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奇的世界
11980800000037

第37章 奇妙的历史现象(2)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北宋,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关系。

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后世许多人认为,赵匡胤的死与其弟赵光义有很大的关系。据说当时赵光义在宫里睡觉。按照常理来说,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赵光义在太祖死后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杀太祖之说。

赵光义在位22年,死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即宋真宗。以后北宋又历经了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六帝,他们都是太宗赵光义一脉。

北宋被金国所灭以后,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赵构逃至南京即帝位,建立南宋。高宗赵构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不久,他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轻易即渡过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之内即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之广大地区。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虽然赵构纵情享乐,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死之前将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昚,即宋孝宗,孝宗后有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卫王赵昺,他们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

赵构为什么要将帝位还给太祖的后代呢?即使自己无子,也可以传给太宗一脉呀。究竟是自愿的,还是巧合,我们不得而知。

都被外族所灭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外族所灭,投降后,皇帝和皇族都被掳往北方。

北宋是由后周将领赵匡胤建立的。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公元960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部下黄袍加身,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后来,北宋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祐年间(104年~1094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北宋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公元1126年,金国灭辽后,便决定向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强大的金国军队很快打到了宋朝京城开封。宋徽宗非常恐慌,赶忙退位,让太子赵桓继位,自己则逃到南方的镇江去了。宋钦宗即位,年号“靖康”。抗战派李纲主持开封事务,得到军民的支持,士气一时十分高涨,金兵败退。金兵北撤后,北宋统治者以为万事大吉,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再次南侵。这时,控制朝政的是主和派,他们根本不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一心只想求和。没过多久,开封陷落,宋徽宗与宋钦宗皆被俘。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室贵戚等3000人全都带往北方。当时的开封城几乎被席卷一空,北宋王朝也从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金朝在靖康之变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蒙古汗国灭金后,成为南宋所面临的更强大的敌人。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六岁的宋恭帝及太皇太后等人被掳往北方。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力量,陆秀夫背着六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明清两朝的相似之处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最强盛时,影响力更是波及非洲东岸和整个亚洲。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对外称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关于这两个封建王朝,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相似之处:

1.都是打败了异族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1356年到公元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结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9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质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2.都有三位皇帝没有后代。

明朝有建文帝、明武宗和明光宗三位皇帝没有子女,清朝有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位皇帝无子嗣。

3.都在建国之初的时候遇到叔父的威胁。

明朝建文帝被叔叔朱棣赶下台。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建文帝帝位,杀方孝孺等人。

清朝顺治皇帝一直生活在叔叔多尔衮的阴影下。顺治五年(164年)十一月,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吻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1655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

4.政权快灭亡的时候都是皇帝无子,帝位兄弟相传。明朝是明熹宗传给弟弟崇祯帝,而后清是同治帝传给堂弟光绪帝。

明熹宗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162~175年在位,死时年仅19岁,无子女,而后帝位传给了堂弟光绪。

5.国家都亡于内忧外患。

明朝是在国内李自成和国外后金的联合夹击下灭亡,而清朝是在国内孙中山和国外八国联军的联合夹击下灭亡。

祸与福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了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千米,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中国历代最大。但是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地落后于西方。清朝末期,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及日本的侵略抵抗不力,大多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耻辱。

清朝前期的皇帝都是一些有为之君,在这些皇帝当中,与天花有深厚渊源的就有二位——顺治和康熙。

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即皇帝位于武英殿。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处理朝政、主持军国大事十年,政绩颇多。1661年,顺治因生天花病倒在床,不久死去。

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他出生没有多久,就赶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只是脸上留下了并不好看的麻子。后来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公元1661年,康熙继位,年仅岁。1669年,康熙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

顺治与康熙,一个死于天花,一个又因天花而继位,这对父子跟天花的关系是一福一祸。

200年后,清朝已由辉煌走向了没落。这时又出现了两位生了天花的皇帝——咸丰与同治。

咸丰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咸丰也生过天花,为此也留下了一脸麻子。他的儿子同治也是死于天花(这是官方说法,也有说是梅毒)。这两人又是一对父子!

这就是大清朝生过天花的四位皇帝,且一前一后,这两对父子皇帝分别处于清初和清末,时间跨度整整200年!

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女人——孝庄和慈禧,刚好也是一前一后,一个兴国,一个亡国!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而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正是在她的手中,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帝国,沦落到听命于人的地步,沦落为列强们的半殖民地。甚至孝庄和慈禧的皇帝儿子都是因天花早亡!

诗人王勃和李贺

王勃和李贺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他们两人身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1)两人都是27岁的时候身亡。

王勃生于公元649年,而27年后,也就是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李贺生于公元790年,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就因病去世,时年27岁。

(2)两人都在年少之时因诗文而获“神童”美誉。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李贺七岁时已写出了不少很好的诗词文章,七邻八乡都传诵他是个“神童”。这事传到了大家韩愈、皇甫湜的耳朵里。二人决定实地考察一下,来个面试。找到李贺后,他们要他当场作诗,以他俩为题。李贺很快挥毫写了一篇《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诗表达了对两位大文学家的仰慕,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就这样,李贺神童的名声更大了。

(3)两人都是在求官过程中遇到一位皇甫侍郎的帮助,两位皇甫侍郎都是享年5岁。

(4)两人在遇难后都未留下子嗣。

南京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