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是完善公共服务的关键。论坛共收录关于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的文章30多篇,反映了国内外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以下观点:一是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的公共服务体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不同,公共服务创新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同样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德国采用的是俾斯麦模式,英国采用的是贝弗里奇模式,而北欧国家采用的则是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又比如,在中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的公共服务体制也有所不同。因此,许多代表提出,要根据中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确定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不少代表希望要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到农村,要把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公共设施建设等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二是要建立完善不同类别的公共服务体制。研讨中,中外代表围绕就业体制、公共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以及危机管理体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比如,德国代表托马斯。
克鲁克先生、意大利代表泊尼先生、荷兰代表安道尔先生以及中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分别介绍了本国在公共卫生体制创新方面的做法,并提出了今后公共卫生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中国民政部李学举部长介绍了中国政府在灾害管理工作中所作的努力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马库·索里先生、斯万·波布先生分别介绍了芬兰和挪威的公共服务组织;德国代表韦斯特先生、英国代表塞纳先生阐述了能力培训在公共服务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庆钰先生、徐杰女士等认为,要借鉴欧洲国家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祁述裕先生通过比较中欧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对如何加强政府的文化职能,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李祥伟、陈文辉、陈建刚等代表就我国就业体制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等等。三是要高度重视绩效评估在公共服务创新中的作用。一些与会代表认为,为了更优质更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加强对公共服务绩效的考核评估。肖百冶先生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创新理念,以及“绩”与“效”相结合、“人”与“事”相结合、“前”与“后”相结合、“内”与“外”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钱存瑞先生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制度设计。
三、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是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发展方向
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一环。论坛收到这方面的论文20余篇。在讨论中,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是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问题。谢宏乾、罗关洲、贾博、张青、谢菊、汪向东等学者、官员提出市场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他们认为,政府应打破行政垄断,逐步开放公共服务领域。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对那些不具备规模经济特征、进入门槛比较低的公共服务项目,要逐步向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开放。但是,在讨论中,王满船、王刚、李树林等学者对中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条件还不很成熟,因而要警惕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陷阱,强调“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政府失灵的解药,但并非整个社会的解药”、“公共服务市场化本身形式各异,而且并非适合每个国家”。王廷惠女士对美国监狱私有化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美国监狱私有化问题对政府行为的传统边界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问题。汪玉凯、杨庆东、刘昌雄、吴厚庆、曾庆忠等学者对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来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刘更光、杨刚等代表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服务中应增强互动,从而使各方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代表们认为,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等多种措施,建立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三是公共服务的法治化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要在国家相关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要通过公法的变革来优化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私合作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制度性的保障。薛刚凌教授从行政法的视角对公共服务中的特许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公共服务中应加强对行政合同的研究,主张通过立法加以制度化。在这方面,中国公共服务的一些新的运作方式,如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和项目融资、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等市场运作方式,都需要从法治的角度予以考量,从而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政府规避责任。
四、要从鲜活的公共服务创新案例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案例既是理论的鲜活体现,同时也是进一步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实践源泉。论坛收到这方面论文20余篇。与会代表围绕社区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政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提供了许多鲜活案例。一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案例。南京、成都、青岛、宁波、宿迁、重庆巴南区、海南洋浦开发区等地方政府代表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了“经营城市”、“信用宁波”、“行政权力分工协调制”、“政务超市”、“万人评议机关”等创新理念。南京的服务型税务的改革、四川县级政府对艾滋病人的关怀与扶持、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服务型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都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公共服务地域性的特点。二是市政建设案例。姜宏洁、彭安玉、李鹏飞等代表就污水处理、城市交通等相关市政建设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政府在放松规制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新的规制,例如价格规制、准人规制与社会性规制等。三是社区公共服务案例。吴江教授现场播放和评析了北京市劲松小区“服务大厅”案例。钱红女士则以昆明市盘龙区劝学社区为例提出,当公共服务政府供给导致财政支出膨胀、公共服务短缺、质量较差、效率低下、市场供给存有缺陷时,应当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公共服务社区化。公共服务社区化有利于加强公民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以“社区化”推动“社会化”,“社会化”促进“社区化”,最终达到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增进国民福祉的目的。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案例。
农村公共服务是中国公共服务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创新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江苏江阴市、福建南平市、云南会泽县等地关于农村医疗保险、科技扶贫等问题的创新案例,为今后完善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如江阴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农民、政府、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的“四赢”局面,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新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然,在案例分析中,论坛鲜有公共服务创新的失败案例,加强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也应当是加快公共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域。
通过两天半的交流与研讨,大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公众为服务导向,把满足公众的需求,实现公众的愿望,维护公众的利益,作为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评价公共服务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从各国国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公共服务模式,建立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各自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既要学习借鉴别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但又不能照搬照抄。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不断深化公共服务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革。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法律和制度,努力营造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协作机制。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时代发展进步提出的新要求。希望大家按照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华建敏先生在致辞中所强调的,要以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的成功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要以实施“中欧公共管理”合作项目为平台,进一步把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与欧洲各国行政学院在公共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办成中欧之间一年一度的盛会。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的吴江、薄贵利、刘峰、刘熙瑞、李习彬、宋世明、高崇峰、李树林、杨庆东、刘昌雄、许铭桂;国际合作交流部的陆林祥、张欣玮、段红霞、车美玉、孙迎春、纵向东、张芹、周洁、邓征;研究室的祁述裕、杜正艾、姜平、高秦伟、徐珂、袁金辉、李茜、徐国富;科研部的王健、朱冠琪;办公厅的闫建平、贾福顺、张英、赵斌;机关服务中心的郭卫国、徐喜文、张铁练、付京梅、刘社军、刘华安、钱静、肖波为本届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