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江苏通过特许经营,鼓励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公开竞标获取经营+权。如小型供水企业实行部分或全部经营权委托经营、租赁和拍卖;中小型城市燃气企业(液化气厂、站)则采取租赁、承包或拍卖、合作等经营方式;推行公交线路专营权制度,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实行政府特许、多元投资、多家经营的投融资体制;放开环卫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以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出让垃圾处理场(厂)、中转站及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经营权;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含泵站)的经营权实行委托、租赁或拍卖制度;园林绿化企业通过转制采取承包、租赁、托管、国有民营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3.放开作业市场
城市公用工程和设施的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以及公厕保洁、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等作业市场彻底放开,允许社会组建作业公司,按照市场规则,通过公开竞争,承接作业任务,如城市园林绿化业,江苏按照管理与作业分开、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实行作业行为的市场化。凡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苗木花卉生产等统统推向市场,改“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投资形式进入园林绿化领域,按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则实施社会公开招投标。
二、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1.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企事分开
江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企业单位的改革探索,曾在若干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江苏进一步改革城市市政、公用、绿化、环卫等生产性、经营性和作业性事业单位的运营机制,将其承担的市场管理和监督等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政府管理部门,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从而实现了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的转变。
2.改革城市市政公用企业产权制度
江苏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等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减持国有股权,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中小型的供水、供气、供热、公交等企业还采取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或出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江苏省将市政设施管理部门与市政设施维护、工程施工分开,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在确定工程规模和维护量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和维护企业;市政施工单位全部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或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组建成股份制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
3.改革城市市政公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江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新的经营机制,使国有市政公用企业真正成为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推行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激活企业活力;切实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之路。
三、新的政府监管机制
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因此,江苏各级城市政府统筹规划,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改革根本改变城市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城市市政公用企业并承担无限责任、城市市政设施建设过分依赖政府的状况。在市政公用企业改制后,城市政府充分发挥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职能,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行业规划、资质审查、价格监督、成本核定等工作,对市政公共设施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城市市政公用企业因无序竞争而导致投资人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市政公用服务。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企业改制后,政府与其直接经营管理的其他市政公用企业彻底脱钩。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的城市市政公用项目,实行建设项目代建制度。
2.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解放出来后,着重就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一些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管理和协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科学制定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市政公用各行业专业规划。按照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江苏编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确保规划实施进度。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政府合理监管是理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事业管理体制的首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充当守夜人、调控人和公益人的角色。因此,江苏政府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供水节水、公共客运、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审批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供水、供气、公共客运、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特许经营权管理和公用企业、市政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企业的资质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国有存量资产、国有股权和经营权、专营权、作业权的出让、转让,以及特许经营单位的确定,都实行招标或拍卖;规范融资行为,采用BOT、TOT等形式引进资金,不承诺固定回报;完善供水、供气、公共客运、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强调服务质量监督。
4.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市政公用价费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
在坚决改变过去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福利供给运行体制的同时,江苏切实规范定价行为,按照“企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并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中长期价格规划指导下,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制定市政养护、绿化维护、道路清扫、公厕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各地用工制度、劳动力成本变化等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投标的评定依据;市政府及时组织召开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普通市民参加的价格听证会,以公开、民主的方式对价费进行调整,不由任何一方说了算,这样既使财政负担减轻,群众满意,又使企业发展充满希望,投融资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政府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严格界定政策性亏损和生产经营性亏损,确定财政对政策性亏损的补贴范围和规模,按年度对市政公用企业进行补贴。一旦确定了补贴的额度和时间,即以规范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一包到底,保证兑现。
5.确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供水、供气、公共客运等是城市的生命线,实行市场化运作后,政府仍然需要保留一定的调控手段和能力,确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以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江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新体制,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方向,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改进服务水平,努力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事业的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事企分开,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企业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要求的市场运行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从而使江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走上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宁波活力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张荣昌一、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宁波活力的根本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处于一种很有实力、很有活力,同时也很有发展潜力的状态,其充满神奇的发展成就,一直为人们注目02003年,宁波的国内生产总值1770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3908美元,增长14.7%;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增长25.9%;外贸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增长50%,出口121亿美元,增长47.9%;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增长5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分别增长10%和70%。2004年3月,中国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02》中,宁波综合竞争力名列内地城市第八名,如果算上香港、澳门,宁波排名第十。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十强,是宁波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反映,因为综合竞争力依靠经济实力的支撑。可以说,宁波活力不仅是一种现象,而且自身富有特色,具有深层的内在动因。宁波活力的根本动因是政府服务创新,“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打造公共服务政府。
二、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实例——宁波个案研究
公共服务创新实例一:民营投资——宁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渠道近年来,宁波民间投资得到长足发展,但多数规模和投资能力有限。为此,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金运作方针,同时放宽准人限制,为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产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建设中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建国后投资额最大的桥梁,它开启了中国民间控股资本进入国家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先河,这是因为,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投资额中,民营投资占了总投资118亿元的50.26%。它意味着活跃而充裕的民间资本,已成为宁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渠道;意味着社会公共性经济项目已经从政府经济部门独家管理转向公共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就是一种进步。它昭示着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公共管理已初见端倪;昭示着一个中国市场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崭新局面即将出现。
公共服务创新实例二:委托经营——促进公共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是全市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室内体育场馆,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国际级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赛事的要求,可以向全世界转播比赛实况。
在旧的体制下,城市政府虽然造得起体育场馆,却难以养得起,往往是高投入、低收益或无收益,严重制约着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为了增强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宁波市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之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加入到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行列,即:政府规划,政企投资,委托管理,承包经营,部门监管,市场运作,市民得益。具体做法是: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寻求委托经营管理单位,最终确定由经济实力较强、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的美国西格集团公司中标。按照游泳健身中心委托经营管理的实施规定:(1)美国西格集团公司投资经营游泳健身中心,自负盈亏;(2)保证中心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性质,提供有偿服务的价格须报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3)对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和体育赛事必须无偿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服务。宁波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体育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且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了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速了公共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宁波政府营造公共服务环境的三大举措
(一)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环境评价体系
目前,宁波建立的政府服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成效。主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和自觉性深化,通过行政审批改革大幅度削减审批事项,剥离政府管制权限,增强服务功能。二是政府服务效能水平。主要评议公共产品供给是否充足,政府服务运作方式是否灵活缜密,政府运作成本是否降低,政府服务效率是否提高。三是行政监督制度建设。主要评议行政监督是否卓有成效,行政规范监督制度是否健全,政府行政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已形成高效行政监督机制。四是廉洁政府形象。主要评议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意识水平,评议领导干部不廉洁行为是否得到有效遏制,廉政文化建设是否落到实处等。
(二)建立“四个一”的运作模式,为加快形成政府公共服务监督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源”
2001年,宁波市为了彻底解决全市投诉窗口分散、渠道不畅、权责不相符、群众投诉难等问题,成立了一个便于群众个案受理、直接监督政府的廉政投诉“直通车”——宁波市96178廉政投诉中心,主要开展各种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其目的是为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锻造现代高效廉洁政府。
该中心作为一种对应于政府、企业的独立性社会正式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以提供公共权益为使命,是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实践创新。中心成立3年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廉政投诉“绿色通道”,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并得到了中纪委、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所谓“四个一”的运作模式,即:一条由“三合一”组成的24小时畅通的投诉热线,一个以96178为龙头的投诉办理系统,一支快速有力的督查队伍,一个配合受理查处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曝光的媒介专题栏目。这个“四个一”的运作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当前政府部门投诉窗口分散、渠道不畅、责权不一致、投诉效率低等诸多难题,是党风廉政建设标本兼治、关口前移的行政监督体制创新。“178”谐音为“一有气就拨”096178通过受理投诉。从老百姓的视角、位置,来看待监督政府的工作,为百姓说话替百姓撑腰,从而使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主动。这种“四个一”的运作模式,一是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保护职能和监督职能,使其更好地发挥职能优势,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二是能促进职责范围内的专项治理、执法监察、政务公开、行风建设等工作;三是能够把政府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发挥监督合力。
宁波市96178廉政投诉中心的运行模式及其经验表明,我国反腐倡廉需要新的动力源;政府需要公民参与监督;公民监督要用法治来保障;评价政府需要新尺度。这个新尺度要求各级政府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它可能意味着一个“公共管理”时代的来临,昭示了“治理时代”的先声。
(三)以政府信用为先导,打造“信用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