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服务创新
11735500000059

第59章 公共服务案例(7)

从该县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至今,经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确认的艾滋病感染者共57例,其中男性46人,女性11人,均为农民;有50例为1995年到省外“地下血站”献血时感染上艾滋病,有5例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其丈夫感染艾滋病后经性途径被传染;有2例感染途径不详。艾滋病感染者分布在以公民镇为主的周边9个乡镇22个行政村。截至目前,艾滋病感染者中己发病死亡21人,有20多人正发生不同程度的机会性感染。

资中县自发现艾滋病疫情后,一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曾因被暴露而受到歧视。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艾滋病感染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是该县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当务之急。

二、对农村社区开展关怀工作的描述和评价

资中县自中英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农村社区在省项目办和县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实施关爱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十分显著的。经调研我们认为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领导,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和体制上的保障

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资中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卫生、民政、公安、财政、工商、计生、团委、妇联等10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兼职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2人,兼职工作人员5人。在艾滋病感染者比较集中的公民镇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指派1名兼职工作员负责镇项目办的工作,将项目试点工作作为全县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02002年4月以县政府的名义颁发了资中府办发[2002]31号文件将各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规定。该文件起到了规范农村社区关怀活动的核心作用,也起到了协调各方面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

2.开展了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初步消除了相关人群的恐惧心理

为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在农村社区认真地组织项目培训。一是分别举办了5次全县各级医务人员培训活动,1872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二是对40名非政府组织即农村社区关键人物进行了培训;三是对70名艾滋病咨询员进行了咨询专业知识培训;四是对疫区公民镇的205名镇、村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辅导;五是对艾滋病感染者及家属进行了三次培训座谈,参加人员达67人次;六是对县人大、政协机关干部70余人作了开展关怀支持项目及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讲座;七是对120余名县、镇(乡)共青团干部及志愿者进行了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咨询技巧相关知识的培训;八是对全县150余名妇女干部进行了培训。

3.多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实施的关爱与帮扶,缓解了患者及家庭的生存压力

从2001年起公民镇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农税及提留款全部实行了减免。

2002年县地税局将全县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农业税收减免纳入了预算,实行全免。

民政部门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给予临时救济,对死亡的艾滋病患者给予一次性丧葬火化困难补助。

县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增拨一定资金用于艾滋病防治。2002年春节期间,政府部门对每名艾滋病感染者发放了100元的困难补助慰问金。

县扶贫办在“三五”生猪扶贫项目中与县养猪协会为14户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每户2头猪苗、100公斤饲料的免费政策。

公民镇中心小学及大井小学为4名艾滋病感染者子女减免学费600元。

县红十字会积极同苏州红十字会联系,对20名艾滋病感染者子女进行一帮一助学活动。

县基督教会向艾滋病感染者捐赠衣物500余件。

建立公民家园,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交流、学习、娱乐的场所,调整艾滋病感染者心态,树立自信心,开展互助自救。

4.建立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医疗管理体系,使农村社区对患者的关怀从医疗方面落到实处

卫生部门建立了以家庭护理、村医疗站治疗为主,逐级转诊的基本医疗体系。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15个村,每村确定1名卫生站村医生负责随访和医疗工作。实行村医生的常规治疗,重症向中心卫生院、县医院逐级转诊制度。利用项目经费的支持解决了治疗机会性感染的诊治费用,以确保艾滋病感染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社区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关怀活动提供了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通过对各级医务人员培训,消除了医务人员在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时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医务人员和咨询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对艾滋病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参与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专兼职咨询人员和医务人员掌握了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咨询技巧。

6.开展了志愿者活动,使关怀活动从政府行政资源利用向民间资源利用转移

在农村社区的倡导和引导下,农村社区自发开展了一些志愿者的帮扶活动。如川主庙村五社社长顾孝灿由原来回避艾滋病感染者,改变为在农忙时主动组织村民无偿为艾滋病感染者收割玉米,部分艾滋病感染者还反应自己周围的健康人群已不对他们另眼看待,主动帮助其生产生活,不计报酬;尤为值得一提的大井小学周在光老师,除了平时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外,还无偿承担起艾滋病感染者互助自救项目蜂窝煤厂的管理工作。

7.实施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免费治疗,鼓舞艾滋病感染者生活的信心

依托项目的支持实施了对艾滋病感染者机会性感染免费治疗。通过解决了全部艾滋病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费用,共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治疗500多人次,部分机会性感染严重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重返家园和生产工作岗位,极大地鼓舞了艾滋病感染者的信心。

三、对农村社区关怀与扶持政策开发的经验总结

“资中模式”的经验是实行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政府主导、项目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基本方针。这个基本方针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组织落实,奠定政策开发的基础

2.以项目为纽带,整合现有的政策资源

充分发挥卫生部门在政策开发中的作用。通过行业途径,获取信息,争取国际、国家的规划项目的立项。如现已争取到的资中县中英项目艾滋病和患者社区关怀支持模式试点项目。主动争取得到社会各领域和各界的支持。

以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一是利用卫生部门在关怀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卫生局的检疫部门为基础开展农村社区关怀活动以便在政策归口上获得主管部门支持。二是利用项目领导小组职责将与“关怀”有关的20个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整合。

以项目促进地方财政的投入。县政府已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经费的落实。

3.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开发

利用政策执行的弹性空间。在实施关怀的活动中,在经济、医疗、社会保险等领域很少有现成的政策可采用,特别是对于农村患者,更缺乏实施关怀法定政策根据,因此,政策开发是在政策的基本框架的弹性范围内,主要采用借鉴、嫁接、变通、转换等方式来进行。

借鉴农村社区外的政策。如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探索制定了试行农村最低生活的政策。具体考虑的是,从城市的基金中划拨一部分钱来,每年人均为500元的最低保障金。这项政策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于落实。

借鉴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如税务部门参照对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的政策,对患者或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农业税实施减免。民政部门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列为特困户,给予临时性的救济;对死亡的艾滋病感染者给予一次性的补助丧葬费500元。

利用政策集成的优势。如在卫生扶贫项目中,将公民镇卫生院排在10年规划的前3年实施;实施新村扶贫建设,公民镇5个村每年27万元/村用于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提供生产技术、信息、资料、项目,如安排了短期见效的项目,5000亩黄姜的种植项目,采用按一定价格回收的办法,对患者及家庭进行扶贫;移民扶贫计划。

发挥相关部门政策的辐射作用。如县畜牧食品局的“3.5”工程。县畜牧食品局为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发展生猪、小家畜家禽等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并确定技术人员定点帮扶指导,以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对其缴纳的有关费用实行减免。

4.充分发挥了乡政府机构和基层卫生部门的作用

根据疫情反馈信息,起到了沟通信息的作用。

扶持生产自救型的企业。如以政府机构联系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支持生产自救、生产自主的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如自救自助的企业蜂窝煤厂。

乡卫生办、乡项目办,具体协助艾滋病感染者,发现问题以后反馈乡镇政府。

指定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为实施医疗关怀的基层机构,组建支持小组,支持扶贫小组,实施定点定责帮扶的有关措施。

建立定期专访及档案制度。

募集社会基金。通过各种渠道和领域为患者生产、生活、治疗筹集资金。

在农村社区中发展志愿者“关怀小组”,开展自助自救的活动。

对患者及家属检测费减免,主要由项目资助。

给从事于关怀工作的乡村医生,给予适当的补贴,主要由项目资助。

5.强调项目受益人群的参与(需求、自助自救)

通过个别访谈、咨询使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及家属获得基本知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患者或家属的座谈会,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和家人的精神状况。特别利用专家调研工作之际,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咨询,增强自强自助的信念。

利用培训、咨询、谈心等多途径的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进行“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的教育。

6.农村社区中开展志愿者“关爱小组”自助自救活动

创建公民家园。

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家庭护理知识,政策法规,生产技术等。

商讨帮扶危重患者家庭的办法。

讨论制定有关的制度。

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

组织有关人员向农村社区居民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的相关知识。

7.专家参与加快政策开发速度

通过项目,将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的领域的专家引入活动,参与调查和研究农村社区实施关怀与反歧视政策的开发;了解具体政策的需求并搜集国内国外的资料;开展专家的政策咨询作用,起到了政策开发的分析、规划和集成的作用。“资中模式”为四川省农村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比较好的经验,并且为中国政府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四免一关怀”提供了解借鉴。

省级政府政务服务创新的有益尝试一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运转情况的调查

郑辉杨恒雨一、四川省人民政府服务中心概况

为了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四川在探索省级政府政务服务创新方面在全国率先尝试,2001年10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正式对外办公。

政务服务中心为省政府办公厅归口管理的副厅级行政机构,常务副省长分管,省政府秘书长主管,下设综合处、督察处和国有资产转让信息发布中心。

现有15个编制,其中行政编制11个。设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中心所需窗口行政人员从省政府有关部门选调,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中心的主要职责:(1)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服务;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未在中心设窗口的部门就行政审批事项递交申请,并转交有关部门依法办理;负责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联合审批的组织协调和对审批项目的审批运转情况进行协调、督察。(2)为按省政府规定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国家和省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省本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提供服务,受理对招投标活动的投诉、举报,发现问题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查处。(3)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政务服务的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并移交有关机关查处。(4)承担省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省政府规定凡有公开受理审批项目的省政府部门,均应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并设立受理窗口,有条件的应现场即时办理。

目前,省级部门共有51个厅局的663项行政审批项目进入中心,其中37个厅局共派有101人进驻中心窗口办公,有14个厅局由于审批业务量小未派人,而是委托中心的综合窗口受理法人或自然人提出的行政审批申请。中心仅2002年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209509件,办结202888件,按时办结率为99.7%。2003年共受理168970件,按时办结率首次实现了100%。累计办结40多万件。尤其是2003年4月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设立以来,中心对国家和省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在中心的开标、评标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

2003年,中心共为301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提供了开标、评标和定标的相关服务,累计举行各项招投标活动264场次,抽取参与的各类专家达1300余名。

二、基本做法

(一)抓项目管理和机制创新,切实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的运行

政务服务中心能够始终坚持把好审批项目的“进入关、受理关、办理关和退出关”,保证项目“进得来、接得下、办得好、留得住”。

中心坚决制止行政审批项目“体外循环”的情况,坚持查处个别单位在行政审批中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窗口缴费以及搭车收费等不规范行为。

中心加大对审批项目的“六公开”(即公开服务内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法律依据、办结时间)制度的监督检查,加强规范化管理,让群众放放心心办事,明明白白交费。同时对办件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实时监督,通过现代化办件管理系统进行同步监督,对临近承诺时限的事项发给催办通知单,通过回访、电话了解、设置意见簿等方式及时掌握服务对象对窗口工作的评价,及时严肃处理群众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