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的交友往往是凭直觉和纯洁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参与自然的集体的异性之间的交往,要 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 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家长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做是“早恋 ”,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家长要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用平常心态对待异性朋友,控制性冲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 。有人认为只要女孩愿意,男孩不吃亏。实际上,那是人品问题,男孩一旦放纵自己,不仅给女友带来灾难,同时也使自己的产生强烈 的罪恶感。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呢?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应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也不该过分亲昵;不可过分卖弄,也 不应过分严肃;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得体,态度要稳重,不在异性同学面前说一些难听的粗话、脏话,以免使对方产生一种轻浮、不严 肃、不庄重的感觉。家长们以下面这四条原则教育引导孩子,就有助于孩子正确的与异性交往。
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补充因性别差异带来的体能、性格、性别角色的不足。
胸怀坦荡,平等宽容,以诚相待。
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
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 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7.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父母尊重孩子,应当包括孩子自己选择朋友。与自己的伙伴们交往,每个孩子都有选择自己中意的小朋友这个权利,家长不应该进 行干涉或限制,并人为地给孩子设计交友的范围与模式,而忽视孩子自己的要求,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很多父母既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朋友,而抱怨孩子和那些家长们不喜欢的孩子交往。
这些家长经常忘记了要尊重孩子们的不同类型和个性,而竭力迫使孩子们符合同一种模式。
如果这些父母有一个符合他们梦想中的模式的孩子,他们就会感到无比欣慰。然而实际上,有些孩子很安静、内向,而有一些孩子 却很活泼、外向;有些孩子喜欢大众化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些孩子则独钟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家长应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真正需要上 ,帮助孩子,尊重孩子,并鼓励他们与朋友们和睦相处。
家长首先应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但要引导孩子交思想健康的朋友,远离已经走上歧路的孩子。
如果担心那些家长们不欣赏的孩子做了自己孩子的朋友,会对你的孩子有负面影响,只用孩子们的行为并没出界,那就该注意到这 种友谊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同时注意提醒你的孩子提防负面影响,而且正面的东西去影响对方。
如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打架,认真听孩子的理由,但不要干涉他们之间的事情,相信孩子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同时,家长不要为孩子的朋友数量而忧虑:有些孩子喜欢交一个最知心的朋友,而另一些孩子则喜欢有一大堆朋友在身边。
还要事先预见以下情况的出现。
对那些交朋友很困难的孩子,尽可能地帮他们到孩子多的场所去,像去公园游玩、参加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等。
按照孩子的意愿,随便他们穿什么衣服,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因为觉得穿着不得体,而在同龄人中陷入尴尬境地。
让自己的家成为一个孩子的乐园,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有安全感、充满爱、相互尊重的气氛,并且喜欢充满欢乐和童趣的活动场所。
这里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和一些你不认同的孩子交往,那么就要审视一下你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你是否过于控制孩 子,而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就用交家长不喜欢的朋友来证明家长不可能控制一切?或者孩子受到家长的评价,感到家长不信任他 们的交友能力,而伤了自尊,就结交家长不欣赏的朋友来回击你?
因此,父母一定要信任你的孩子和尊重他们的朋友。欢迎孩子们选择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即使家长并不喜欢这些朋友。
孩子们也许会根据家长对他们的朋友的态度,来决定他们对朋友的态度,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怎样对待朋友,就应当给他们作出表率 。
一般来说,孩子们不会去管朋友是怎样的人、品行如何,他们往往会找那些有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朋友。把一个爱好足球的孩子 送入喜欢跳舞的人堆里,他还是会去找那些喜欢足球的朋友,因为他们在谈论怎样守门,怎样助攻,以及如何防守上,都有话可说。大 人不是也一样吗。我们参加一个聚会,不是也会去寻找那些志趣相同的人,而拒绝和那些话不投机的人呆在一处吗?
有时,十几岁的孩子觉得没有朋友的生活也很好,而我们却过分强调朋友的重要性。以为没有朋友的孩子就会孤独、不舒服,因为 他们“应该有朋友”,而我们却忘了自己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在对比中,每个孩子会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保持 自己的优势,吸收朋友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因此,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方式选择朋友,并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
(1)平等互利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孩子在与朋友交往中,同样也需要平等相待、互助互 利,只有这样,友谊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2)相互理解相互理解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言行能够得到对方的接纳、赞成或支持,从而引起双方看法、意见的一致和情感上的共 鸣。
(3)真诚守信真诚与守信是朋友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这条原则也非常需要,从青少年时起,就应该培养人 际交往中的这种良好的品质,长大以后在涉足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才能更好地拓宽领域、广交朋友,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4)豁达大度豁达大度、心胸开阔,是朋友之间交往和建立友谊的另一个要素。处在青少年时期,在人际交往中逐步培养自己豁达 大度、心胸开阔的气质,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是十分必要的。豁达大度、心胸开阔,指一个人具有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量和较深的涵养 。
(5)目的正确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交朋友要有真诚的情感付出,以真心换真心才能交到好朋友。对不同文化阶层的孩子,自己的孩子 希望与他们交往,目的是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同伴之间真诚的友谊,避免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因缺乏同伴产生孤独感,有利 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物质上的一些东西或是别人对他的“吹捧”,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8.父母要警惕孩子滥交“损友”
孩子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因此往往会交到一些不良的“损友”,给孩子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坏的影响。 此时家长既不能强加干涉,这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又不能放任不管,这会导致孩子的失足以致对未来一生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家 长如何去做呢?
孙毅同学刚上初中二年级,交了几个同学朋友后,常把他们带到家里玩。那几个男孩缺乏教养,吵吵闹闹,口吐秽言,有一次孙毅 的父亲还发现他们竟在家里抽烟!父母虽训斥了孙毅几次,但并不见效,孙毅和朋友们不再到家里了,却又常常出去一起玩。父母对此 很担忧,怕孩子跟别人学坏。
这种情况,其他家长也常遇到,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这样的孩子呢?
从道理上讲,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自己能选择他们的朋友。家长应当尊重孩子,反对强制,自由交往是孩子的民主权利。
一般正常的孩子都有一些朋友,有些是良友,另一些则是损友。孩子们并不像父母那样惧怕与父母不赞许的孩子来往。孩子经常带 回一些叫父母讨厌的朋友,如欺软怕硬的孩子,爱吹牛的孩子,或者难以容忍的有着各种坏毛病的孩子。一般说来,孩子的道德感主要 在一二岁定下来,这时候,坏伙伴的影响也不能改变孩子已形成的性格,他们基本上已能分清诚实与虚伪,会选择自己的朋友,但也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孩子受顽皮的同伴或轻浮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不同,才把他们吸引在一起),有时会 幼稚地自吹自擂;有时候,他们还会把某些完全不正派的行为,认为是富有个性的表现,他们会试着模仿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虽然孩 子自己的本意并不喜欢也不想因此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
这时,父母有必要做一些调查研究,了解自己孩子选择朋友的真正原因。有时一个孩子需要有机会与个性不同的孩子交往,以弥补 自己的不足。例如:孤僻的孩子需要较开朗的朋友;过分受到保护的孩子需要自主性较强的玩伴;胆怯的孩子需要和较勇敢或富于冒险 精神的孩子在一起;幼稚的孩子能从和比较成熟的玩伴们的交往中得到益处;受幻想的孩子需要更平凡一些的孩子影响;霸道的孩子可 以由强壮而不好战的玩伴来矫正。父母研究的目的,是使孩子和不同个性的朋友在一起相处,并鼓励他们之间建立相互矫正的关系。
一旦孩子滥交朋友发展到了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益影响时,父母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阻止他们的交往,使他们能更快地摆 脱那些坏伙伴(至少是些品德不良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防止那些引诱犯罪的孩子,成为支配你的孩子占支配地位的“朋友”,因为他们的丰富的“经验”,可能在学校或邻里 以“英雄”的身份和不易识别的典型出现,允许孩子有权选择他的朋友,而家长又要负责保证他们的选择是有益于他们,这就需要采用 细致核对和平衡的方法。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感到他的朋友在家中会受到欢迎。孩子和他的朋友在家中相处得越融洽,就越不可能去外面寻求刺激。这就为 孩子交友打下健康的基础。对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对他朋友的直接指责,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反对;而间接的、巧妙的批评则要有效些 。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孩子常闯祸,你和他在一起可要注意!”
如果孩子继续与那个不讨人喜欢的朋友交往,父母可以制订一个严格的作息制度来限制他们,并告诉孩子,这是你规定中的一个条 款,希望他能严格遵守。
最后,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及时发现可能使孩子误入歧途的需要(刺激、冒险、名声、感情归属)。安排适当的活动和家 庭会议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以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要告诉孩子,尽管他有权利和他选择的朋友交往,但绝不能允许他们干违法的事。如果孩子的行为冒犯了他人的权利,那么做 为监护人的家长理应必须干涉,因为家长要对他的行为负责。家长更有权阻止一位不会尊重人的孩子出入自己的家。
当上述的这些方式都不能阻止孩子的行为时,就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隔离,如让孩子到亲戚家或让孩子转学等等。严厉的惩 罚之后,积极引导的教育措施要随之跟上,而这一点已是当前家教中长期以来所疏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