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外经典历史疑案探源
11506800000060

第60章 千古之谜——基洛夫谋杀案

基洛夫,全称叫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又名科斯特里科夫,是前苏联党内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斯大林的密友。1886年生于维亚特卡省(今基洛夫州)乌尔茹姆市一小市民家庭。父母早丧,7岁进孤儿院。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他任阿斯特拉罕边区临时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1923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从1926年起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西北局书记。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图 基洛夫)

1934年1月,联共(布)召开了第17次代表大会。除托洛茨基外(按:托洛茨基于1929年已被驱逐出境,流亡到国外。)所有过去反对派的头面人物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都认了错。会后,经斯大林同意,布哈林被安排在之《消息报》任主编,加米涅夫也担任了科学院出版社的领导职务。可以说,皆大欢喜。当时,人们把这次代表大会称为团结的大会。

但是,在团结的氛围中也投下了阴影。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鼓掌可达10分钟,对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然而,当基洛夫出现时,鼓掌却长达10多分钟。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时,不同意基洛夫当选的只有3票,而不同意斯大林的则达270票之多。基洛夫的温和主张显然受到多数代表的拥护。许多代表还找他谈话,要求他代替斯大林出任总书记,遭到了他断然拒绝。他心地坦诚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称赞基洛夫是“一位真正的朋友”。

1934年8月30日,基洛夫和往常一样勤奋地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下午,他以欢快的心情抵达斯莫尔尼宫作取消配给制的报告。开会前,他走到另一个办公室。突然,从角落竖射出一颗罪恶的予弹击中了他。

刺客是30岁的尼古拉耶夫。此人在列宁格勒工作,曾被 开除党籍。他刺杀基洛夫蓄谋已久。

基洛夫很喜欢散步。每当他散步时,路上都有严密的保护。一次,尼古拉耶夫企图靠近基洛夫,被当场逮捕,并从他的口袋里发现上了子弹的手枪。审问后,当时的内务部长雅戈达下令释放。不久,此人又出现在基洛夫散步的地方,他重新被捕,但又被释放。奇怪的是基洛夫的警卫人员却受到内务局的警告。这件事用不着管,否则要被开除出党。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终于在尼古拉耶夫进行第三次暗杀时遇害身亡,年仅48岁。当时,基洛夫的警卫队长正在基洛犬的后面。

基洛夫遭谋害的消息立即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大为震惊,当即决定要亲自调查。12月1日夜,斯大林在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卡冈诺维奇的陪同下,冒着刺骨的寒风登车北去。当夜审讯时,尼古拉耶夫指着斯大林身后的保安人员喊道:“是他们逼我干的。”这时几个保安人员跑过去把他打昏。斯大林下令将凶手带到莫斯科审讯。然而,12月2日,当肃反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将凶手带去审讯时,途中发生车祸,凶手一命归天。基洛夫的警卫队长是内务局工作人员,叫鲍里索夫,他也涉嫌被捕。押送别人都用小轿车,押送鲍里索夫则用大卡车。车上坐着手持铁棒的保安人员。途中,他们用铁棒把鲍打死,而医生出示的证明却是车祸死亡。之后,列宁格勒保卫局的领导人也被调往边远地区,后来全部被枪决了。

基洛夫被残害后,斯大林说杀基洛夫是出于政治目的,是冲着他来的。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恐怖镇压洛动。1934年12月1日傍晚,根据斯大林的倡议(没有政治局的决议——这仅在两天之后才提出)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书记叶奴启泽签署了下列决定:

“l、侦讯机关一一加速审理策划或进行恐怖行为的案

“2.司法机关一一不要因该类罪犯提出赦免的申请而推迟执行死刑的判决,因为苏联执行委员会主席团认为不可能受理这类申请。

“3.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机关一一在法庭作出死刑判决后对上述类别的罪犯立即执行。”

这一决议成为大规模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依据,为肃反扩大化大开了绿灯。这就使得许多伪造的审讯案件中,被告者被加上“策划”恐怖行为的罪名,被剥夺了重审案情的可能。

斯大林抓住基洛夫谋杀案,他先后搞了三次审判,被审的11人都是党的活动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被杀害的还有一批内务部的保安人员。第一批是包括内务部长雅戈达在内的保安人员;第二批是接替雅戈达的内务部长叶若夫及所有副部长和主要局长;第三批被杀的是参加17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共1966人,被捕被杀被关进集中营的就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被捕、被杀的占2/3。

基洛夫惨遭暗害身亡究竟谁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时至今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尽管苏共17大选中央委员时基洛夫得票比斯大林多,但基洛夫并没有取代斯大林的想法。斯大林要调基洛夫到莫斯科工作他还婉害拒绝。因此,斯大林没有从肉体上消灭自己的朋友的必要。斯大林认为杀害基洛夫是出于政治原因,甚至是冲着他来的,所以他下决心要清查幕后策划者。由予凶手已死,大搞逼供信,结果造成数以千计的冤假错案,使大批的领导人和革命者憾了冤鬼。

另一种说法是斯大林与基洛夫之死有牵连,甚至他才是真正的主谋。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秘密报告中,曾含糊其辞地暗示了这一点:

“应该说与暗害基洛夫有关的情况,至今还有许多令人费解、莫名其妙的地方,需要仔细地加以调查。有根据可以这样想,杀害基洛夫的凶手一一尼古拉耶夫受到了保卫基洛夫的人们之中某个人的帮助。在基洛夫被害的一个半月前,尼古拉耶夫因形迹可疑而被捕,但又被释放,甚至未加搜查。更可疑的是,当派在基洛夫处的保卫人员于1934年12月2日被送去受审时,在汽车‘失事’时死去了,但与他同车的人却没有受伤。基洛夫被害后,列宁格勒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只受到非常轻微的处分,但在1937年却又被枪决。可以想象,所以把他们枪决是为了掩盖谋杀基洛夫的组织者的痕迹。”为此,赫鲁晓夫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此案,可是,到他下台之时也未查出结果。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这个委员会解散了。因此,直到现在,仍未发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杀害基洛夫的幕后操纵者究竟是谁?眼下确实还是一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