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全书
11494300000030

第30章 职场里的口才艺术(4)

2.当有同事邀请,如不愿意,最好明白地婉谢。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太客气"了,而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邀请,结果玩得既不开心,内心又懊悔不已,实在太划不来了。

3.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如果你对同事有过承诺,一定要尽力做到。有信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同时自己也才能心安理得,一旦你获得同事的信赖,办事就能无往不利了。

4.和蔼可亲的态度使人愿意亲近。

如果你在办公室整天拉长着脸,好像大家都对不起你似的,同事自然不敢与你交谈,与同事的关系则停滞不前,那么你的人生乐趣就会减少许多,因为你拒人于千里之外,就等于画地自限。如果不能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上班很可能会成为你的噩梦1

5.懂得欣赏同事的优点,最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每个人都希望能引人注意,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因此,当你的同事有杰出表现时,你应该诚心诚意地表示称赞,这样会使对方认为你是他的知己而对你推心置腹。

6.尊重同事的隐私权,避免让关怀成为恶意的刺探。

中国人一向喜欢以嘘寒问暖来表达关怀之意,最后往往流于议论别人的私事,因此,与同事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私生活,避免东家长西家短的,因为很多事情局外人是无法了解的,如果以讹传讹,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7.与同事相处要公私分明。

有些人因为私交很好,在办公室时仗着私下关系亲密,而态度随便或有所偏袒,这种公私不分的态度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夫妻或情侣在同一单位办公,上班时间最好公事公办,不要常常腻在一起谈话,以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风言风语。

8.和同事谈话时,记得切勿吹毛求疵。

如果有人对你无理取闹,你应该保持适当的反应,不可太过暴躁。这种宽容的态度,并非不辨好坏或是忍气吞声,而是可使他人觉得你平易近人。提高自己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虚怀若谷,而非任意贬损他人的优点及成就。

9.不要因一时意气之争,与同事发生口角。

同事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线上奋斗的伙伴,不要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和利益,否则以后就很难再获得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了,所以,你必须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10.如果你需要同事的合作,首先就要驱逐对方反对的情绪和态度。

大家身为同事,其目标、工作原则和意见往往很接近,但对于实施办法等具体问题,则见仁见智。所以在彼此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讨论,从争执中寻求共同的动机和目标,然后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形下,达成协定。

11.有时,同事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常会在心理上筑起一道藩篱,如果要把藩篱去掉,那么我们应该在言行举止上表示自己的善意和坦白,并常常考虑对方的立场,言行及态度不要太过严肃或太注重形式,尽量和同事打成一片,不要强调自己高人一等,或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

12.当你想要他人自动地、热忱地与自己合作时,你应该先站在对方的立插,设想对方如何才能与你合作。如果你能把对方的利益设计成计划中的一部分,向对方说明你们利害的一致性,便会使对方乐于与你合作。

13.要时常反省。

平常多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动怒、发牢骚,或对别人冷嘲热讽、斤斤计较,否则大家会对你望而生畏,自然会刻意避开你,这样你就很难与同事相互合作。

14.当同事指责自己的错误时,应该虚心受教。

与同事相处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如果对方批评自己的过错,应欣然接受,并请对方清楚说明,被人责怪难免自己有三分错,所以当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时,千万要虚心接受。

15.与同事交谈时,应该让对方认为你是他们坚强的伙伴。

如果你想要得到同事的协助,有时甚至需要采取较低的姿态,因为骄傲和冷漠的态度,是无法赢得同事的友谊的。

16.不论是在私底下或是公众场合和同事交谈,应该避免言之无物,最好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对方认为你不仅为公司设想,同时也兼顾到同事的利益。

当你对某位同事或上司觉得不满,也要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提及;如果是对方有所抱怨,你不妨暂时充当听众,最好不要反驳或是加以附和批评,如此不仅可以与对方维系良好关系,也可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17.如果你有才能应该表现出来,但不可锋芒太露,否则容易遭忌。

当你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别人自然会判断此见解是否可行,不接受人家的提醒又批评别人的意见,这样贬损他人而褒扬自己实在是下下之策。

18.使人有安全感是你与同事相处的关键。

因为你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让人不觉得你有报复的意图;与人谈话不要次次都抢风头、占便宜,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认为你是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就会毫无顾虑地与你合作。

19.诚恳地聆听同事的意见。

莎士比亚说:"对于他人的话,你要善意听之,则你将得到五倍的聪明。"你如要改善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那你就要承认对方的长处,而且时常表现出他对公司、对自己都是十分重要的,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建立良好形象--与职员相处之道

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便是珍惜与员工相处的机会,让他们乐于为你工作。但是,有时候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所谓"用人者,亦为人所用","使人者,犹如木工之使木也。"你应该利用平时与员工交谈的机会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员工自然会信赖你。

1.与其指责员工的过失,不如强调改过之后的益处。

有些主管只知一味责骂部属的过失,而不肯定他们认真负责的一面,这会使员工产生挫折感,甚至感到愤怒。

比方说某甲被委任办理一件事,他很努力地加班好几天,但却因为一点疏失而被上司骂得一无是处。这时某甲必定会心生不满,认为自己只不过犯了一个小错,其他付出的心血难道就不值得一提吗。

面对这种情况,身为上司的你不妨这样说:"谢谢你帮我一个大忙,不过似乎有一点小问题,麻烦你再帮我修改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得很完美。"

2.当你发现员工有所疏失时,不妨先通过第三者提醒他。

某公司招募了几位新人,这些新人的办事能力都不错,但态度上稍嫌轻率,这使得主管相当困扰。最后他找来一位资深的员工,希望他在闲谈之余,提醒这些新人注意自己的态度。这招果然奏效,这些新人从此在行为举止上收敛了不少。

通过第三者提醒他人过失可以缓冲对方的成见和反感,效果较为显著。不过,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慎选传话的人,避免"狐假虎威",反而让对方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

3.应先说些为对方着想的话,其后才点出缺失。

有句日本俗语说:"骂一、夸二、教育三。"意思是指当你要责备对方时,只要指责他一点的不是,然后夸赞他两点,再乘机教育他三点,自然能达到你的目的。

美国百货大王华纳·麦克,有一次指责员工对顾客服务不周时,对员工说:"你最近似乎情绪不稳,我很担心你是不是遇到困难,,如果有,不妨告诉我,希望我能帮得上忙。"当对方表示没有时,他便会接着问:"那是有别的事困扰你吗?否则依你平日的表现,怎么会有顾客抗议呢?"对方一听,自然觉得十分羞愧,从此对顾客态度十分和善,也得到不少来自客户方面的好评。

通常,一个人犯错是有因由的,如果主管能够适当地表示关怀之意,必能使对方感动,并自我检讨。

4.不要在众人面前指责员工。

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即使员工有错,你也不可以在其他同事面前指责他,伤害其自尊心,最好的方式是众人面前褒奖,私下指正错误,让对方信服。

5.称赞女职员时,夸赞其办事能力更为重要。

在办公室中,男女职员应该平等视之,如果常以女职员的外貌和装扮为称赞的重点,会使对方认为你歧视女性,不妨称赞其在公事上的表现杰出,反而更容易让对方觉得受尊重。

6.对于部属的意见应该专心聆听。

如果员工有意见想表达时,你应该鼓励他勇敢说出来,并且仔细聆听对方的意见,如遇不清楚之处,可以面带微笑地再请他重述一次。等到对方完全说完之后,再针对疑问或缺失进行讨论。

7.要求员工办事时,应避免用命令的口气。

一般上司要求员工做事时,很可能会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命令的口气要求部属:"你要……"、"你应该……";另一种则是借由询问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呢?"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普遍较喜欢后者的态度。因为命令的语气会使对方觉得不受尊重,认为上司将自己视为奴仆般地指使,很容易造成反感。

8.当部属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应该勇于接受。

许多上司自以为位高权大,如果被员工指出错误,常常不肯认错且怀恨在心,日后进而百般刁难。其实上司和员工应该是同心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率地接受建议并且改善,谦虚的美德将使员工对你更加信服。

9.尽管部属中有与自己关系亲密者,也应该一视同仁。

上司要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必定要先使员工心服,因此对待员工要平等视之,避免使员工认为你有失公正。

演讲时的口才艺术

1941年?月3日,斯大林的一篇《广播演说》,向前苏联人民和全体红军作了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总动员,千百万人拿起武器,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演讲效果。

所谓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听众发表讲话,宣传鼓动,制造舆论,发动群众,以此来完成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活动与任务。演讲自产生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至当代,它已成为十分重要并且非常广泛的社会活动了。

有备无患--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作好一次演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恰如建筑施工须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在演讲之前,也得对演讲的听众有一定的了解,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想出一幅蓝图,或藏于脑中,或置诸笔端。如此预备妥当,演讲起来,方能舌绽春蕾,口吐莲花,顺畅流利,优雅动人。

演讲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说,有明确的目的,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演讲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方能给听众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因此,必须注意从思考过的众多观点中选择出最能体现讲话宗旨的观点作为中心话题,而后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阐述,所有的论点和材料都必须为这个中心议题服务,决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否则,听众就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要恪守一条古老的格言:三思而后行。要对自己的主要思想、观点或论点,仔细思考和推敲,力求对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明白再向别人叙说,千万不能信口开河。

许多人演讲时常常忽视这一点,以为只要说起来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就是有口才。其实,健谈并不等于有口才。健谈是"能说",并不一定是"会说"。如果一开口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反倒令人生厌。"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真正有演讲口才的人,并不一定是说得多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的人,即能够触及问题实质、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另外,要寻找最佳角度明确观点。常言说:"造语贵新。"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巧妙的解说,常常能出奇制胜,赢得赞叹与喝彩。

有了明确的观点,准备演讲的第二步就是寻找合适的材料。立屋要有梁柱,说话要有根据。你提出的观点或论点,也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这样演讲才会血肉丰满,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否则,就容易变成痴人说梦。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或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呢?卡耐基曾对此作过一番调查,那些亲身体验或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话题。其中有儿时的经历,早年的奋斗,自己的嗜好、信仰、愿望,以及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等。而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是讲不好的,拎起这样的话题,至多能涉及点皮毛,谈不出什么名堂来。

所以,我们要深入记忆之中,从自己的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并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依旧生动地印在脑海中,呼之欲出,那就有可能让听众兴趣盎然了。

当然,不熟悉的东西有时也不得不谈,处理这种情况的技巧是:知道多少就谈多少。不要不懂装懂,甚至冒充内行,否则,会闹笑话。

如何获取需要的材料呢?

可以从记忆和笔记中提取,可以到资料室或图书馆查找,更主要的是要时时关心生活、研究生活,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建立广泛的兴趣,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验和知识是说话的本钱,有了这个本钱,才能随时随地施展和发挥自己的口才。

演讲时选择了最熟悉的话题,找到了丰富的材料,那么,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生活事例

事实胜于雄辩,理论再通俗也不如举一个生活事例容易让听众理解。演讲时选择的生活事例一定要切合话题,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鲜生动。在运用时,"既不要把重大事件说得随随便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遗训。

--权威言论

恰当地引用经典言论,或名人、专家的意见,或为人们普遍推崇的流行的话语支持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讲话,往往见效。因为权威言论一般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富有真理性。

一有关知识

演讲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谈论的话题、内容往往要涉及各种知识领域。一次成功的演讲,常常需要调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那么,只有准备充足的有关知识材料或理论材料,才有可能将演讲推向深入,不然,就只能在门外徘徊,甚至失败。古代的天才演讲家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由于知识贫乏,遭受惨痛挫折。这可谓是前车之鉴。

"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达到百倍。"约翰·甘德曾这样说。他说的是准备演讲的方法。1956年,他着手准备有关精神病院的演讲。他前往各地医院,与院长、护理者和患者分别谈话,日复一日,走了数不清的路,记满了许多笔记本。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政府与各州的报告、私立医院的报告、各委员会的统计资料。

最后,他写成演讲稿的纸张,只有几十克重。可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他所依据的材料,却足有几公斤。

胸中有丘壑--选择自己熟悉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