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11864800000014

第14章 宋玉

宋玉,战国时楚国人,生卒年月不可考。一说其为屈原弟子。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著有《九辩》、《招魂》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见于萧统《文选》。

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闱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惜凄惏慓,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蜾,吹死灰,骇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呜龉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鉴赏】

赋是从屈原所创造的骚体变化出来的一种体裁,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适用于写景叙事,也可抒情议论。它和辞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偏重于铺张描写,刻意形容,讲求辞藻华美,有时难免堆砌一些僻词难字,过于追求铺陈宏丽了。

宋玉在这篇赋中,把自然界的风,分成了属于君王的雄风和属于百姓的雌风两种,虽然同样是风,却因阶级地位不同而给人感觉殊异。巧妙地指出了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状,向楚襄王微进讽谏。

第一段是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一阵风飒飒吹来,襄王敞开衣襟任风吹拂,十分畅快。他问道:“这风真凉快,是我和百姓一起分享吧?”宋玉抓住时机说:“这是属于大王的风啊,百姓怎能分享?”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遍及各处,吹在人身上不分等级贵贱高低呀,现在你认为单单是属于我的,难道有什么解释吗?”宋玉回答:“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弯曲的树枝适于鸟筑巢,空阔的洞穴容易起风,风的来源不同,气势就也有区别。”

这一段交代人物、环境,引出论风的情由。其间襄王迎风轻松畅快、心满意得的情态,写得简洁生动。宋玉能抓住时机,借题发挥,表现了他作为文学侍从的才智。

第二段对属于大王的雄风,作了生动的描绘。在襄王的追问下,宋玉回答:“风悄然生于地面和水面,渐渐扩展到山谷,在山洞前刮起尘土来。”这是第一层,写风的形成。然后“沿着高山顺坡而下,飞舞于松柏之间,轻捷迅速、气势磅礴,猛烈疾驰像在怒吼。穿云裂石发出迅雷一样的轰鸣。”这是第二层,写风的流动和声响之威。接下去“瞬息间又盘旋回翔,左冲右突,摇撼巨石,吹断树枝,奔腾到原野,摧折了一切草木的枝干。”这是第三层,写风势之猛,它是如此狂暴而有力地摧折了一切。最后“等到风力逐渐平息,它舒缓徐徐,透进房门,轻摇门栓,吹散乌云,晴空万里,它四处飘落,轻柔而缓慢。”这是第四层,写风的平息,以上四层,从风的起始、流动、声势、平息来描述它的始末,词藻丰富,形容风的动态,用“侵淫”、“缘”、“舞”、“飘忽”、“激飏”等词,准确而生动。风的起势很不凡,刮开之后更奔放磅礴,作者用“盛怒”、“雷声”、“蹶石伐木,梢杀林莽”来表现它的气势凌人。

接着写雄风进入了内宫的情景,“清凉的雄风腾飞起来,越过城垣,进入深宫,吹得花叶香气四溢,轻缓地徘徊在桂花和花椒树丛,它吹过浪花翻卷的急流,摇落荷花鲜丽的花瓣,它掠过蕙草、秦衡等一切香草,洗涤辛夷树,盖住初萌的嫩杨树顶。”这是第一层,写雄风吹进宫庭后,在庭院中吹动香花蕙草,辛夷嫩杨,使庭院充满了芳香与生机。而后“回旋碰撞山陵,使百花败谢凋零,又轻轻吹过庭院,入玉堂,拂帷幕,吹进内室之中。这才是属于大王的雄风。”这是第二层,写雄风吹进内室,非常轻柔舒适。最后“当雄风轻拂人体,仿佛真是悲悽清冷,清冷得令人感叹不停,这种清冷能醒酒、治病,使人耳聪目明,安体利人。”这是第三层,雄风给大王带来的是益处无穷。作者对风进入宫庭的流动、停息,展开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词藻丰富、华美,景物生动而鲜明。雄风在宫廷的路径也正表现了统治者豪华舒适的生活环境,作者巧妙地顺风写物,揭示了宫廷里的享乐生活。

第三段在楚王的提问下,引出属于百姓的雌风。“百姓的风,突然刮起在穷街陋巷,黄沙扑面,尘土飞扬,像是含着冤郁不平的烦躁,钻墙缝,撞屋门,飞土扬尘,搅混污水,扬翻垃圾,吹破旧门窗,冲进破草房。”这是第一层,风的起始就令人烦厌,地点是穷街陋巷,再用“堀…‘勃郁…‘烦冤”“骇…‘扬…‘邪薄”来描写它的动态,使景物和环境气氛融洽合一,引起读者厌恶的情绪。然后“这风刮到人身上,简直让人愁断肠,刮走了仅有的温暖,给人带来风湿病,令人心情愁苦忧伤,热病缠身,嘴上生疮,眼睛红肿,抽搐中风,半死不活受够了罪,这就是属于百姓的雌风。”这是第二层,雌风只能给人民带来贫穷、困苦、疾病和死亡。

全文对比了统治者的豪奢与人民的困苦,作者初步认识到这尖锐的阶级矛盾,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微寓讽谏,使楚王意识到这不合理的社会现状。作者善于细致地观察事物和准确地把握事物,把无形的风写得有形有声有势。全文对两种风的形成、流动、停息,观察细致深刻,与环境气氛融合成一体,十分生动鲜明。作者借风喻事,把风分成雄、雌,分别从属于君王和百姓,形成强烈对比,揭露出当时社会现状的不合理,尖锐有力。全文词藻铺陈,华丽丰富,语言散韵结合,问答合理而巧妙。

(王双)

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鹦,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鉴赏】

生活在楚襄王时代的宋玉,政治上不能施展才能。当时宗室贵族把持朝政,排斥贤良,争权夺势,置国事于不顾。对于不肯同流合污的宋玉,也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这篇文章写宋玉在楚襄王面前为自己的辩解。他用鸟中有凤,鱼中有鲲比喻士人中有高尚卓越之人。那些专事诽谤的小人,只不过是篱笆上的鹦鸟,小水池里的鲵鱼而已,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小人不知壮士之怀,圣人的“意”与“行”,世俗之士是无法理解的。从而表现了自己空有抱负与才华,不能施展,不受重用,反遭谗陷的抑郁心情。

这篇散文,比喻新颖,语言流畅,气势逼人。

一开头楚襄王正面提出问题,问宋玉有什么失于检点的行为吗?为什么士人和百姓常有对你不满的议论呢?宋玉使用了以退为进的技巧,先肯定有“不誉”,希望大王宽恕,让自己能把话讲完;然后展开自己的答辩,达到否定自己有“遗行”的目的。

他说:“有外乡人在楚国的郢都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这通俗的民间歌曲,跟着应和的有数千人之多,他唱《阳阿》、《薤露》,跟着应和的减少到数百人了,再唱《阳春》、《白雪》,跟着应和的不过数十人了。最后他唱的曲调,乐律多变,美妙高超,与他应和的,就只有几个人了。所以说他的歌曲越高妙,与他应和的就越少。”宋玉在楚王的责问下,先避开自己有无“遗行”不谈,而以唱歌为例,把自己的行为比作最美妙的歌曲,把那些毁谤的小人,比作不识曲调的庸碌之辈。这比喻新颖别致,分四层步步深入,从而巧妙地肯定了自己的高洁。这个比喻一直流传至今,并被赋予全新的含义。现在常常用阳春白雪来代表高雅,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

宋玉用了这个比喻,意犹未尽,他又接着说:“故而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高飞九千里,冲越云霞,背负苍天,翱翔于茫茫的天际,那落在篱笆上的鹦雀怎能和凤凰估量天地的高远呢?鲲鱼清晨从昆仑出发,在海边露出鳍来,夜晚停宿于湖泊之中,那小水池中的鲵鱼,怎能和它计量辽阔的海域呢?不独鸟有凤、鱼有鲲,士人中也有圣人。圣人行为卓越,超然不群,那些凡庸之辈又怎能懂得我的所作所为呢?”作者想像丰富,凤凰高飞远翔,鲲鱼横游江海,均以巨大的优势压倒鹦、鲵,从而突出了宋玉自己的高雅志趣,远大抱负,不同凡响。这样,“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就不攻自破。

宋玉的这一番话,从艺术想像上看,显然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从辩论技巧上看,无疑又受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感染。他回避实质问题,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技巧,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以言词上的优势,取得了辩论的胜利。

(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