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做指挥孩子的家长
11975300000023

第23章 不要过份地干涉孩子交友(1)

好朋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笔终身的财富,知心良友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生存在现代社会,包括下一代在内的每个人 都应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而许多独生子女恰恰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许多指挥型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交友太多,会影响孩子的学 习与成长,而限制的反对孩子与其他同学正常的来往。结果造成了对孩子友谊的伤害,使得孩子社交能力较差,不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 ,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将无法与他人相处,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1.人际交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孩子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也同样与其他人的交往分不开。 人际交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没有朋友,孩子会感到孤独,而且不会与人际交往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 如孤僻、忧郁、自私等心理问题。父母万万不可扼杀了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渴望与需求。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与人交往不仅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构人类文明的基础。 生活中如果没有与他人的交往,也谈不上其他的一切。

中国城市青少年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51.1%)中学生认为,知心朋友是自己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 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等其他事项的比例。同时,59%的中学生表示最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反映出交友已经成为青少年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分析,现在十几岁的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与陪伴,有的只是父母的说教和无尽的爱,因而 现在的孩子更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孩子的生活同样离不开与人的交往,这是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一个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却关系 着他生活是否幸福。假如一个孩子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无疑他是幸福的。假如一个孩子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那么伴随他的 必然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

可见,人际关系状况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人际关系的困惑,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构成很大的冲击。在对 北京市近2万名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人际关系处于敏感状态的中学生就占三分之一。既然这么多孩子存在 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说明这种状况所显示的后果已经非常严重。我们不妨听听他们心中有些什么困惑;有的同学感觉自己总是不自觉 地在把同学分成三六九等,比如学习拔尖的、成绩平平的和成绩落后的。而为自己是属于落后的群体;有的孩子每次和学习好的同学说 话时,总感到有些不自在,甚至有时感觉自己是小丑;有的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可是见了人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就很少与人交谈; 有的孩子希望能使别人更快乐,但是却觉得自己的成就不大,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有的孩子总是渴望能与自己喜欢的女生说几 句话,做个朋友,可是见了女生的面就脸红,原来想好的话当时就全忘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且手脚不知道往哪放,等等。

要使孩子们从根本上改善人际关系,父母在家教中必须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在教育子女中让孩子们善于与 人交流,并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所以,家长们要积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2.朋友是孩子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朋友则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孩子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来自于父母,也来自于身边的伙伴和 朋友。如果父母不仅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还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友氛围,这对孩子的未来而言,则会受益终身。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是力量,朋友便是财富。

在人的各种基本生活技能中,学会如何建立及保持友谊,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对家教的科学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 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根本,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家庭凝聚力的源泉。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个孩子一生的个人发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首先要参与集体活动,并通过集体的认可,随后再通过比以往更多的独立性行为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 己。在孩子这一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到集体中,学会与大家和谐相处,找到自己的友谊。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自己工作又忙,除了在学校,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

有些家长怕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出危险,所以要求孩子一放学就马上回家。其实这种指挥型、封闭式的教育是不符合现在这个开放的 社会的要求的,也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要求的是善于与人打交道、社会活动能力强、能较快适应环境的 人。如果孩子从小交际范围就很狭窄,是不可能很快做到这一点的。美国哈佛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孩子成长的 基础是智商,而至关重要的却是情商。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存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在现代社会,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而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关系,容易眼中只看到自己,所以,培养他们与 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父母则会说,孩子还小,不会分辨是非,放手让他自己交朋友很可能碰上坏人,这样孩子会学坏的。所以他们在无形中就给孩 子罩了笼子,孩子就像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虽然不愁吃穿,但实际上从身体到精神都处在一个孤独的境地。俗话说:“要交朋友,先 认好人。”如果家长总是灌输“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这样的观念,孩子就难免产生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样是很难找到朋友的。因 此,父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学习和成熟,而不是始终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伞之下。

很多父母大多信奉这个准则:“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对孩子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尚未成 熟,言行容易受周围的同伴影响的孩子来说,不良的朋友确实会让孩子学到许多恶习,难怪不少家长对于子女结交的朋友非常紧张,非 常关注。

但家长不能因此而限制式反对孩子与人交往,这样的后果同样是极为有害的。

生活中,常听到孩子不满地诉说:“爸爸妈妈不给我一点自由,连交朋友的事也要管。”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 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了保证下一代的良好素质,应当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常与小朋友们接触打交道的孩子社交能力强,因为小伙伴们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孩子常常可以从其他 孩子身上学到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并有意无意模仿学习他人的行为方 式与性格特点。

现代社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常把孩子乖乖听话作为好孩子的标准,现在,这个概念已经陈旧。从孩子的生长发展的情况来看,从小培养具有既有独立 自主意识,又能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心理素质和生存技能才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教育观念。

从社交的角度出发,父母要发展孩子结交朋友或维持友谊的能力,以锻炼他的社交能力,让他从小学会善于与人相处,善于建立人 际关系。

一个孩子如果会欣赏、赞美他人,能和颜悦色地接受批评,懂得如何调解和他人之间的冲突,一定很容易交到朋友,赢得友谊。

当孩子在社交场合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状况时,千万不要当场让他难堪,事后再与他谈,指出他应怎么改进和妥善处理对待。

如果作为家长老爱挑剔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这对你的孩子和他的伙伴很难建立良好的友谊。父母要为孩子多制造一些让他结交朋 友的机会,像加入球队或街区社团活动等。对于孩子和伙伴之间的争吵甚至打架,作为大人,不要大惊小怪,太在意,因为他们之间有 争吵,也是正常的,过后他们也许就会好起来。做父母的如果太在意,反而会使他们的感情和友谊难以恢复,甚至影响家长与家长之间 的矛盾。

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的交际范围创造适当的良好氛围和条件,最好是让他接触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朋友,这样他的视野才会广阔 ,能得到不同的文化知识,为人处事方式也会多样,与人交往的心态才会健康,不至于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带有狭隘的某种偏见。

由此可见,在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中,父母适当的干预是很重要的。自然健康的交往对孩子的成长就像阳光对于花草一样重要,而只 追求吃喝玩乐的朋友则会给孩子前进的方向罩上一层迷雾。所以,就慎重为孩子选择交往的对象。其实最好的着眼点就是交往对象的文 化水平,尽管有时孩子在判断这一点上有一些困难。

一般家长认为的好孩子,大多是温文有礼,成绩优异、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衣着整齐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子女能够交到这样的朋 友,对孩子一定有好的影响。可是,小孩子们选择朋友,往往有他们的择友观,如果父母自做主张地为他们选择,只会令子女反感。

交朋结友是不能强迫的。一般来说,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知识和能力不平接近、经常见面的,往往可以非常容易结成朋友。而父 母干涉子女交朋友,是害怕他们交错朋友,以致误入歧途。因此,帮助孩子认识益友,使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是父母的责任。不 过,对于子女选友的权利,也不能忽视。让孩子自由地选择朋友,以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3.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去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并表现出独立性强,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当孩子发生问题 时,家长应尊重孩子和他的朋友不得任意干涉,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解决所发生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产生摆脱束缚和依赖、向往独立的想法。出于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能早日迈向成人的社会 ,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应当是尊重的。

在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允许让孩子独立处理与其它人的关系。

王朋的父亲在他考入市重点中学后,从国外给带来了一套珍贵的纪念币作为礼物送给了王朋。后来,王朋在朋友那里发现了一套篮 球明星片,非常眼馋,就用这套纪念币换了那套明星卡。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错误极不等价的交换。后来,爸爸发现了这个交换,感到非 常生气。

但出于对孩子的尊重,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他讲了这套纪念币和明星卡的意义比较,并且说,“只要你喜欢,那就保留着吧,对 你以后也许是个经验。另外,再发生这样的事和父母商量一下可能更好。”

交换礼物是孩子自己的决定,无论他成熟与否,家长都应当尊重这个决定,既然礼物已属于孩子,他应有权利决定如何安排这份礼 物,父母无权横加干涉。的确,王朋应该从这个交换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是家长从不同角度处理了这件事情,既表现对孩子的尊重,也 教会他应该学习生活知识。

尊重孩子,意味着家长将孩子看成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有权利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做出决定。尽管孩子还未成年,他们的体力、智 力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从而有可以对一些事情和处理有失妥当。但是,只要是孩子自己范围内且不影响他的成长或对别人造成损害 的事,父母都不应该横加干涉,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用引导的方式来施以影响。

所以,当父母和孩子意见相悖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在沟通中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尊重,不要打击他自己独立处 世的能力,而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对问题的分析中,使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提高对事务的决断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到3岁时就开始想交朋友了,需要小伙伴,这就是他们的社会性的萌芽。

一个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母亲怎么哄他也无济于事,如果这时过来了一个小朋友逗他玩,他立即就会破涕为笑,这是因为小伙伴 们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共鸣心理”,他们能相互接受对方的影响。

伙伴们的关系和母子关系不同,他们之间完全是平等的,他们是要求友谊、信赖和合作的。这一关系等他们长到5岁时就显得更为重 要了,这时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游戏集团”和“领袖”了,小伙伴们相处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他们会在这 里逐渐地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也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是肯定无法与其他孩子交往的,他们要 严格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要是谁违背了法则他就会被排挤,不受伙伴的欢迎。

这样,他们就会逐渐从“自我”的思想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也会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往往都是十分密切的,它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了整个社会心理的需要,从这里他们发展 了一种独立性和社会性,增强了那种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他们以后的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长们要尽量支持孩子和别的孩子共同玩耍,一起活动,特别是当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了争执或打架的时候,更不该感情用 事,过早地干预。其实孩子们打架是难免的,如果他们在打架中碰了钉子,他们就会意识到相互之间应该多忍让,考虑一下他人的不同 意见,为了使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他们很快就会解决这些纠纷,重新言归于好,从而获得了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参加社会生活,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孩子们只有接受了社会,才能够了解他人,才能了解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也就是通情达 理,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4.孩子不善交友,父母应当加以引导

有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影响和性格的差异,与人交往时亲和力较差,不善于与朋友交往,虽然他们也渴望有朋友,但在交友过程中时 时碰壁,给孩子带来苦恼,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朋友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