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吃糖
然而,完全拒绝吃糖也不可取,因为糖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吃糖比较好?
1.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
2.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3.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
4.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吃什么样的糖更好
1.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2.低聚糖。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3.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
到底该吃多少糖?
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小贴士
吃糖时将糖嚼碎,尽量缩短糖在嘴里停留的时间;吃完糖后最好用白开水漱漱口,把口腔的含糖量降到最低限度;最好不要吃糖果,少吃点心,做菜也尽量少放糖。
何必“谈脂色变”
无论是减肥爱美族,还是素食主义者,他们对脂肪深恶痛绝,以食素为时髦,“谈脂色变”,殊不知这种认识存在误区。
1.不吃肉和脂肪,就总会有没饱的感觉,多吃的淀粉和糖类也会转变成脂肪,仍然使人长胖。
2.如果长期吃素,人体所需的脂肪酸就会供应不足,这会促使人体很快把糖类转变为脂肪。这种快速转变,使血糖下降很快,令人感觉很饿,于是又会大量地吃,体重也就跟着增加了。
3.素食主义的膳食是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绝大多数的蛋白质为不完全蛋白质,而且氨基酸的组成不是十分的合理,与人体的实际需要相差较大,而且消化率较低。
4.单纯食用植物性食品,会导致缺乏营养,造成人体内营养不平衡。
5.长期吃不含脂肪食物女性容易导致排卵停止,月经周期较正常的短,甚至导致不孕。当人们发生厌食或主观上强制性地减少饮食时,大脑皮层就会发生强行抑制。如此长期抑制下去,就会使下丘脑的两个食欲中枢发生功能性紊乱,引起人的体重减轻,还进一步影响下丘脑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中枢,使之分泌减少,进而使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生成素也减少,引发了所谓的饮食性闭经,当然也就难以怀孕了。
脂肪对女性的益处
其实,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能为身体提供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到维持体温、保护体内脏器等作用。无论是对想保持体形健美、追求苗条的少女们,还是对成年女性,脂肪都是不可缺少的。对发育期的少女来说,脂肪是促使女性发育成熟的重要物质,体内脂肪要占体重的17%才会出现月经初潮,而要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体内脂肪需要占体重的22%以上。这是作为女性将来能够行经、怀孕及哺乳的最低脂肪水平。
摄脂须知
1.想减肥的少女不宜长期素食,而应荤素搭配,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才能既减肥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2.一般畜肉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而鱼的脂肪却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作用。
3.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4.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主食并非越少越好
不少现代人认为,只要鸡、鸭、鱼、肉等高营养的菜肴吃够了,营养就够了,主食少吃点没关系。有一部分家长自己减肥不吃主食,孩子也受其影响。主食真的是吃得越少越好吗?其实,主食并非越少越好。
1.专家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白粥、米粉、面条、面包、馒头、花卷等主食应该成为经常的食品。应该把主食当作主食来吃。主食不够会导致血糖水平低,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2.不要用动物性食品替代主食。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其中的动物脂肪对心血管是非常不利的。动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损害脑部健康。如果只吃鸡鸭鱼肉,不吃主食,那么这些肉中的蛋白质就被转化成热能消耗掉了,不但不能被身体利用,而且这些代谢产物会增加肝肾的负担。时间长了,还会影响消化功能,造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反而抑制了食欲。
3.主食吃得过少小心缺乏B族维生素。谷类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除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食地位的改变,一个明显的危害就是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粗杂粮中维生素B1的含量远高于精米白面。
4.主食吃得少小心生白发。
5.作为营养餐的主食不但要常换常新,还要注意多样化。
小贴士
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
摄入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维生素,但是这不等于维生素是多多益善。有些人生怕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不够,就买来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制剂,不自觉地就容易超量服用。
事实上,人体需要维生素,但每天的需要量是以微克或毫克计算的。维生素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之中,只要膳食合理是根本不会缺乏的。
维生素摄入过多,会导致中毒和白白浪费。
1.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可能引起中毒。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加A、D、B、K)则可贮存于肝脏中,积累过多则可能引起中毒。例如,维生素D中毒可表现为低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等。如小儿过量摄入维生意D,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由于骨化形成过早,造成身材矮小等。每天摄入3毫克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33毫克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流产。
2.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会造成浪费。由于水溶性的维生素(如B、C)在体内不能贮存,一旦超过了生理用量,机体就自动将其排泄体外,造成浪费。水溶性维生素如果吃得过多,大部分都会迅速地从小便中排出,所以不容易引起中毒。
当然,如果在机体患了慢性肝炎、结核、肿瘤或慢性腹泻等,维生素的吸收减少时,应当遵照医嘱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
那么,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各种维生素多少?
维生素的需要量
成年人每日维生素A摄入推荐量(简称RDA,据美国医学科学院):男性3000国际单位,女性2310国际单位。
维生素E成年人RDA:男性15毫克,女性15毫克。哺乳期19毫克。
维生素D成年人RDA:男性5微克,女性5微克。每天不宜超过50微克。
维生素B1成年人RDA:男性1.2毫克,女性1.1毫克。
维生素B2成年人RDA:男性1.3毫克,女性1.1毫克。
维生素B12成年人RDA:男性2.4微克,女性2.4微克,孕妇2.6微克,哺乳期2.8微克。
维生素C成年人RDA:男性90毫克,女性75毫克,孕妇85毫克,哺乳期120毫克。
维生素PP(烟酸)成年人RDA:男性16毫克,女性14毫克。
叶酸(维生素M)成年人RDA:男性400微克,女性400微克,孕妇600微克,哺乳期500微克。
如何从膳食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1.改变一些饮食习惯,少吃经过高温、大油烹调的菜,多吃凉拌菜。
2.不要将蔬菜长时间浸泡和搓洗。
3.将蔬菜煮汤后应保留原汤,不应弃掉。
4.买来的水果和蔬菜不应长时间放置。
水果并不能取代蔬菜
有些人以为水果的营养价值比蔬菜高,口感比蔬菜好,多吃点水果就可以代替蔬菜了。这种方法可取吗?水果能代替蔬菜吗?
1.水果含糖较高,蔬菜与水果不可相互取代。如果吃的水果含糖量过多,会使血液中血糖讯速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蔬菜的长处是不会引起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大幅度波动。
2.有些水果所含纤维素较少,而蔬菜多含有粗纤维。人体缺乏粗纤维时大便干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炎、舌炎、贫血、牙龈出血等现象就会发生。
3.蔬菜所含的维生素C一般都比水果多。如果人体严重缺少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
4.蔬菜所含的矿物质一般都比水果多。蔬菜中含大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铁,是组成人体骨骼、牙齿、血液的主要成分。有预防软骨病和贫血症、补脑助血、安眠养神之功效。矿物质的作用在于它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液、血液的酸碱值,蔬菜中的矿物质经消化后所产生的酸性,可保证人体的酸碱平衡。日常生活中如不经常食用蔬菜,势必影响人体中的酸碱平衡,轻则降低白血球的抗菌力,重则引起血液中的酸中毒现象。而水果是人体矿物质尤其是钾的主要来源之一,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5.一般水果中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D等的含量也远远低于绿叶蔬菜,与浅色蔬菜相似。
小贴士
通常情况下,水果摄入不足时,绿叶蔬菜倒是可以代替水果提供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
总吃剩饭是因小失大
剩菜吃不完弃之太可惜了,一般的做法是下一次加热再吃。但是也有的家庭饭菜一剩再剩,这就不太合适了。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剩饭呢?
1.大米饭剩放过久,加热不够,就会产生一种微生物,叫做黄曲霉。黄曲霉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会大量生长繁殖,并代谢一种物质,对人体产生致命的伤害。这种物质叫做黄曲霉毒粟B1,它可以诱发肝癌,是所有致病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少数致癌物之一。
2.长期食用这种重新加热的剩饭,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病。
3.吃剩饭易引起食物中毒。剩饭菜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存放,被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污染。如从冰箱中取出后直接食用,或食用前未充分加热,则可导致食物中毒,患者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症状,严重者可脱水、酸中毒或休克。
4.剩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存放日期逐渐增加,而亚硝酸盐为强致癌物,经常食用剩饭剩菜,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
5.剩饭菜经反复加热或用开水反复冲泡后,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几乎消失殆尽,大部分矿物质也随之流失,如经常食用此类食品,极易体质下降、发生营养不良性疾病。
6.老人、幼儿或病患者,特别是肠胃病人,吃剩饭犹如雪上加霜,对身体有害无益。
7.剩饭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色香味无法保持原有水平,再加上高温回锅,就可能面目全非,成了一堆软烂暗淡、口味欠佳的大杂烩,常吃这样的饭菜会使人食欲下降,失掉饮食的乐趣。
如何才能尽可能地不剩饭菜,如何处理剩饭菜?
1.饭菜最好是当日采买,这样看似麻烦,但可以保证原料的新鲜,烹煮出来口味也好,容易一次吃光。
2.在做饭时,应预先对家人饮食的习惯和食量有较清楚的了解,烹饪时心中有数,量米下锅。
3.剩余的饭菜下一次尽量吃完,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将时间缩短在5至6小时以内。如若不能,则应忍痛割爱,将其弃之。
4.吃剩饭前要彻底加热,一般在100摄氏度下加热到30分钟。
5.米饭宜现做现吃,再次食用时,宜加水用高压锅煮成糊状。
6.凡消化功能减退的老人、幼儿或体弱多病者以及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变冷后重新加热的米饭。
7.在外用餐时,尽量选择计份分餐制饭店。
8.在饭店酒楼用餐时,既不要拘于情面过量点菜,也不要被服务员的热情感染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食量,更不可虚荣摆谱,故意剩菜剩饭。
不要吃过热的食物
吃过热的食物都有哪些危害?给热食快速除温都有哪些好方法?饮食的温度应该如何控制?
人体正常的体温在37℃左右,在该温度下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一般认为食宜暖不宜凉。但是饮食温度也不能过热,不要吃过热的食物。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时最适宜,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
吃热食的危害
1.轻者会伤及口腔黏膜,重者可能会得上食道癌。
2.不易消化和吸收。
3.引起饮食单一。这是因为温热刺激往往掩盖了味觉的充分检验,常常难以细细品位各种食物的美味,长期以来就会感觉什么食物都是一个味,所以也就降低了吃更多食物的欲望,就会形成饮食单一的坏习惯。
给热食快速除温的方法
1.如果因上班、上学,有事急于吃完饭,可以将热饭分开盛,每一个碗里少盛一些。
2.或者把碗改成盘,扩大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可以把盛饭的碗放在另一个更大的盛有凉开水的容器里,但要注意碗放进去后容器里的水不要没过碗的最上边没,这些都可以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
饮食的温度应该如何控制?
饮食的温度具体应如何控制,可参考以下建议:
1.饮水、饮食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40℃。
2.平时漱口的最佳温度是35℃~38℃,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
3.汤在50℃左右时喝较好。比如:“清炖羊肉”、“牛肉炖萝卜”等类汤,因含脂类较多,所以热食膻香无比,若冷却后,脂类在常温下形成固体挂在原料上或凝结于汤汁中,就没有吃的食欲了,更品不出菜肴的风味了。
4.热菜应在40~60℃之间食用较为理想。其原因是菜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分子比较活跃、香味扑鼻、食用起来上口,且这个温度也不烫嘴。
不要吃太多的冰冷食物
吃太多的冰冷食物,轻者会造成肠胃失调,重者会导致肠胃提前老化。哪些晚年肠胃不好的人,大多因为年轻时不太注意爱惜自己的肠胃。因为冷食会影响消化、易引起咳嗽、头痛等不适症状。
一些冷食的食用方法和食用温度须知
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奶,不要立即喝,而应该等一会再喝。
2.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藏的熟食,可以加加热再吃,一方面是消毒,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吃冰冷的食物。
3.对于一些凉菜,比如:“皮冻”、“水晶肘子”等可能确实不适应加热,如果加热的话可能会形变质变,菜肴的质量与风味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最好在常温下食用。
4.夏天喝凉开水也不要太凉,而应以12℃~17℃时饮用最好。
5.汽水在5℃时最好喝。
6.喝啤酒的温度,春秋为10℃,夏天为5℃~6℃,冬天以10℃~15℃饮用最好。
7.如果吃甜食的话最好是37℃,因为这个值是让人感觉最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