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年,即光武帝刘秀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大臣们建议光武帝册立皇后和皇太子,这样一来不仅后宫稳定了,同时汉室正统可以不断绵延。大臣们认为郭圣通郭氏生有长子刘疆,当立为皇后,刘疆为长子应立为皇太子。但是刘秀并不喜欢郭氏,他与郭氏的婚姻不过是政治联姻罢了。刘秀钟情于阴丽华,而且二人感情很好,阴丽华并没有生育,无奈之下,刘秀只得立郭氏为皇后,立长子刘疆为皇太子,封阴丽华为贵人。当时虽然建立汉业,但是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还未平定,于是刘秀继续率兵平定,随军的阴丽华怀孕,不久生下皇子刘阳,刘阳被封为东海王。爱屋及乌,因为刘秀钟情于阴丽华,所以刘秀对四子刘阳格外喜爱,刘秀经常将其带在身边。
不久郭氏失宠,刘秀也准备废长立幼,要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为太子。在建武十九年,即公元43年,刘秀立刘阳为太子,刘阳改名刘庄,刘疆被废除太子位,封为东海王。
西汉后期的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由于外戚专权,最终被王莽窃取汉业,而王莽不分时宜的改制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动荡,而且国之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这种破坏性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到光武帝东汉时期。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可是朝堂里前来奔丧吊唁的王公大臣吵吵嚷嚷一片,毫无章法礼仪可言,更有甚者出现了明帝的兄弟们尽然在朝殿中和明帝并肩而坐,毫无君臣之别,显然根本未把明帝放在眼里。在这些光武帝的儿子中很多人都对刘庄为帝很不满,毕竟刘庄只是四皇子而已。趁此都想给他来个下马威,况且法不责众,总不能对他们都责罚吧。然而刘庄不是刘疆,聪明的刘庄准备借此立威,于是命太尉赵熹主持光武帝的丧礼,要知道赵熹何许人也,乃光武帝时期三公之一,身为太尉,赵熹刚正不阿、执法威严。
第二日,明帝的兄弟们照常并肩而坐在明帝刘庄旁边。就在此时赵熹拿着剑进来了:“你们这帮不知尊卑的,都给我下来。”赵熹上殿一把抓住沛献王刘辅把他拉到了殿下,复又上去把广陵思王刘荆也给拽了下来。赵熹大声喝道:“你们难道还要我来拉吗,都给我下来,陛下是君,尔等是臣,难道你们还想与陛下同尊不成,毫无臣下对君王的礼数。”几个亲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下又不想下的样子。
赵熹举起手中之剑:“尔等认得此剑吗?乃先帝爷所赐宝剑,赐我便宜之权,如果还不下来,我就斩了你们几个对陛下不臣之徒。”看到赵熹举起手中宝剑,个个跑了下来,纷纷和大臣们分列两旁。从此这些个亲王们再也不敢造次了,每次都规规矩矩的。经过整顿,国家的法制礼仪开始完善,不断完备。因为明帝在位一直使用年号永平,所以明帝在位一直称为永平朝,,永平朝的吏治也是汉王朝中最为严厉明晰的,一直为后世称道。
汉明帝刘庄为了稳定政权,任命开国功臣高密侯邓禹为太傅,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大将军,赵熹为太尉,做到使宗室、官僚集团、先朝功臣力量均衡,互相制约,并且规定外戚只得世爵,不得位列朝政,同时又将决断大权以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么做,只是不想大权旁落,出现西汉后期朝政落于外戚之手的局面。
在汉朝历代帝王中,刘庄是除了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外的最善于理政并且勤政的皇帝。他亲政事务,事无巨细,大到国之根本,小到柴米钱粮。军事上,由于光武帝时期一直致力于平定地方割据的内乱,对于边境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尤其是北匈奴)采取守势。随着光武帝后期的罢兵与休养生息的国策以及明帝的清明治理,国力开始强盛,开始对北境采取了攻势。派窦固北征,打败北匈奴部,并且派班超出使西域,最终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重置于大汉朝管辖之下。
在经济建设上,明帝采取休生养息、大力发展农业、轻赋减税的政策。并且派遣王景等水利专家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不再年年水灾。明帝在位时期,还将佛教引入华夏,建立了白马寺,白马寺为中国首座佛教寺院。刘庄对自己为太子时的老师桓荣非常尊重,即使后来贵为天子,还经常率百官入太常府听教,桓荣去世时还亲自送葬,刘庄通过自己带头尊师重教,为全国百姓做表率。通过明帝在位时的治理,为其子汉章帝后来的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父子两代的努力,开创了汉朝的明章中兴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