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奇的世界
11980800000026

第26章 生死难料的前世今生(2)

萨尔姆斯抓住时机,在执行前向聚集在刑场的人们连连喊道:“那名警察不是我杀的,请你们相信我,我是冤枉的。”同时他还告诉大家,杀死那名警察的真正凶手就是站在他面前的被警察看押着的西蒙兹。这时人群大乱,他们不断地往前拥挤,高喊着暂停行刑,马上审判西蒙兹。负责行刑的指挥官慌了,马上命令行刑,萨尔姆斯一下子就被吊在半空。也许是老天有意帮他,只一瞬间的工夫,奇迹发生了,绳子断了,人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纷纷要求警方释放萨尔姆斯。

指挥官赶紧让人去准备第二条绳子,然后命令行刑者赶快给萨尔姆斯套上绞索,再次执行绞刑,萨尔姆斯又被吊在半空。不可思议的是,绳子各股开始松开,刚好将萨尔姆斯安全地放在地上站着。

这时人们的情绪再也无法控制了,他们认为这是上帝在帮萨尔姆斯,不愿意他死,于是高呼“不能执行绞刑,放了他”。指挥官不顾民众的反对,依然命人将第三条绳索套在了萨尔姆斯的脖子上。这次,绳子就在他头上的地方断了。指挥官这一次真是无计可施了,他赶紧骑着马直奔总督府,向总督报告这件怪事,总督立即下令暂缓执行死刑。

事情过后,指挥官仍然对这件事感到蹊跷,他认认真真地检查了曾经套在萨尔姆斯头上的三根绳子,但是都没有找到可疑的地方。

西蒙兹终于受到审判,审判的结果是因谋杀罪被判绞刑。

萨尔姆斯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幸运地活了下来,如果不是上帝的帮助,那或许就是巧合吧。

两兄弟的死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海岸,有一片地处百慕大群岛和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百慕大三角区。专门从事海洋和航空事业的人,对此谈虎色变,把这一海域称为“魔鬼三角区”或“死亡三角区”。相传,在这里航行的舰船或飞机常常神秘地失踪,事后不要说查明原因,就是连一点船舶和飞机的残骸也找不到。以至于最有经验的海员或飞行员通过这里时,都无心欣赏那美丽如画的海上风光,而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唯恐交上噩运,不明不白地葬身鱼腹。1945年有五架美国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起飞,在飞行训练途中用无线电报告他们遇难,然后信号逐渐减弱消失,救援队也告失踪。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这片海域附近住着两兄弟——埃斯基恩·劳伦斯和内维尔,他们相依为命。不过,他们从来不敢到这片海域来。他们对这片“魔鬼三角区”的神秘事件听得太多了。

但是,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一天,埃斯基恩·劳伦斯骑着一辆车出去办事,当他行至一条大街上时,一辆出租汽车似乎失去了控制,猛地向埃斯基恩·劳伦斯撞来。埃斯基恩·劳伦斯惨叫一声,倒在了血泊当中。当司机惊慌失措地从车上下来查看时,埃斯基恩·劳伦斯已经气绝身亡了。

内维尔闻听噩耗,悲痛万分,他要求严惩肇事者。可是,交警经过一番调查后,竟然找不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只好放了那个司机。这令内维尔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很快一年过去了。就在埃斯基恩·劳伦斯被撞死的那天,内维尔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心里非常痛苦,于是,他想出去散散心,缓解郁闷的心情。于是他骑着车来到了当时兄弟被撞的大街上。非常巧的是,当时那辆撞死埃斯基恩·劳伦斯的出租车又出现在了这条马路上,司机还是原来那个人。也不知何故,那辆出租车竟然又似乎失去了控制,向内维尔猛撞过来。由于事发突然,内维尔来不及躲避,被当场撞死。

就这样,兄弟两人都被同一辆出租车撞死。司机也是同一个人。两次事件发生在相隔一年的同一天。两兄弟死的时候都是17岁。

与幸运相伴的人

斯拉克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退休前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他经过多次劫难,却都大难不死。

斯拉克第一次与死神打交道是在1962年,当时他乘坐的从萨拉热窝开出的高速列车在行进的途中突然出轨,冲进河里,17名旅客当场死亡,而斯拉克却奇迹般地从车窗爬了出来,捡回了一条命。

1963年初,斯拉克得知母亲病重后,为了去探望母亲,他请一个在航空公司任职的朋友帮忙。在朋友的帮助下,斯拉克坐上了一架长途客机。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快要着陆了。在着陆前,意外发生了,机舱后门突然打开,斯拉克被抛出舱外,17名旅客和3名机组人员死于坠机,但斯拉克却掉到干草堆上,从死神的手里逃了出来。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斯拉克平安无事,但随后在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市,他乘坐的巴士冲进河里,车上四人遇难,他游到了安全之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又经历了几次车祸,但每次都没有性命之忧。

后来斯拉克驾车在狭窄的山路上为躲避一辆大卡车突然转向,结果由于车速过快,斯拉克连同车一起掉进了悬崖。在最后时刻,他打开车门,从车里跳了出去,也许是得到了上帝的庇护,他挂到了一棵树上,亲眼目睹自己的小车掉下悬崖爆炸起火。最后,救援队员把他救了起来,心有余悸的斯拉克在车祸三天后,第一次买了一张彩票。

没想到好运再次降临。几天以后,他买的那张彩票中了大奖,他赚了60万英镑。斯拉克激动地说:“这个消息真是太让我激动了,我没想到我的运气会这么好!”斯拉克准备用这笔彩金买房子、车子。不过,他还准备拿出一笔钱来为家乡建一座新礼拜堂。他说:“这么多年来,正因为有了上帝的庇护,我才能够躲过一次次的劫难,并且有了这样的好运,我想做点事谢恩。”

被撞死的人

一战期间,间谍彼得·卡尔平受命潜入法国。为了掩人耳目,顺利搜集情报,他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不久,卡尔平被人告发,法国情报部门马上将他逮捕。被逮捕后的卡尔平一直不肯交待己方的情况,更不肯交待他已经获得的有关情报,于是,法国情报部门对他采取了强硬措施。

卡尔平在受尽折磨以后,就将自己的情况老老实实地交待了。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少受些折磨。而且,如果他交待了,也许对方还能将他释放。但是,他的美梦落空了,法国情报部门并没有因此就对他仁慈一点。

同时,法国一直封锁他被捕的消息,使别人认为他还在法国工作。法国人没收了卡尔平的薪水,直到他设法逃出去为止。

一个法国官员用没收卡尔平的薪水买了一辆车。这辆车造型、款式都非常不错。这个法国官员非常喜欢这辆汽车,他时常开着这辆车出去散心。这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开着这辆车出门了。虽然天气非常好,但是他心绪不宁,思想老是无法集中。就这样,在一个拐角处,这位官员由于刹车不及时,竟将一个路过此地的人撞死。这个官员赶快下车查看,他惊讶地发现,这个被撞死的人不是别人,恰巧就是彼得·卡尔平。

偏离轨道的子弹

1967年7月日早上,美国的布鲁克林城外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位名叫娜沙·麦克尤芬的17岁少女,驾驶着一辆卡罗马轿车正以每小时45英里的速度向前疾驰。

时40分,娜沙的车子驶过波洛米海滩,刚要驶向岔道时,她的头部挨了重重的一击,顿时歪倒在驾驶座上,不省人事。轿车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像一头发疯的公牛般冲向了公路旁的灌木丛中……一位上班的工人开着汽车从后面赶到,他叫来了一辆救护车,把姑娘送进了医院。医生采取了一切急救措施,但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10时15分,医生宣布娜沙·麦克尤芬死亡,死亡鉴定书上写着:死者左脑部有一个小弹孔,系来复枪子弹袭击而亡。

这个案子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探长西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出事地点转了三天,也没有找到那颗罪恶的来复枪子弹壳!他们对医生所下的结论表示怀疑,因为娜沙驾驶汽车以每小时45英里的速度行驶,即使是枪法再准的人也很难从车外准确地将娜沙的头部击中,除非凶手的车子与娜沙的车子同速并行。而据那位救过娜沙的工人讲,当时公路上没有看到其他车辆,只有他的车子在姑娘的车后行驶。再说,娜沙车子的所有车窗都关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损坏的痕迹,如果医生所下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车前的反照镜可能是子弹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凶手是从姑娘轿车的左前方向她射击的,而轿车的左边是茫茫的波洛米海滩和一望无际的波洛米海湾……总之,可能射出子弹的地方实在是少得可怜,凶手是怎么射到她的呢?西德曼一点头绪也没有,他无可奈何地对同事们说:“伙计们,这个案子非常棘手,看来只有把持有来复枪的人都抓来审问了。”

“不会吧,探长,布鲁克林城里有三百多万人口,持有来复枪的人少说也有三万人,难道把他们都抓过来吗?”侦探们不满地问道。

西德曼两眼盯着办公室墙上的布鲁克林城大地图,他朝地图的下半部任意一指,大声说:“就从这里开始搜查吧!”

“这样行吗?”侦探们疑惑地问。

“不知道,但我们不能放弃。伙计们,加油吧!”

西德曼手指的地方是布鲁克林城的雅各布斯区域,它位于出事地点前面约一英里处,子弹是绝对不可能从那个方位射来的。侦探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但又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一场漫无目的的搜查就这样展开了。

第二天上午,两名侦探踱到莫比尔车站,车站办公室里有个中年男人正在算账,他叫西奥多·迪利塞。

“喂,你家里有来复枪吗?”侦探们例行公事地问。

“来复枪?哦,对了,有一支。”迪利塞答道。

“那你知不知道,有个叫娜沙的女孩被人用来复枪给杀了?”

“知道,报纸上都登了。唉,真是可惜,这么年轻就死了,她和我还做过邻居呢!”迪利塞惋惜地说。

“她和你做过邻居?”

“是啊,那是住在北坤斯的时候!所以,所以我总觉得,娜沙的死可能与我有关。”

“啊,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两名侦探瞪大了眼睛。

迪利塞将账册慢慢放下,向侦探们讲述了这样一段经过:六月底,迪利塞和其他两个人合买了一条船,打算利用假日到洛克韦海湾去捕鱼。同时又买了一支来复枪,用于应付海上突发事件。7月日是个捕鱼的好天气,他们的船缓缓驶出海湾,进入了海洋。

突然,迪利塞看见一只啤酒罐头漂浮在七号浮标旁,于是举枪便打,一枪命中。他非常得意,又对着那只罐头补了一枪。

第二枪并没有将罐头击中,子弹“扑”的一声朝北飞去,以离水面约四英尺的高度越过了洛克韦海湾,又以同样的高度飞过沙滩,穿过洼地和波洛米海滩的芦苇丛,越过停车场和环形大道。说来也巧,子弹恰好向娜沙驾驶的轿车飞过来,当它快要接近轿车时,已离小船差不多一里之遥了,子弹的飞行速度有所减缓,如果娜沙的轿车左边的反照镜关上的话,子弹会被撞落下来,然而当时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子弹的余力穿入了娜沙的左脑勺……西德曼探长和他的同事们经过调查取证和模拟实验,证明娜沙的死确实是迪利塞造成的,但是法庭却无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因为这次意外事故是绝无仅有的。

复仇的大象

197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地中海舰队的水兵史蒂斯、米尔特和拉杰索利用假日休息的时间来到英国伦敦的国立动物园游玩。

三个人兴致勃勃地逛了一圈后来到大象馆前。远远地看见许多游客正在观看一头大象表演“接球”。

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把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塑料球扔过去。大象就用它那长长的鼻子把球托起来又弹给抛球的孩子。

孩子们不停地蹦着跳着,场面十分欢快。史蒂斯觉得非常有趣,便对两个好朋友说:“那边挺有趣的,咱们也过去看看!”

三个人有说有笑地挤进孩子们中间观看大象的精彩表演。

突然,大象的眼光落到三个水兵的身上。它马上停止了表演,浑身颤抖起来。一会儿,大象猛地大吼一声,喘着粗气,向三名水兵猛冲过去。

离大象最近的米尔特首先被大象甩开的长鼻子卷了起来,然后举到空中,随后狠狠地向地上摔去。米尔特当场毙命。

游客们顿时慌乱地四处逃散。大象径直向史蒂斯和拉杰索冲来。他俩见状扭头就跑,奔跑中,拉杰索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正在这时,发狂的大象追了上来,又用长鼻子把拉杰索高高卷起。

拉杰索四肢乱蹬哇哇大叫。这时大象把他向空中一甩,只听“啪”的一声,拉杰索也在瞬间毙命。

大象仍然不肯罢休,又拼命追赶史蒂斯。

“大象伤人了!”人群中有人大喊起来。

此时场面十分混乱,惊叫之声不绝于耳。这时,一个大胡子警察跑了过来。他使劲地吹着警哨,示意大家迅速离开。

大象的饲养员肯迪巴利闻声赶来,很快就将大象制伏,拖进了象舍。

正在动物园里采访的记者特仑特闻讯赶来,他找到肯迪巴利问道:“请问,这头大象一直很凶吗?”

肯迪巴利赶忙摇摇头说:“它平时一点都不凶,相反还挺温顺的,而且领悟能力特别强,不论教什么内容,很快就会学会。”

“那它今天为什么变得如此凶恶呢?”特仑特又问。

肯迪巴利回答:“我也不知道。不过今天这事很蹊跷,它要伤害的对象是这三个水兵。难道它认识这三个人?”

特仑特忙问:“我听说还有一个水兵活着。那他现在在哪?”

肯迪巴利用手一指,说:“就在那边的园长办公室里。”

特仑特赶忙跑到园长办公室里,只见那位幸存的水兵正坐在那儿瑟瑟发抖,苍白的脸上布满了汗珠。

特仑特走上前去,询问出事的经过。史蒂斯精神恍惚,语无伦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平静下来。

特仑特问道:“你们以前见过这只大象吗?”

“没……没有见过。”史蒂斯说。

“那么,那头大象见了你们之后为什么那么激动呢?并且还不停地追赶你们。”特仑特又问。

史蒂斯一挺,吃了一惊,说:“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

特仑特笑着点点头,说:“你再好好想想。”

史蒂斯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猛然间,他转过身向园长问道:“您能告诉我这头大象是从哪儿运来的吗?”

园长想了想后答道:“马耳他。”

“马耳他,马耳他!”史蒂斯念叨着,呼吸越来越急促。之后,他无力地垂下脑袋,失声痛哭起来。接着,史蒂斯就说出了一段他们与大象偶遇的故事。

那是三年前的一天,史蒂斯和他的两个水兵朋友正在马耳他的码头上闲逛。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大铁笼子里装着一头大象,听说是要运往一个动物园去的。当时,他们闲着无聊,就拿这头大象取乐。

不曾想,这头新捉到的大象,很不欢迎他们的这种做法,它愤怒地从鼻子里吹出一股热气,险些把拉杰索掀倒。这下可把他们激怒了。拉杰索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根铁棒,对着大象的屁股狠命地抽打起来,痛得大象“嗷嗷”直叫,而他们却笑得前仰后合。他们还觉得不够刺激,又把大象的食物统统扔到了海里,还用铁棒猛击大象的鼻子。直到大象的鼻子里流出了鲜血,他们才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