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味科学馆丛书:走进信息化时代
11752600000026

第26章 信息新技术与技术安全(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各种信息或者信息新技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发展信息新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安全,这就像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像人们用自己的五官来观察和识别各种物体一样,是以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能辐射、反射电磁波的物理特性为基础,借助某些手段来探测物体的特性信息,然后通过信息处理中心,达到对物体的感知认识的。因此,遥感技术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能够感知远处物体的性质的设备,统称遥感仪。它的作用是接收物体辐射或反射过来的电磁波。

目前,遥感仪有多种,如航空摄影机,这是一般的可见光摄影机。如多光谱摄影扫描仪,它主要是扫描、接收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可见光。

此外还有微波雷达,它可对一个目标发射微波,根据它反射回来的波进行主动性的跟踪遥感。以及微波、激光散射仪、夫琅和费谱线鉴别仪等先进的遥感仪。

工作中的遥感仪

二是要有一种运载工具,把遥感仪送到同被探测物体保持一定距离和角度的地点去,这就是遥感平台,即架设遥感仪器的平台。如用飞机作遥感平台,就是航空遥感。还可将遥感仪装在船上、车上,谓之地面遥感。使用最广泛的是采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作遥感平台,叫航天遥感。一般所称的遥感就是指航天遥感。

三是识别设备,它处理和判读由遥感仪接收到的目标物信息特征。没有它,我们对目标物仍然是一无所知。这方面的识别设备主要由电子计算机、彩色合成仪、图像数字化仪器等组成。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以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条形码技术

在超级市场或图书馆,常常看到收银员或管理员将商品或图书外包装上的条形码放在条形码阅读器上轻轻划过,电脑显示屏上就会立刻出现该商品或图书的名称、单价等等。这实际上是计算机联机系统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读入条形码数据,根据读入的数据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检索相应信息,然后将结果显示出来的过程。

条形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的直条和一串数字组成的,并且直条按“条”、“空”相间的形式整齐地排列着。在条形码中,条空组成条码,数字组成数字码。宽度不同的条、空,分别表示不同的字符,这些字符实际上包含了与该商条形码机品有关的一些信息,如其中有生产该商品的国家或地区代码、生产厂商代码、商品名称代码以及校验码等等。数字码与条码所包含的信息是相同的。在商品出售时,只要将条形码在条形码光电阅读器上扫描一下,计算机就会按厂商代码和商品代码在数据库中找到销售价格,并在库存中减去本次销售量,然后在收银机上显示品名、单价、数量、金额等等,并由票据打印机将这些内容打印在票据上。

为了便于条形码阅读器扫描阅读,条形码中的“条”采用光反射率较低的颜色,“空”则采用光反射率较高的颜色,“条”与“空”两种颜色往往对比鲜明,例如分别采用黑色与白色、蓝色与黄色、绿色与红色等等做“条”与“空”的颜色。

根据地区及应用范围,国际上已制定出若干种条形码标准,如通用产品代码UPC、国际标准书号ISBN等。根据国际标准书号ISBN编制的书号码,前四位数字是国家或地区的代码,接着的三位是出版社的代码,接下来的五位是书号代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根据欧洲商品编号EAN编制的商品码由13位数字码及对应的条码组成。我国也在1991年制订了国家标准GB12904-91,依据它所印制的通用商品条形码,其结构与EAN条码相同,开头三位数字代表国家或地区,接着四位是制造商的代码,后面五位为商品名称代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此外,常见的条形码还有二五条码、交错二五条码、三九条码、库德巴条码等等。

条形码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ABM公司的工程师伍德兰研制出来的,用于计算机识别。当时他绝不会想到他发明的条形码,后来会得到这样广泛的应用。现在,邮局的挂号邮件、图书馆所藏书刊上都贴有条形码,提高了邮件处理或图书借还的速度。工厂的产品管理或仓库库存物品的管理采用了条形码技术,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条形码阅读器是专门读取条形码的一种机器,它有笔式、卡槽式、图像传感器式和激光式等几种样式,它们的发光光源有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其他光源形式,按工作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

笔式条形码阅读器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是一种移动式(手持式)条形码阅读器。操作时只要将笔头有小口的一端对准条形码,与条形码成垂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条形码信号便通过电缆进入计算机。

由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聚焦、反射镜反射,将光线照到条形码上,条形码上“空”的部分反射率高,“条”的部分反射率低。反射的光经透镜聚焦及光栅隔离,由光敏元件接收。由于“空”、“条”之间的反射光强度不同,在笔式条形码阅读器移动时,就得到一组高低不同的电子信号,再经译码装置转换成一组数字信号。如果笔式条形码阅读器移动得不均匀,则得到的信号就不准确。

条形码阅读器卡槽式条形码阅读器与笔式条形码阅读器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通常是将卡槽式阅读器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例如安装在收银机的工作台上。在工作时只要将印有条形码的地方在卡槽阅读器头上划过,即可读取条形码信息。

图像传感器式和激光式条形码阅读器都不需要阅读器和条形码之间做相对运动,只要将条形码靠近阅读器,不必接触,就能可靠地读出条形码信息。但这两种装置价格比较昂贵。

条形码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它常用于超级市场、医院、图书馆、书店及各种库房管理中。有了它,登录、结算都变得既快捷、又准确。

知识点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黑客与防火墙

防不胜防的“黑客”

提到网络安全,人们首先想到恐怕就是电脑“黑客”了。所谓电脑“黑客”,指的是那些凭借娴熟的电脑技术和破译密码的本领,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甚至破坏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人。我们将他们形象地比喻为蒙着神秘面纱,神出鬼没的现代电脑系统的“超级杀手”。

事实上,网络系统受到“黑客”的袭击,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早已有之。1988年,一名“黑客”就袭击了美国芝加哥银行的网络系统。这名“黑客”通过电脑网络,涂改了银行账目,把7000万美元的巨款转往国外,这给该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无独有偶,1995年8月,一名“黑客”使用同样的手法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花旗银行偷走了40万美元。除了银行系统,军事网络系统也是“黑客”重点入侵的主要目标。早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之前,前联邦德国的几名学生利用电脑网络,破解了美军密码,并将窃取的美国军事机密卖给了前苏联的克格勃,此事曾令美国军方震惊不已。还有一位阿根廷男青年,利用家里的电脑,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线路,进入到美军及其部署在其他国家机黑客侵入计算机的状态构的电脑系统中漫游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这名青年说:“我可以进入美国军方电脑网……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漫游,也可以删除任何属性的信息。”直到1996年3月,这位“黑客”才被有关部门查获。令人吃惊的是,这名“黑客”只有21岁。1997年,一名“黑客”侵入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警务应急系统,使应急警务和消防部队的瞬时响应功能受到严重干扰,损失惨重。

而在我国,“黑客”事件也多次发生。1998年6月15日,上海破获首例案件,“黑客”先后多次攻击“上海市公共信息网”并登录成功,入侵了网络中的八台服务器,破译了多个网络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密码与账号。这是上海警方破获的首例“黑客”案件。1998年9月22日,工商银行镇江花三湾分理处一对兄弟“黑客”内外勾结,利用无线电入侵方式,盗取人民币现金26万元。2006年10月16日,25岁的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2007年2月,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将李俊抓获归案。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因特网上日益增加的犯罪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案例已给企业、政府部门以至个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黑客”们乱改他人档案资料,盗用他人密码和IP地址,非法收集E-mail地址,在网上传播病毒、散布谣言、传播色情内容、盗用他人信用卡购物……上述一切在我国都是明令禁止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所有“黑客”中,最具威胁的是一伙能发现并攻击因特网缺陷的软件工程师。他们不断编写出功能强大的探测工具,去查找因特网中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一旦发现某个系统有漏洞,他们就会登录和控制这个系统。

“黑客”的出现,使人们对网络系统安全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专门开发对付病毒方法的S&S国际公司的艾伦·所罗门认为:“不论你上多少道锁,总会有人找到办法进去。”美国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也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一个人人都可进入的自由流动区——我们最好做好准备,以便应付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对手在各个领域的发明创造力。”这说明,在未来信息领域的斗争中,网络“黑客”将是最可怕、最难对付的敌手之一。

有矛就有盾,难对付也要想办法对付。目前世界各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装密码软件。这种软件是一种由40位信息量组成的程序,可分别为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加密,使用简便,安全性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自1995年8月以来,这种密码软件接二连三地数次被破译,甚至是新推出的更加安全的新一代软件,也仍被两名对密码学感兴趣的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们已经把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心提到了首位,迫切希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公司能够开发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密钥”,以使人们对网络的安全性达到信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