论研究的最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