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做指挥孩子的家长
11975300000010

第10章 家长最该“管”的是什么?(1)

--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热情

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和指挥,今天突出表现在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家长出于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刻苦学习,提高成绩, 对学习紧抓不放,并通过加小灶、请家教、报各种辅导班等各种方式对学习紧抓不放。这种动机虽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 原则:应当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入手,才能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家长们 这是最重要的科学家教前提。做不指挥孩子的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去激发孩子自觉学习的热忱。

1.求知欲是促进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求知欲对孩子的学习极为重要,它是促进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一个孩子,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唤起自己学习的 热情,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做父母的了解到这一点,就不应该以命令强迫孩子,就不能以指挥代替激励。

有人说过,科学是由好奇的人发现的,而历史是由求知的人创造的。

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要求,它是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 力。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碰到问题、面临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就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冲动,这种情况多次反复,求知 的冲动就逐渐转化为人的内在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能够促使人坚持不懈地探究知识。

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一种可贵的主动求知的表现。

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总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达尔文出于对昆虫的好奇,有一次看见三只甲虫,他只有两只手(一只手捉一只),于是就用嘴含一只。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 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 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 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

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 。

求知欲强烈的人,思维活跃,爱提问题。而涉世未深的孩子正处于见到什么都想问“为什么”的时期。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 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 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普里斯特由于对“甲虫在瓶里窒息而死”感到好奇,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而研制出氧气;瓦特对“开水壶盖跳动”的好奇,驱使他 探索,发明了蒸气机;富兰克林由于发现“毛皮摩擦过后玻璃棒能吸引纸屑、头发”,经过探索,而发明了电。

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总之,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创造成功的开端和必要的条件,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父母对孩子的管理教育,激发孩子的求知 欲,远远胜过仅仅是苛刻的要求和形式的束缚。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网。知识就是“鱼”,而求知欲就是“网”,求知欲的培养要远远胜过知识的传授。

当今世界教育的总趋势,是在人才素质上开始侧重培养这样的人: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准确的选择力,有勤奋的自学力,有理论的 创造力,有独特的组织力和实践中的决策力,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爱迪生把一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助手,要他计算一下灯炮的体积。因为灯泡的形状并不是一个很标准的圆,所以助手弄了一个上 午,也没有计算出来。爱迪生从外边回来,看见助手还在计算,不禁很惊讶。助手没有完成任务,也很不好意思,连连道歉,并说这个 形状很不好计算。

爱迪生没有说什么,他接过玻璃壳,在里面注满了水,然后倒进量杯里。

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绝对准确,助手惊得目瞪口呆。

同样的知识在不同人的手中,作用是不相同的。

所以,爱迪生可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而那个助手却不行。

这是一个很令人深思的例子。

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使教育向这方面靠拢,努力发掘人的能力。从全局来看,前苏联的教育在宏观控制上有 战略远见,他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效益,使前苏联的军事、科学、生产力和综合国力都能居世界的领先地位。如果不是管理体 制僵化,前苏联会释放出更大的社会能量。

美国的教育改革是在微观上起步的,在激发个人广阔的创造力方面,也取得了战略的主动。

美国教育的改革不断冲破传统的教学论,企图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比如学习时间有限而知识无限的矛盾;重视掌握基本原理、基 本结构,力求以少胜多、以一驭万;重视学生的发展,倡导发展型教学;按学生心理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 质。

美国的教育改革,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它力求不违背人的天性和自然规律。

很多家长凭着自己的习惯性思维错误地认为:学习只是孩子的事情,工作之后的人们将走出学习和求知的门槛,但事实上,学习和 求知是不分阶段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求知将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它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系统都联系起来了,它具有整 合性的特征;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 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需求的知识来学习。求知与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两 者相互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工作的一生,但一定是不断求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 变化的生活的一生。因此,从小培养了孩子的旺盛求知欲,就可以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让他们自觉的、发自内心地去 探求知识的宝库;如他们有分析的天赋,就建议他们以逻辑顺序来学习各类知识;如果他们具有艺术天赋,哈佛大学教授丹尔·罗宾逊 说:就让他们用插图来记忆资料。

做不指挥孩子的父母,应当懂得:如果你发掘了孩子潜藏的天赋,孩子会变得自信和自尊,这就会增强他们自己在学校解决难题和 学习的信心,帮他们确立目标,使他们在假期或课外以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你应帮助孩子寻求发展才能的机会, 鼓励他们做那些难度大的工作,使那些“潜藏天赋”成为快乐和发展的源泉。

2.忽视激发求知欲,孩子学习无兴趣

谁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习上看,家长是否重视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习质量和效果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忽视对孩子求知欲的培养,孩子就必然缺少学习的动力,甚至厌学、弃学。

如果向今天的家长们做一个调查,看看究竟有多少家长会在教育孩子时重视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相信很多家长从来就没有注 意到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说:“管孩子有没有求知欲呢,只要好好学就行。”还有的家长根本不晓得求知欲在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求知欲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在动力,或者说是对学习的一种渴望。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必须首先具有要学习的动机。无动机的学习 ,肯定是敷衍了事,一无所成。如果把知识比作食品、饥饿者渴望得到食物的那种心情、那种愿望则可以称为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人 就像人吃饭了没有食欲那样,肯定难以学得进去。

父母们可以回忆一下,很多孩子在年幼时,对学校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上学读书。然而,随着渐渐长大,他们似乎就丧失了学 习动机,失去了原先那种学习的热情。我们常听到一些中学生的家长、老师抱怨:这孩子脑袋并不笨,可他就是不想学。一些父母给孩 子提供了舒适的学习条件,可孩子学习成绩还不如学习条件差的学生,这就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孩子缺少求知兴趣和欲望的缘故。

父母也好,教师也好,谁也不能代替孩子的学习。只有孩子内心产生了求知欲之后,他们才打开自己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去吸 收知识。因此,求知欲等同于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两大因素之一。

父母、老师在引导孩子学习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极为重要的。

针对一些孩子的不爱学习的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求知欲为何常常是随着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而减弱呢?

第一,学校的学习是在集体中进行的。集体的约束,各种各样的考试,所学习的知识的难易程度,容易冲淡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好奇 心和探索心。在学校,孩子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要保证这个整体全面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就要受这个集体约束,共同遵守集体的规定 ,这比自由自在的学龄前游戏受束缚。学校的每周小考,每课结束的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使他们常处于不安之中。一 个班中,学习同样的知识,有着相同的进度,有的孩子会觉得太难,有的会认为太容易,而太难和太易的都会使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没有 意思。彼得罗夫·波焦姆金说:“现代教育是在大批地屠杀天才,因为他所追求的目的是给所有的学生传授一定的同样数量的知识。”

第二,高深的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很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深,需要系统地掌握,需要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潜心钻研、反省、批判性思考、判断等,凭一时的热情和新鲜感是难于解决问题的。因此,畏难情绪的干扰使他们不断丧失信 心。

第三,一般来说,求知欲是人们精力的一定限度的供给,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学习者必须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尽量达 到最有效的学习。

因此,父母要注意利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求知欲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孩子们提供学生愉快的学习气氛, 布置有诱导性的学习情境,使孩子明白学习的直接价值,使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利用团体竞争或自我竞争,采取适当的奖惩等,都是 有效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手段。

3.重要的是激发孩子自觉学习的热情

父母要想正确地培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学习,就必须关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广泛而持久的学习兴 趣,端正孩子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最终使孩子的学习从自发走向自觉、主动。

今天的家庭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情景:

“儿子,快来吃饭啦。”

“哦。”儿子的眼睛仍专注地盯着电视,连眨都不眨一下。

“儿子,再不吃饭要凉了。”

“……”仍旧没有反应。

“儿子,你到底要我叫几遍?”

“人家知道了嘛。”

儿子慢吞吞地走向饭厅,眼睛却仍紧盯着科幻小飞侠。

“唉!这孩子。”妈妈摇摇头,叹了口气。

……“儿子,怎么又在玩游戏啊?还不快念书。”

“好嘛,等一下。”

“什么?明天就要考试了,还等一下啊!”

“等人家看完这一段。”

“你皮痒啦?再这样,叫你爸爸修理你。”

“好嘛!”

看着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课本,妈妈不禁叹了口气:“唉!这孩子,真叫我头痛。”

现在的父母大都是只有个孩子,家教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照顾得无微不至,深怕孩子缺少了什么,结果很容 易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而孩子也因为常常处于被给予的地位,根本不知如何自我表达、自我实践。

教育孩子和训练动物不同,训练动物只要一再反复练习,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可是,教育子女的目的在于启发孩子的思想,建 立自我的个性,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进而实现自我的理想。

一个自动自发的孩子,他懂得如何安排自己,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吃饭的时候,他不会看电视;该读书的时候,他不 会看漫画。这种自动自发的精神,没有丝毫的勉强,来自于自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向上的意志和努力的决心。所以,培养孩子自动自发 的精神,让他以读书为业,成绩自然直线上升。

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应从日常生活中建立,而且最好从儿童期做起,因为此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大、适应力强。就像乡下孩子随意 往河里一跳,狗爬式、青蛙式全部派上用场,玩得非常愉快,可是有些大人一下水就两脚发软,除了喝水什么也学不会。

当然,孩子不太懂得如何计划自己的生活,这就要靠父母的诱导,例如早睡早起、饮食习惯等,都全要父母替他作规律的安排与训 练,等到孩子习惯了以后,自然会去实行。等孩子上小学后,放学回家一定会先做功课,不会书包一丢人就不见了,不但如此,他还能 自己做计划,就像暑假到了,他知道如何过一个充实的暑假,而不会等快开学了再来赶暑假作业。

要孩子有正常规律的生活,家长应从自己做起,否则告诉孩子“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自己却睡到日上三竿,孩子怎么会相信你的话 呢?

有的父母则采用斯巴达式的教育,一味地强迫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做不到就得受皮肉之苦。结果孩子变成了两面人,在家的时候 是个乖宝宝,一出门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什么规矩、家法通通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有用吗?

孩子的成长就是借不断地学习、模仿累积而成的经验。父母的一举一动正是孩子学习的目标,你做事随便,他就遇事马虎;你处处 投机,他就事事取巧。孩子像一面光洁无瑕的镜子,可以使你清楚地看到自己。因此,下次当你要教训孩子的时候,请先反省一下,自 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毛病?

此外,许多孩子视学习为畏途,不能自动自觉地学习。妈妈们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读书作功课,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孩子自身根本 找不到读书的真义和乐趣,父母越是逼得紧,孩子越是反抗和厌恶,常常有意地在该学习时磨磨蹭蹭。所以,父母们应当从小给孩子灌 输正确的读书态度和目标,让孩子把读书视为轻松有趣、获得丰富知识的源泉,鼓励孩子对知识的探求和对阅读的兴趣。父母们不妨经 常告诉孩子一些有趣的新闻、知识,假日中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让孩子多看各类书籍,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培养学习气 氛,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这样问题就会简单多了。

4.唤起求知欲,调动孩子的智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