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真相新探索
11903200000025

第25章 地球过去与未来

我们居住的地球,自诞生以来,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地球模样。

地球生命史也长达38亿年,人类则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演化史比作24小时的话,人类的出现则只有半分钟,这时,我们会看到一幅十分奇异的演变图景。

在一昼夜的最初子夜时分,地球形成。

12小时以后,中午,在古老的大洋底部最原始的细胞开始蠕动【蠕动(rúdònɡ):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16时48分,原始的细胞体发育成软体动物、海绵动物和藻类,然后,出现了鱼类。

21时36分,恐龙王朝到来。

23时20分,鳞甲目动物全部绝迹,地球是哺乳动物的天下。

只是到了23时59分30秒,才出现最早的猿人。

人类从原始蒙昧【蒙昧(ménɡmèi):未开化;没有文化。】进入现代,在这一昼夜中只有1/4秒。自然界在极漫长的时期逐步发展起来,人类在其过程中只占了短暂的一瞬间,我们对地球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地球是既古老又新鲜的。我们对他既熟悉又陌生。

地球的体积在膨胀。过去一直认为,地球的体积是1100亿立方公里。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实际体积要比这个数字大,因为地球在不断地膨胀。地质学家在收集大西洋中脊东西两侧的大量资料时,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大洋的底面在不断扩大!由于海底火山不断涌出熔岩形成新的地壳,海脊西侧的旧地壳便被向外推移过去,大西洋的东侧海底正在向东移动,西侧海底在向西移动——大洋底部在扩张!海底扩张,导致1910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理论。他提出,所有大陆在很久以前都一度全部合而为一成超大陆,以后超大陆逐渐破裂,分离形成了北美大陆格陵兰大陆和欧亚大陆大部分,以及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和澳洲大陆。现在的大陆仅是我们地球外层几个巨大板块的最上面部分,板块的边界都是有着剧烈地质活动的地区,火山、地震频频发生,熔岩在这里从地球深处涌上来形成新地壳。两板块碰撞,那里便耸起高大的山脉,同时有强烈地震发生。由于海底扩张,影响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地心的密度逐渐变小,而地球的体积愈来愈大。由于体积的增大,使它自转的速度也降低了。美国科学家威尔斯分析许多珊瑚【珊瑚(shānhú):许多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虫化石,从这种生物坚硬甲壳上的年轮和生长线得知,在3.7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年等于395天,而现在只有365天。据此推论,在2亿年前,恐龙统治着整个世界,当时一年有385天,当时一天仅为23小时。当第一批植物离开水向陆地生根时,距今约4亿年,那时一年有405天,一天只有21.5小时。在原始海洋拥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开始诞生有保护骨髓的脊椎动物时,是距今6亿年前的事,那时,一年不少于425天,一天长仅为20小时。

这应该又是地球每天时间变长的一个解释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自转的秘密会全部被揭开。

不仅地球表面的气温在明显升高,而且地核的温度也在大幅度上升。

美国科学家通过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得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比太阳表面的6000℃还要高。同时,经实验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热源也来自地核,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地核上面的地幔【地幔(dìmàn):地球内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2900公里。】。这给科学家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线索。

地球是个固体星球,地球往里面看,首先最外面是海洋下7.2公里;陆地上40公里的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幔下是地核,地核的压力惊人,所以温度虽高,仍然是固态。

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让我们意识到地幔和地核之间就像有一个压力锅,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少量热气可以溢出通道,使地幔慢慢沸腾,使整个地幔都在对流。

日本东京技术学院的一项研究称,地球的海洋将会在10亿年后完全干涸,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将会消失,地球的命运将同火星一样。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东京技术学院地球及自然科学教授村山威德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海洋与大地板块正逐步下沉进地幔处。地幔是地壳中的疏松岩层,位于地球高热核心(地核)的外层。他说:“根据目前水分消失速度加快的情况来看,地球表面的水大约将在今后10亿年内消失殆尽。”

村山说,这项研究报告以测量地表下温度的实验及2000项旨在计算沉积岩生成时间的学术工作为基础,从而作出有关结论。他指出,地表下100公里深的岩浆因地心逐渐冷却而降温收缩,每年把超过11亿吨水抽进地壳,但只有2.3亿吨被重新释放出来。

报告指出,从7.5亿年前开始,大量海水从外围流向地幔,导致今天这样大陆露出水面。报告称,这样就为大部分大陆为何在7.5亿年前都沉睡海底带来了新的解释。

如果上述理论是正确的,同时也就进一步解释了那段时期大气中氧的含量大大增加的原因。报告称,在石头上生活的制氧浮游生物,因大陆露出水面而暴露在空气中,释放出大量氧气进入大气层,而充沛【充沛(pèi):充足。】的氧气则逐渐孕育出不同的生命形态。

然而村山指出,地球表面的水量自此不断减少,这种情况意味着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最终将成为历史。

村山表示,所有在拥有水源的星球上生存的生命体,将无可避免地重复历演——在水分完全消失后走向“灭绝”。他表示,这种情况早已在火星上发生过。科学家们估计火星上曾有河流流动,但一直未能了解水源为何消失。

不过,地球终会干涸【干涸(ɡānhé):没有水了。】的“预言”绝不说明地球人类面临所谓“世界末日”。首先,10亿年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令当今世人无法想象;其次,以地球人类的高度智慧,相对于亿年而言,人类在不到弹指一挥间即能在地球以外找到或创造新的定居点,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空间技术就已经描绘了这一蓝图。所以,哪怕真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也早已在别的地方繁衍、进化、生息得更兴旺了。说不定,“火星人”也早就搬往别处了!

太阳从出生到今已50亿岁了,基本属于中年阶段。根据恒星演化阶段分析,50亿年后,太阳走过的路程将是: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体积巨大)(收缩发光)(不发光)。

太阳从原始星云诞生到不发光的恒星残骸终其一生,大约要走100亿年的光景。

太阳衰亡过程中,质量越来越小,引力越减越弱。太阳系也就面临着散伙的结局。

太阳的末日当然意味着地球的末日。

可能还会发生另一种“不能善终”的结局,就是太阳在中途遭遇灾变。太阳系的离散过程并非简单,它要走过的路可以说是曲折的,也可以说是“风云翻卷”的。大仙女座的星云距银河系190万光年,正以每秒125公里的速度和太阳系靠近,大约45亿6千万年以后会“碰在一起”。这两支天体大军,恐怕还有一拼,仙女座星云实力强劲,其可见光强度是太阳的20亿倍。

也许由于巨大的引力,俘虏【俘虏(fúlǔ):打仗时捉住的敌人。】了太阳系,在温度、运动大振荡以后,太阳系成为绕另一个星系转动的恒星系统。

也许,两军对垒,两败俱伤,它们的尘埃合二为一,于是东山再起为新的大星系。

以上都是我们的推测,不管怎样,现在的我们是看不见那一幕的。

我们和太阳系所巡游【巡游(xúnyóu):巡行(察看)。】的宇宙空间,不仅创造了我们,而且使我们生存。尽管我们无法预知这样的巡游将向何方,但相信人类的后代能创造更高的文明,能渡过航程中的急流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