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与战场上的排兵与布阵一样,需要长远性的、全局性的、关键性的、权变性的战略谋划与战略管理。可以说,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兴衰成功关系极大:战略成功,则企业经营成功;战略失误,则企业经营失败。所以,优秀的企业家总是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战略谋划:企业的生存之柱
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制约着一系列企业活动顺利而健康的展开,谋求着长远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最优化。它是企业稳健发展的保证和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善于战略谋划: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顾名思义,战略就是作战的谋略。我国权威辞书《辞海》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诠释战略一词时说:“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它来源于希腊语的stratagia,也是一个与军事有关的词;《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第三版)定义战略一词为“军事指挥官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称战略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军事家们对战略一词当然有自己的见解。著名的德国军事战略家冯·克劳塞维茨说:“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另一位著名的德国军事战略家毛奇也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位统帅为了达到赋予他的预定目的而对自己手中掌握的工具所进行的实际运用。天才的战略家毛泽东也曾经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东西。”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战略一词后来被人们广泛地用于军事之外的领域,人们又逐渐赋予战略一词以新的含义。因此《辞海》又说,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将战略思想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就产生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
一般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宗旨和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谋划。可见,企业战略也就是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企业战略的设计、抉择、实施等管理活动的综合。
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将眼光由短期目标转向长期目标,由日常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职能管理转向综合的全局性决策和管理,由此形成了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长期以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重视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能管理,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职能管理是劳动分工思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反映,它使得管理劳动本身实现了专业化,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个局部的管理工作的需要。自从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家们提出职能管理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管理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相形之下,反映企业总体活动和企业最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理论研究则很不充分,显得非常落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提出了企业政策的问题。当时,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卡耐基大学资助了一次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企业家们的意见,以了解学习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应当学习一些什么课程。调查报告反映,企业家们建议商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当开设“企业政策”这门课,使学生可以把从会计、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并且能够运用这种综合的知识分析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这个建议,反映了当时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
到60年代后期,美国大多数商学院或工商管理系都开设了企业政策之类的课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1972年的石油冲击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某种结构性的变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等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日益关注,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所有这一切,迫使企业把经营管理的重点由各种不同的企业政策进一步转向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于是,“企业政策”又被综合性更强的“企业战略”或“企业战略管理”所替代。“企业战略”成为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各种有关企业战略的专著和研究报告汗牛充栋。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们也纷纷从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超脱出来,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己任,将工作重点转向决定企业命运的全局性的高层决策问题。
2.战略谋划的基本特征
所谓战略谋划或战略管理,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
战略谋划的本质,表现为如下四个特征:
(1)全局性战略管理必须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从全局出发去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局部得到最优的结果,保证全局目标的实现。
形象地说,企业的战略规划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作为指导全局的总方针,企业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管理层次之间关系的依据,是促进企业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保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的每一具体计划、每一具体经营业务、每一具体行动措施,都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并服从战略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体现的全局利益,战略职能部门或基层战略经营单位有时不得不放弃本身面临的机会和潜力,甚至作出牺牲。
1942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动员了15万人员,耗资22亿美元,仅用3年时间便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原子弹。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动员了42万人、200家公司和120所大学,奋战8年,耗资200亿美元,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见,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统筹,任何重大事业的成功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2)长远性战略谋划是着眼于未来,对较长时期内(5年以上)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行通盘筹划,以实现其较快发展和较大成长。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任何组织若没有超前的战略部署,那么,其生存和发展就要受到影响。
战略的全局性特征在时间概念上的表现就是长远性,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对未来的设想,特别重要的不是回答未来怎样,而是通过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向来制定我们现在的策略和措施。
因此,没有着眼于未来的企业战略作指导,日常的经营管理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绝不会片面地追求急功近利,绝不会纠缠于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3)关键性关键性又称重点针对性,是指那些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环节。战略讲究的是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找寻敌弱我强的地方下手,或是在敌强我弱的地方防范。实施战略谋划,就是要抓住机会,创造相对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作为企业经营者,就是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把工作的重点、战略实力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和支点上,通过确定关键因素建立起竞争的优势地位。
日本著名战略大师大前研一说:“通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捷径看来是较早地把主要资源集中到一个具有战略影响的功能中,迅速跃入第一流的企业,这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有竞争力的。然后,利用这种较早的第一流的地位所产生的利润加强其他功能,使它们也领先于别的企业。当今所有产业部门的主导企业,毫无例外,都是从果断地应用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基础的战略开始的。”
(4)权变性即指善于随机应变而不为成见所锢囿的适时调整、灵活机动的能力。任何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变换策略,调整计划,修正战略,把战略贯彻于现实行动之中,以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
权变性的客观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深化了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内外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因而,需要重新检验已确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战略谋划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战略管理又可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不同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包含若干步骤。因而,战略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步骤是不断循环和持续的,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分析、规划与行动的过程。这就对战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临新的变幻莫测的国际经济竞争,开拓进取,求变创新,制定和实施适应性应变战略,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3.战略谋划的四大要素
战略谋划的重点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谋求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系统的最优化,使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以及一切经营活动与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相适应。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可以这样说,战略的成功是企业最大的成功,而战略的失误也是企业最大的失误。所以,企业家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
战略谋划是一个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实施执行和战略控制、战略修订与转移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战略谋划是由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等构成的。
(1)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路与观念,是整个战略谋划的灵魂。它包括战略理论、战略分析、战略判断、战略推理,直至形成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是贯穿战略管理始终的战略思维过程,对确定战略目标、寻找战略重点和采取战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指导思想的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①满足市场需求的思想。
市场需求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必须以满足顾客需要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服务为宗旨,求得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呈现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在更大的市场广度上来考虑顾客的需要。
②系统化思想。
这是由企业战略谋划的全局性特征决定的。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就要着眼于全局性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树立整体观点、动态平衡观点和协调观点,把企业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③未来思想。
企业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这也是由战略的长远性特征决定的。战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因而,企业采取任何可能行动,都要考虑对长期发展是否有利,不能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而导致短命。
④竞争对抗思想。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寻求解决事关企业存亡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办法,创造出超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⑤全员思想。
战略就是明确有关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确定行动的总方针,必须调动自上而下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证战略方针的贯彻和战略行动的落实。
需要指出的是,在战略指导思想当中,企业经理人员的高瞻远瞩、创新求实、灵活应变的战略头脑尤为重要。
(2)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以后,就要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对战略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的在一定时间内所预期获得的成果或所追求的期望值。
战略目标是战略谋划构成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指明了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只有明确战略目标,企业家才能根据实际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正确安排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表,恰当地指派任务和责任。不确定企业的目标,企业就会迷失方向。
受经济环境、产业分布、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企业战略目标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既有经济指标,又有社会责任;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既有总体性目标,又有功能性目标。一般来说,战略目标可分成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目标如维持稳定,获得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把本企业办成本行业、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优秀企业等。定量目标如利润总额及增长率、市场占有率、资金收益率、销售总额及增长率、股票价格及股息红利率、新产品开发数等。
在确定战略目标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使战略目标明确、具体、先进、可行,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
(3)战略重点所谓战略重点,就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发展薄弱需要着重加强的项目和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问题。
战略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战略重点,战略目标的实现就要大打折扣。
战略重点在“战术”上则表现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采取重点针对性措施,实行资源重点配置、组织重点保证、行动重点推进,以实现企业的突破性发展。
随着战略行动的逐步推进,战略重点呈现阶段性特征,必须注意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