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钱途
11649900000019

第19章 摆脱依赖是致富的第一步(1)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一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得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儿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出路,有了路子自然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了他五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5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的,现在同样给你这么些钱,你自己去谋点事儿,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饭了。

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伸出乞讨的手。富人的车开过,从此再也不理这个穷人。

穷人没有钱,就不敢谋事,你投资资本就很小,资本越小,风险就越大。当你手里只有一个鸡蛋的时候,哪怕轻轻一碰,都可能全部玩完。但这一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想到用这个鸡蛋来充饥,而不是把它孵成小鸡。穷人身上有许多缺点,最大的一点就是人穷志短。

穷人身上有许多依赖,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容易满足。穷人混在穷人堆里,见富人就感自卑。如果他想接近富人,那一定是希望富人施舍,而不是想着別的什么,穷人很会知足。

纵观中外古今,人穷志“长”的人虽属凤毛麟角,但毕竟是有的。比如刘邦,一介无赖,却取秦而代之,成了大汉开国之君;比如朱元璋,做过和尚放过羊,混迹于元末起义军,竟混成了个大明太祖皇帝。读书人中,自然也有人穷志“长”者,但大都没有刘亭长与朱长老的运气。他们死抱住“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条,不是饿死便是冻死,实实地令人慨叹。

有位过来人曾回忆道,我是一个出生于穷山沟里的人,曾经为了摆脱祖辈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从小就遵照我那憨厚的“穷爸爸”及大多数长者的教诲:去上学,考头名,上大学,然后分得一份安全、稳定、有保障、吃皇粮的工作,进而在那里勤奋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晋升。我发奋读书,终于在1985年挤过了高考独木桥进入了大学,学业后又进入到国有企业工作。多年来我发现我的财务状况跟我那在山沟里的“穷爸爸”的境况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我思考着、寻觅着,总以为工资收入高一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因此我想到了南下去打工。是的,打工的工资收入确实高多了,几乎是我原来所在国有企业工资收入的十几倍,可是到头来一看,还是收支平齐,有时因家人健康问题还会出现负值。为此,我真的很苦恼,到目前为止,我不但没有“富爸爸”所说的“资产”,就连“富爸爸”认为是“负债”的房子也没有。我马上就37岁了,可我真的还是一无所有,我时时都感到自己已经老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老是嘀咕:打工也不是办法。

打工不是办法,那什么才是办法呢?过去我感到每每要自行创业时所作的决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何等的幼稚和天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从未敢去尝试创业,因而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智慧和经验,现在想起来,真的好惭愧!所以,自己不能再等了,找个简单的行业进行创业。

想来想去,他想到要卖馒头。当然,靠自己肯定不行,需要的是面点师傅,家乐福卖的花式多样的馒头进入了他的视野。接连几天,他都到家乐福店,看到做得好的馒头就问是哪个师傅做的,然后就和这个师傅谈,询问了他现在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最后以高过这个水平的待遇把人挖走。他说,在他现在公司里,从家乐福挖来的面点师傅就有七八个。

但是,毕竟自己还是小打小闹,要让别人放弃稳定的“大轮船”,投奔到这个前景不明朗的“小舢板”上,还是需要一些别的“招数”的。对此他的解释是靠“人性化管理”,对员工不能“命令”。磨豆浆的师傅说机器不好用,磨不出好豆浆,他就每天3点过来自己磨,给大家示范;阴沟堵了,工人嫌脏捞不干净,他就用手一把一把地掏。

两年的时间,从当初的一家店,发展到后来的五家店,品种也从单一的包子馒头发展到玛瑙馒头、饭团糕等40多个品种。不久,“舢板”开始变成“轮船”:他注册了一家食品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除父母支持外,大部分都是自己两年来的积蓄。

几年来他赚了上百万,但他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大学生创业其实有捷径,就是在低端行业里寻找机会,比如原来的修补行业,等等。”

从上面那个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之所以不敢出来创业,不敢果断走上这条路,是因为他有严重的依赖心理。追求稳定、安全、有保障、吃皇粮的工作是他创业前所能接受的最好建议,要不是因为家人健康出现问题让他明白这种工作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家时,他还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可见,大多数人不是没有机会成为富人,而是你根本没有试图摆脱依赖的决心,就像故事里的那位要饭的人一样,永远依赖那种乞讨的生活方式,尽管有位好心的富人给过他一次翻身的机会,但是被他白白地给浪费了。所以说,穷人要想早日翻身变成富人,现在就摆脱让你依赖的生活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什么样的教育有利于我们成为富人

世界上所有生意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善于发现供求之间的流向,把握了供求之间的机会,也就是把握了生意的本质。很多人习惯于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从事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家。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就成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了真正大腕级的巨商。所以善于发现大需求是做成大生意的前提,而大需求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就看你有没有大心眼了,越大的投资,回收越慢,其过程也越艰难。所以当大老板的难处远比当小老板多。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讲的是如果只是单一的有欲望满足欲望,那么你可能就会成为穷爸爸,但是,如果有欲望而不为欲望所牵制,并且看到想要和得到之间的路,同时懂得如何去通过一个欲望的实现去满足另外一个欲望,或者说如何通过一种资本去获得另外更多的资本。这是我的意思,大家认为什么原因使得发生穷与富的转变呢?

富爸爸常常向儿子迈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一无所有,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食物,也没有栖身之处,那么你会怎样去做?”

如果我们回答说“我会设法找个工作赚几美元”,富爸爸可能就很不满意,就会说那不过是在执行成为一名雇员的计划。

如果我们回答说“我会寻找一个商业机会,创建或者购买一家企业”,富爸爸就会说,我们是在执行成为一名企业家的计划。

如果我们回答说“我会寻找一个投资项目,然后联系投资者”,富爸爸就会说,我们正在执行成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计划。

富爸爸还说:“很多人从出生就开始去实施寻找一份工作的计划。事实上,他们上学无非就是为了实施那个计划。”对于前面那个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出后两种回答,就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他称之为为了真实世界的教育。

对于这种真实的教育,如果你没有认真研读过《穷爸爸,富爸爸》系列书籍也许没有太多感受。但是,这种教育对于穷人来说的确很重要?因为这些教育教会你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创业?如何迅速成为一位富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接受一些相关的教育,尤其是穷人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