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1158000000394

第394章 太史西征

袁绍凭着许攸的《名将录》之策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凉州,收降了马超、马铁、马岱兄弟,开始组建一支能与杨奉抗衡的骑兵团了。姑且放下凉州的情况暂且不表,我们再回来看看我们的主人公杨奉这边的情况。

当许攸的著作《名将录》到达杨奉的手中的时候,杨奉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就算是三国时期所有的谋士加在一起也不可能看出《名将录》的阴谋,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马超和阎行的武艺高低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而偏偏《名将录》上的排名除了马超和阎行之外,其他的位次都是十分准确的,何况谁也不可能猜出这本《名将录》的阴谋指向竟然是凉州。

杨奉拿着《名将录》,笑着对一众谋士和大将道:“我军尽占塞北四国,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团的消息已经使得袁绍不安了,袁本初终于开始对凉州下手了,看来现在是我们攻打并州的最佳时机了。”

杨奉的这句话使得众人一头雾水,徐庶问道:“这不就是一本天下武将的一个排名嘛,而且以庶来看,这个排名相当准确的,看来编写此书之人对天下名将的实力了如指掌,主公为何说这是袁绍之阴谋。”徐庶的这个问题正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一个个都是大眼小眼地看着杨奉。

杨奉这才想起众人是不知道三国的历史,自然不知道马超和阎行的武艺谁高谁低,想到这里,杨奉“呵呵”一笑,开始道出此中的关键:“哦,汝等有所不知,这本《名将录》看似毫无端倪,然其最大的问题便在马超和阎行的身上。”

众人听了,纷纷打开《名将录》,找到马超和阎行的排名,看到阎行排名第十三,马超排名第十四。郭嘉心中突然一动,对杨奉道:“主公之意莫非是这阎行的武艺不如马超,却被故意排到了马超之后?”

杨奉对郭嘉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徐庶更是闹不清是怎么回事了,问道:“主公,韩遂和马腾乃是八拜之交,马超是马腾之子,阎行是韩遂的女婿,两家素来亲密无间,即便是马超和阎行的排名有问题,也不至于大打出手,袁绍此计又怎能行得通呢?”

杨奉道:“元直有所不知,马超此人武艺虽然不凡,但却是有勇无谋之辈,而且素来脾气暴躁,又有目空一切的臭脾气,向来瞧不起阎行,若是看到自己的名字竟然在阎行之后,马超岂能善罢甘休,必然会找上阎行比试一番,结果可想而知。”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赵云接口道:“无论二人谁伤了谁,都只会让马腾和韩遂之间产生裂缝,若是袁绍再在其上煽风点火,马腾和韩遂很可能会大打出手,凉州将不战自乱,袁绍的目的便达到了。”

杨奉很是欣赏地看了看赵云,点了点头道:“不错,在袁绍将目光专注在凉州的时候,正是我军攻取并州的最佳时机。”

郭嘉道:“主公,以嘉之意,攻并之事暂且不急,并州与冀州之间有壶关之险,若是强攻自会徒增伤亡,眼下不如使一员大将率领一支骑兵,从幽州向西,出代县,攻打鲜卑,打通一条道路,使得我军能够直接绕到并州西部,出其不意。”

杨奉听了,沉思不语,郭嘉的这条计策确实可行,不但能够绕过壶关天险,更可以奇兵突起,使得丁行措手不及,然后再令一员上将率军从东面攻打,这样一来,丁行便腹背受敌,两头不能兼顾,并州自然可得。

沉思了一会儿,杨奉一拍案几,断然道:“好,就依奉孝之谋。”说完之后,杨奉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只是这领军大将何人适合?”

太史慈见状,急忙站起道:“主公,太史慈愿领军前往。”

其实杨奉心中早有人选,这个人选便是太史慈,此时见太史慈主动请缨,心中暗喜,故意面有难色道:“子义勇武,孤自然知道,只是汝可知道,这远征鲜卑,路途遥远,沿途又没有任何士兵和粮草之补给,孤军深入,危险重重,而且鲜卑人善于骑射,因此此次远征比之我军当初攻打塞北四国还要艰险。”

太史慈脸色一整,肃容道:“主公,太史慈愿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攻下鲜卑,愿受军法处置。”

杨奉刚才之言,正是为了激励太史慈,闻言大喜道:“好,既然子义如此有信心,孤又岂能不放心,此次西征之主将便是子义了,孤会拨给你一万精骑,同时让俊义和述之辅助于你,你看如何?”

太史慈大喜,双拳一抱道:“太史慈得令,定然不会辜负主公厚托。”

待众人散去之后,杨奉专门将太史慈和张郃、黄叙三人留下。

杨奉仍旧不太放心,叮嘱道:“子义,俊义、述之,汝三人此次西征事关我军能否收复并州,责任重大,汝三人遇事一定多加商量。”

二人躬身称是。

杨奉又道:“鲜卑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善于骑射,正是我军骑兵之劲敌,汝三人率众深入鲜卑之地,遇到小股的鲜卑军队要就地歼灭,遇到大规模的鲜卑军队,千万不可力敌,要学会游击作战。”

三人均是头一次听到如此奇怪的名词,不解其意,于是张郃问道:“主公,何为游击作战,怎地兵法上从来没有提到过此种战术?”

杨奉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这是一千多年之后才发明的,兵法上当然不会有了,不过今日之后,这游击战的创始人可就要变成我了。杨奉道:“为将者,要择时而断,择地而战,遇弱而歼之,遇强则避之,此乃游击作战。”

太史慈和张郃、黄叙闻言,一个个都是陷入深思,过了好大一会,面露喜色,似乎颇有领悟。

杨奉又叮嘱道:“鲜卑之地多是草原,一望无垠,不利于设置伏兵,但你们可以将战马刷成绿色,军士的衣装也一律做成绿色,便于你们隐藏自己,在作战的时候也可以稍作埋伏,出其不意。”

太史慈和张郃、黄叙躬身受教,将杨奉的话一一记在心中,均是觉得受益匪浅。

三天后,杨奉从各地军中选出了一万骑兵□□(大都是上次为征伐塞北四国训练的骑兵,上次没用上,这次却用上了),组成了这次太史慈西征的大军。

临行之前,杨奉命人倒了三杯酒,对太史慈和张郃、黄叙道:“子义、俊义、述之,西征在即,孤也不多言,希望你们能牢记孤三日之前的叮嘱,此次并州能不能拿下,就看汝三人西征之效,孤略备酒水三杯,祝子义和俊义、述之能够马到功成。”

太史慈和张郃、黄叙跪着接过酒水,双目含泪,对杨奉道:“请主公放心,慈(郃)(叙)必然不负主公厚托。”

望着太史慈和张郃、黄叙的背影远去,杨奉无限惆怅地叹了叹气,转身准备回去。

这时,郭嘉看到杨奉叹气的样子,上前道:“主公可是担心子义和俊义、述之三人?”

杨奉点了点头道:“不错,孤正是有此担忧。”

郭嘉道:“太史慈和张郃二将皆是有勇有谋之人,黄叙虽然年轻,但武艺、箭术皆是得自汉升真传,何况述之又接受了数年的军事培训,是年轻一代将领的□□,加之此次所率又是我军骑兵中的精华,主公还有何担心?”

杨奉叹了一口气道:“正因为如此,孤才担心。”

郭嘉越听越糊涂,不明白杨奉究竟担心的什么,于是继续问道:“嘉怎的越听越糊涂了?”

徐庶也是一脸迷茫地看着杨奉,杨奉看了二人一眼,道:“孤这次最担心的还是子义,俊义为人谨慎,遇事冷静,述之虽然也是脾气暴躁,但却粗中有细,更是受过专门的军事培训,孤自不会担心,只是子义为人粗狂,脾气急躁,遇事不能冷静考虑,此乃为将者之大忌也。此次西征,鲜卑没有任何防备,三人率众深入之后,必然能够先胜数场。然而鲜卑一旦发觉汉军来攻,必然会组织强大的反击,孤最担心的便是子义在小胜数场之后会产生轻敌之心。”

徐庶不解道:“既然主公知道子义有此短处,为何还将此次西征重任交给他?”

杨奉对徐庶摇了摇头道:“这便是孤与元直之不同也。天下间虽然能人无数,然却没有完人,子义虽有上许缺点,但毕竟子义骁勇,且有善骑射,在骑兵中威望之高,孤手下大将无人可出其右者,是以由子义率骑兵乃是最好之人选。至于子义的这些缺点,孤希望他能牢记当年衮州之失,永远牢记那个惨痛的教训,此次也是再给他一个重新找回信心的机会,汝二人难道没有发现,自上次衮州之失后,子义这些年一直闷闷不乐么?虽有北方四国之大捷,却仍未完全解开其心中之郁结。”

郭嘉何徐庶对望了一眼,似乎有所感触。

杨奉又继续道:“人,总有失败的时候,若是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永远夺去其领军打仗的机会,恐怕再过十年,孤手下将无一大将可用也。虽然孤对这次西征很是担心,但,并州此次取不得,日后还有机会,太史慈若是一直这样下去,恐怕孤将失一大将也,此乃帝王之道,汝二人岂能懂乎?”

郭嘉、徐庶二人听了,皆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