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寻秦入汉
11766700000010

第10章 离代入京 君临天下

大臣和诸侯王在琅琊王刘泽的建议下最终选择了立代王刘恒为帝,于是派人快马前往代王封地恭请代王入京继承皇帝位。使臣乃是周勃与陈平亲自挑选的亲信,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不泄露消息,如果让齐王刘襄知道的话事情就有点麻烦了,在这些诸侯王中刘襄是最有野心觊觎皇位的,且已经向长安方向用兵了。

使臣名叫陈瑜,是陈平府上的执事,一向得到陈平信任,但凡是机密事宜都安排他去的,这次也不列外。陈瑜经过数日车马奔途来到代王封都,他首先找到代王的舅舅薄昭请求觐见代王,并说明来意。薄昭一听使者是来请代王即位的,立马带着陈瑜来到代王宫。代王听到宫人禀报,于是召陈瑜入殿,见到陈瑜代王言道:“使者来我封地何事?”陈瑜道:“吕后死后,吕氏外戚欲篡权而谋夺我大汉江山,今为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剿灭,诸王和大臣们商议欲立代王您为帝,故此派遣小人我来晋阳请王爷入京登九五大宝,还请代王速速进京即位。”

听到此言,刘恒内心还是不相信这事的真实性,要论称帝齐王刘襄最有可能,他毕竟是高祖长孙,说什么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试探性地问道:“听说齐王已经向长安派兵了,而且有很多大臣都支持他继承大统,你们不如立齐王吧,我位低才薄,何德何能继承大宝,还请使臣回去禀明我意,不胜感激。”

陈瑜立马回禀道:“开始大家是有此意,只是高祖帝之兄琅琊王刘泽力荐代王您为帝。他说齐王虽然是高祖长孙,要论继承皇帝位您更合适,您乃高祖帝之子,又为高祖子中现存最长者,且为人纯善,存大仁留大义,王太后更是仁善。立代王称帝入情入理,合乎祖制。请代王不要再犹豫了,免得夜长梦多,横生枝节。您早日入京称帝,各刘姓诸王就不会再有他想,以求社稷之稳定,恳请代王速速入京。”

刘恒向来谨慎,以防万一,于是对使臣道:“使者一路劳累,请回驿馆歇息,待明日我交代事宜再与你议此事,可否?”陈瑜见一时代王难下决定,便回道:“下臣遵命,待明日再决。”于是陈瑜退下。

听到此事的刘恒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如果此事当真,自己就可以继承大统了,忧的是如果此事不是真的,自己恐有杀生之祸,于是召集属臣商议此事。代王的心腹之臣奉命后纷纷入殿。刘恒于是将使臣来晋阳之事说给大家听,看看大家的意见。朱旭言道:“我看这一定是个阴谋,代王您千万不可去长安,那样会有杀生之祸啊。”宋昌却道:“我看值得一去,毕竟此事当真的话,代王就可以称帝了。”张武也道:“值得一去,只是进入长安之前我们要安排妥当,防止万一即可。”毕竟宋昌与张武是刘恒最信任的属臣,他们的意见刘恒还是会考虑的。刘恒来回踱了数步,只见立定的刘恒对大家言道:“自古帝王之道险中求之,我决定去长安。只是去前安排好代地事宜,一路做好万全的打算。以求不出枝节。”听到代王已经打定主意,反对的那几位也就没在说什么了。

第二日,代王招来朱旭:“先生为人沉稳,留守晋阳以防万一,万一入京一事不成,我退可有居地,以求日后谋事有据。若入京成事,你留代地,代地之事留于你决,我也放心。还望先生不惜汝才,助刘恒我登大宝入九五。”朱旭道:“代王放心,我一定守好代地,做好你的后盾,代王你就放心吧。”刘恒拱礼道:“拜托先生了。”朱旭又言:“我在,代地在,代王的根据在。”交代好事宜刘恒带着宋昌张武还有舅舅薄昭等一行七人出发了。

到达封地之边境时,刘恒交代张慈:“你于我挑选五百精甲着百姓装束与我前行,在离长安五十里埋伏,万一长安有变,前可接应我们返回代地。你要做好防卫于边境,万一有变你可接应我与此五百精甲,若成帝王之事我会派人通知你们,你等方可撤去边境防卫守军,记住了吗?”张慈允道:“下臣记住您的交代了。代王在,臣在,若代王不幸,臣愿随而去之。”代王握住张慈的手:“你怎么就不会讲点吉利话呢,保重了,我去了。”

于是刘恒带着六位心腹大臣离开封地,后面跟着乔装百姓的五百精兵。快到离长安城五十里地时,代王命大家停下,不再前行。代王叫来舅舅薄昭:“舅父,现如今京城长安状况不明,我又不好贸然进城,烦劳您去打探打探,以便接下来我们好做打算。”薄昭上前:“你就在这里等我的消息吧。如果两日内我回不来,那就说明我出事了,你们要速速离开,去与张慈会合,做好防御准备。”“知道,你去吧,要小心。”刘恒言毕把舅舅扶上马。”薄昭策马而去,不久消失在远方。望着舅舅远去,刘恒一颗平静的心开始有点躁动不安:但愿舅舅此去一切顺利平安,长安无事。

薄昭来到长安找到自己在京城的好友中大夫刘允,问明京城朝廷的变故。由于刘允在中大夫位置,所以从他口中得到的消息基本上是不会错的。刘允告诉了他京城发生的事情,以及诸王与陈平周勃是如何除吕禄吕产外戚集团的,还有大臣们立代王为帝的事情。由此薄昭基本心里有数了,他一点都没有耽搁,出刘府就立马直奔城外,将消息告之刘恒。

刘恒做事向来低调而小心,为保万一他又派宋昌先行进城。宋昌带领乔装的精兵先后进城于要道查探。待查探完毕,确定一路安全,便让卫士留守要地,自己偷偷出城把探查的况告诉代王刘恒。这时刘恒才踏实放心,于是准备带着六人向长安城行进,并且派舅舅薄昭前去陈平府上禀告陈平自己的到来,马上要入城了。

陈平闻讯,马上和周勃带领诸王大臣们出长安城相迎,大臣们用的是皇帝的规制迎接代王刘恒。列队城门外两旁,待代王至,纷纷跪地而迎,车驾乃是天子之乘,五驹之车礼。待刘恒入乘,车乘前近卫开道,后随宫女侍从,而后为天子之乘,再后为诸王大臣跟随,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未央宫。待队伍至未央宫,车驾停,刘恒自车乘出来,宫人侍从百官纷纷跪而迎之。代王刘恒拾阶而上,然后来到未央宫正大殿。陈平上前:“请陛下先入内换皇帝服,然后在大殿行登基之礼。”刘恒点了一下头。此时侍从引代王刘恒入内殿更衣。

大臣王公列队两旁,文武分列,待陛下出。一个时辰左右,代王出,坐于正殿上方中央龙椅,众臣皆跪,常侍公公拿出诏书念道:“高祖斩蛇起义,奉天领命,受之于天,为百姓率,登九五大宝,开悠悠汉室,今子刘恒受命于天,行祖制,领汉室社稷,今起开文帝元年,大赦天下..。”

待常侍公公念完诏书,众大臣同声:“恭祝陛下荣登大宝,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文帝道。

“谢陛下。”大臣们异口同声道,而后起身。

常侍公公从小太监手中拿出另外一份诏书:“圣旨下,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文帝新立,国之开运,封周勃为右丞相,领汉之朝政百官,陈平平吕氏之乱有功,今封左丞相,协理周勃,封灌婴为太尉,执领军政,封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拱卫京都,封张武郎中令,巡查京都禁宫防卫,九卿之位不变,由原司各职担任。各诸王封赏择日再行宣旨,钦此。”

当常侍公公念完圣旨,大臣同声而道:“谢陛下隆恩。”

文帝刘恒待公公宣旨完毕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纷纷起身。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常侍言道。

待众臣无事,文帝退朝。当众臣纷纷离去,常侍公公便留宋昌张武两位心腹,带至未央宫寝殿刘恒处。二人随之来到后殿:“臣等叩见陛下。”文帝上前亲自扶起二位:“两位,以后不在朝堂,寝宫后殿无需行此大礼。”

“诺!”两位应到。

“二位现如今担任京畿拱卫和宫殿守卫要职,朕之身家拜托于二位了。”文帝刘恒对两位心腹将领言道。

“陛下放心,臣等肝脑涂地,誓死护卫陛下安危。”

等安排完这些事,刘恒总算松了一口气。眼下就剩下一件事让他担心,那就是一直率兵屯于长安百里之外的齐王刘襄。之前是因为要铲除吕氏外戚,齐王率齐地兵卒来攻长安,实为觊觎皇帝之位,如今吕氏外戚皆被剿灭,这支军队就应该回封地了,如今还环顾于长安,实为不妥。要怎样才能使之退兵,摆在了刘恒的面前。

第二日早朝完毕,刘恒诏陈平入内殿。

“爱卿,今齐王之兵屯于长安近郊,有何办法使之退回齐地。”

“陛下放心,我明日就去,定要齐王退兵回齐地。”

又过一日,陈平来到齐营,见到齐王刘襄。拱手道:“齐王殿下,如今乱局已定,您还是该撤军回齐地了。”

“我乃高祖长孙,帝位本应由我继统,四叔王代王怎可占我帝位?”刘襄问道。

“那又如何,如今代王已经继承皇帝位,也已经昭告天下,天下皆知,你若反之,实为作乱,到时天下皆讨你,你又奈何。长安有周勃灌婴率军,宋昌张武拱卫京都,外有代地张慈十万精兵响应。你虽军二十万,但是别忘了周勃、灌婴之勇,冠于三军,就连当年项羽都惧之,你能敌之吗?如果你现在率兵回齐地,不仅不会有罪,还是诛吕功臣,得美名于天下,你的子孙可以永得齐地封王,不是很好吗?”

听到这里,齐王跪地:“谢先生教诲,某差点酿成大错于世。择日我便率军回临淄,永固齐地,若无陛下召见,不回长安。”

不几日,齐王便退兵回齐地。

陈平不愧为当年高祖刘邦手下两大谋士之一,三言两语便劝得齐王退兵长安回齐地。文帝早期,陈平内安众臣,外抚诸王,的确为文帝初登帝位的政局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又牵制了周勃。

根据大臣建议文帝在即位三个月后立长子刘启为太子,同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由于刚刚即位,为了稳定大局,刘恒也大封了诸侯王,除了保有原来的旧有诸王,还封了很多新王,如封刘遂为赵王,改立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刘强为河间王,刘肥次子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刘肥小儿子东牟候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次子刘武为梁王等等。大封诸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激化。大封诸王也为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讲解汉文帝刘恒的治国的一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