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11552400000035

第35章 冯小青,卿须怜我我怜卿(2)

小青聪慧,岂能不知大妇伎俩?因此每日只独居不出,更谢绝男客来访。

孤山紧邻苏堤,山上有宋处士林逋的故庐。小青信步而至,但见梅影疏漏,鹤声犹闻,四周是林和靖取食的田畦,背后一片修竹,青翠欲滴,又远望,高处陡然成峰,佳水环绕映射,宛如神仙天境。

小青虽然贬居此处,却无意中得此令人耳目清逸的所在。只是到了傍晚,夕照余晖,穿透斑驳的竹林,湖水生烟,浸润着漫漫长堤。小青感怀身世,黯然泪下。凄然回到别业,梦回孤枕,耳畔犹荡漾着野寺的钟声,幽怨堆满心胸。于是,推被起来,做诗以寄: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细心读来,字字皆是血泪。春衫上落满泪痕,想必是刚刚哭罢。而到了岭上林处士的故庐,感叹自己的遭际,眼前三百株梅树,竟在泪眼婆娑中,变成了杜鹃花。杜鹃花是凄绝愁苦的象征,心中若是没有巨愁大苦,焉能道出此语!

从此,小青愈发变得幽怨自恋起来,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才思横溢,常常做诗寄怀,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小青嵌入诗中,自伤自叹;另一种是顾影自怜,常常临池自照,对着水中的倒影絮絮问答,如谈家常,如果遇到别人窥视,则恢复常态,但眼角眉梢泪痕惨然,好像刚哭过一般。

后人有一篇文章专论小青“影语”一事,认为那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此与本文宏旨无关,不作深论。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心中若非孤独愁苦至极,决不至沦落如此病态。

一日,中秋才过,黎明时下了一场秋雨,待到日出,湖水满泛,凉风习习。小青早起晨妆,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神也较往日大有起色。妆扮完毕,独自信步来到湖边,临波自照,水中丽影如真。小青对着自己的倒影,左顾右盼,霎时泪堕如雨。

小青呼唤着倒影,对影言道:“你也是薄命的小青么?我虽然知道你,你岂能怜惜我?假如有一天我赍恨而死,你肯为我现形么?”喃喃如是。

一会又发声大笑,又说:“那个发狂污浊的大妇,无缘无故羞辱我!假如能跟你做水中清友,我来你就显现,我去你就隐藏,你非我不亲,我到这来寻你,驻足数个晨夕,彼此对语,相亲相慰,我就可以不寂寞,不愁苦了!”言罢,笑泪交加,如痴如魔。

正当此际,忽闻故友来访,只好离开湖边,径回别业,旋即作诗一首,以寄情思: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瘦影自临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真个大寂寞!每读此诗,一种强大而持续的孤寂感都会如海潮般袭来。这是怎样的境地,诗句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无助的心灵。一个人沦落到影语,顾影自怜,跟自己的影子交谈,论朋友的地步,她对人生还有多少憧憬呢?谁能拯救她,谁能把她从绝望的湖底拉回来?除了悲痛,还有悲痛。

小青的遭际着实堪伤,但她也有一位知交。

有一位杨夫人,是大妇的远房亲戚,同情小青的遭遇,不怕被大妇羞辱责骂,专要跟小青交往。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大妇拿杨夫人没有注意,也不敢得罪,只好听之任之。

冯家的亲戚谁也不敢到孤山别业去,惟独杨夫人来去自由,毫无障碍。一来二去,深知小青是个才女,越发喜欢与之相处,常常上岛来,呆上半天,为小青解忧不少。

小青正在微病中,杨夫人得知,亲来孤山探望。其实,小青得病也是常事。没有好心情,饮食起居又不慎,常常病病歪歪的。

杨夫人雇船过来的,先载着小青到西泠桥,苏小小墓侧游赏。小青望着小小之墓,孤零零的一个小土包,上面芳草凄凄,不由感时伤事,买酒祭奠,随后口占一绝: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杨夫人听了,也不免怅惋。二人离开西泠桥,载酒泛舟,赏玩西湖佳景。谁知酒入愁肠人欲醉,二人同消万古愁之际,不免有些浅醉。有些话,只有这个时候能说出来。

杨夫人凭着栏杆,骋目远眺,对小青说:“妹妹,大好光景,竟可惜了。即使青楼中人,也能享受人间至乐,妹妹何必幽栖孤山,独守这份清苦呢!”杨夫人的意思是想劝小青脱离樊笼,哪怕去做艺妓,也比愁死孤山上强。

小青哀叹道:“贾平章剑锋可畏!”她害怕大妇不会轻易放过她,故出此语。杨夫人不以为意,却道:“冯家大妇有什么锋芒?不过是蛮横发狂罢了。哪比得上你才女平章的剑锋锐利?你我姐妹无间,姐姐倒要劝妹妹几句。”小青细声道:“姐姐请讲。”

杨夫人慨然道:“凭你无双才貌,何愁不得佳偶?没必要守在这样的人间炼狱!我虽不是女侠,却也能帮你脱离苦厄。况且你的忧心也是未必。你逃走之后,大妇去除眼中之钉,欢喜尚不得一遍,哪有心情追逐?你如果不逃走,难道甘心做妒妇帐下羔酒侍儿么?就是做章台之柳,也比苦受折磨强!”

小青无语。许久才说:“多谢姐姐美意。我是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我小时候在扬州,偶然一梦,梦见我伸手折梅,梅花娇艳芬芳,可惜来了一阵怪风,把花瓣片片打落流水之中,之后怪风也住了。这就是我的宿命。外力何能改变!况且我宁肯堕落人间地狱,也不愿做这人攀来那人攀的章台之柳,供人家茶余饭后白白闲话!”

杨夫人见小青执意不肯,也不好勉强,毕竟是人家自己的事,究竟怎么做,还要人家自己做主。于是,把话拉回来,道:“你说的也甚有道理,姐姐不勉强你。姐姐只愿你多保重身体,千万谨慎!那个妒妇如果送吃喝给你,更要千万小心,警惕酒水食物中下毒。若是有需要,随时找人传信给我,姐姐给你送上岛来!”

小青听到此处,感动得雨泪飘零。杨夫人也伤婉不已,陪着一起垂泪。如此好长一段时间,二人才隐去悲声,默然相对。

天晚了,杨夫人依依不舍,解缆归舟。而后,杨夫人常同亲戚诉说小青悲惨遭遇,闻者无不泪下,感慨佳人命薄,痛骂妒妇无德。

不成想,此西湖一别,竟成永诀。因为杨夫人别去后不久,小青便真的病倒了。杨夫人再来探望时,小青已香魂飘逝,杳杳无踪。

杨夫人走后,小青惟以汤显祖《牡丹亭》寄托愁思,每到夕阳西下,便挑灯细读玩味。一日夜雨,冷窗孤寂,小青心中凄凉,早烹茶焚香,准备读《牡丹亭》解愁去忧。

读到游园、惊梦、寻梦、冥会诸折,不觉反复沉吟,泫然泣下。不由抛书叹道:“我只道春愁秋怨,只我小青一人尝尽其中滋味,岂知情痴孽缘,先有一个杜丽娘,而后才有我冯小青。然而,梦中死,死而生,一意缠绵,三年冰骨,终成团圆佳偶。梅也罢,柳也好,果真有其人其事么?我只能垂问水中倒影,你真是我的梦中之人?如果是的话,我就太薄命了,这份良缘隔离得也太远了!”

想到此处,心又生悲,提笔写道:

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小青将自己比作杜丽娘,也是感同身受,仿佛就是同一个人,只是换了时空而已。是夜,冷雨霏霏,凉风瑟瑟,雨打芭蕉,风穿修竹,孤灯忽明忽灭,只被孤衾,夜冷未温,这一派凄惶光景,让小青愁思滚滚,辗转难眠。

不久,小青的病益发重了,卧床不起,水米不进,只以梨汁苟延残生。

大妇知道后,常派医生或婢女来诊治送药,但绝不是救治的心,而是让派来的人看看,小青究竟能熬上几天!只有小青死了,大妇的妒火才能熄灭。

小青对此心知肚明,何况杨夫人早关照过,因此坚决不让医生登门,送药的婢女来后,也是婉言应答,人一走,便将药水倾覆在地,冷笑道:“我是不愿意再活了,但也当净体皈依上方世界,绝不做刘安鸡犬,岂能被一杯鸩酒断送!”

如此愁忿交加,病越发重了。每日梨汁的补给也较往常少了许多,只一小盅便说多了。然而,纵然沉疴难愈,也不改靓丽本色,每天把自己打扮的艳丽华美,从不因病体而疏忽自身之美。直到临终的那一刻,小青也是美得逼人,从不像个病秧子。

忽然有一天,小青突然来了精神,对服侍她的老妪欣然说道:“快去!买舟登岸,请杭州城最好的画师来!”老妪不敢怠慢,匆匆去了。

不久,画师到了。小青自知时候无多,顾不得礼节,忙请画师写照。

顷刻,画师画好了。小青对着镜子,细细地看画的像不像。一会却说:“貌似而神不似,请再为写照。”

画师凝神细观,而后落笔,又得一幅画图。小青看后,却又说:“貌似,神似,只是风采不够生动,大概因我刚才过于端正的缘故。先生照我现在的样子,请再写照一幅新的来。”画师再一次凝思运笔,传神写照。

小青与老妪闲话家常,时而指顾笑谈,时而烹茶煮茗,时而检索书籍,时而自整衣衫。一切随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须臾之间,第三幅写照画好了。小青把玩,果然极窈窕纤弱之至,这才笑道:“可以了!”然后让老妪付过画资,送画师离去。

画师去后,小青挣扎着起来,将自画像张挂榻前,煮酒焚香,自奠道:“小青!小青!如此多魔世界,难道还不忍割舍么!”言罢,提笔给杨夫人写了一封绝笔信,信末附诗一首:

百结回肠写泪痕,重来惟有旧朱门。

夕阳一片桃花影,知是亭亭倩女魂。

信写毕,掷笔于地,伏案泣下数行。只泣得花容失色,香魂飘摇。

未几,哭声歇了,人已长逝。时年一十八岁。正与老尼偈语相应。

小青死后,冯生晚来奔丧,痛苦不已。检索小青遗物,得诗稿一卷,遗像三幅,并寄杨夫人绝笔信一缄。拆开展阅,愁情绵绵不尽,冯生非常悲痛,哀呼道:“小青,是我辜负了你啊!”只可惜,这一声来得太晚了。

小青虽死,大妇妒火犹不止息。得知小青遗有诗稿画像,竟从冯生手中强行索来,付之一炬。幸好,小青知道自己不行了,先将部分诗稿随附花钿之上,赠与仆婢,得以流传下来几首小诗。

后人每每读至送鸩、焚稿两处,恨不能将大妇千刀万剐,挫骨扬灰,方消心头之怒火。

前辈烟水散人将小青方之屈原,冯生方之楚怀王,大妇方之令尹子兰、上官大夫,其譬甚妙。屈原为千古第一才子,小青也是后世可数才女,两人遭际有大有小,大者为国,小者为家,然究其本质,实为一理。才子遭嫉,美人被妒。种种磨难由此横生,绝难逃避。于是才有屈子怀沙沉江之叹,小青对影自奠之悲。

为天下才女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