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11751400000014

第14章 幸福的家庭温馨常乐(1)

§§§第一节 平和地对待生活

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也是我们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善待老人,关爱孩子,关心与支持伴侣,对亲人投注满腔的爱,那么我们的家庭就会充满温馨、载满幸福。

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三十多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家庭美满,让人们非常欣羡。一次。她到邻国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之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年纪尚轻就开始走红,进入了国家级的歌剧院;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腰缠万贯的某大公司老板作丈夫,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表示什么。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她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这个小男孩,他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长年关在装有铁窗的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命运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命运之手在这一点上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拥有的,也会有相应的失去。其实,在慨叹不幸时,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所拥有的,因为它们每一样都是最宝贵的。

有一个阿拉伯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亏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了债务。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相依相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彻底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藉,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

这时,他忽然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庄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个村庄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幸存者,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人生总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一时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的得意;然而,在一时失意的情况下,如果你不能调整心态,就很难再能有得意之时。因此,在面临失意或悲伤时,我们要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祸福,做自己的主人,不为外界所左右。

智慧品悟

面临失意或悲伤时,我们要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祸福,做自己的主人,不为外界所左右。

§§§第二节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贪求其他多余的东西。知足者才能常乐。

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他给身边的人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你清早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了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如果过分地索求财物,它只能成为你人生的一种负担,而它带给你的只有痛苦和对幸福快乐的无从把握。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的心境。《大学》里讲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来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才是最好的。知足常乐,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知足常乐,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弄得心力交瘁。

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有时甚至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消失了。那是因为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了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其实捡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快乐的。“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费一番工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晌午时分,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了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还差97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一连几天,皮克都这样度过。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没有快乐过。

讨饭越来越难。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了。“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弱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够100块金币了。

“皮克,你没有收到我的金币?”突然,一个富商找到破庙里生命垂危的皮克。“什么?”皮克惊问。“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我正准备自杀时,见到了快乐的你,你让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了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要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100块金币了。对了,还有84分。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这时一个游人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说:“这下,完了!”“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了他的快乐。你要救他,就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还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了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现在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摸了摸皮克的鼻子,果然皮克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欲望是永远不知满足的。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就需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什么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的了。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知足常乐,人生就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知足常乐,做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幸福从今天开始。

智慧品悟

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就需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

§§§第三节 百善孝为先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如出来为天下、国家献身,就一定有责任感。换言之,忠就是孝的发挥,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情,爱别人,爱国家,爱天下。“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然而,很多人通常将父母的爱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直到自己也有了子女、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苦心后,却发现自己想要反哺回报也已来不及了。

据传,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贫穷,后来年轻人因为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自己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这一日,年轻人听说远方一座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敬仰,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得道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诉说,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请教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