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本质看,它是人类特有的遗传方式和交往方式,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包括种的繁衍和使初生婴儿进入社会的教育。种的繁衍将生理结构和各种本能遗传给下一代而使人类世代延续。但初生婴儿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经过一定的教育,使他们具备了在人类社会中独立生存的各种本领和能力之后,他们才算进入了社会,才成为真正的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中曾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恩格斯在这里不仅充分肯定了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将其与物质生产联系在一起,共同看作是唯物史观的基础,看作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对物质生产的规律研究较多,对人类自身生产规律,对马克思提出的精神产品生产的规律及其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研究不够。近年来,理论界对人类自身生产规律的研究有所加强,但在研究人类自身生产中,较多地注重人口发展规律的研究,也提出了人口素质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但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通过教育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人,研究还不够。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看,人类自身的生产绝不仅限于”种的繁衍“和人口数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加强教育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人,不断提高人口的质量。把教育真正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环节来看待,从三种社会生产的关系(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的理论高度,来探讨教育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这是当代教育最直接、最突出的功能。较早提出教育经济功能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劳动力的再生产时,也谈到了教育的费用和价值。马克思不仅把教育费用看作生产投资,而且看作是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固定资本“投资。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原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济学论文。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大量调查中抽取了2602份体力劳动者和2307份脑力劳动者的资料为样本,对劳动者经济贡献的因素和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与其年龄、工龄和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其中教育的作用最大。据他推算,如果文盲的生产效率为1,那么受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则分别为1.5、2、4.他还以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工资差别为比率,测算出原苏联1940年至1960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中,有30%是靠提高劳动者教育程度取得的。据此他提出,教育费用是比筑大堤、建电站、修公路收益更大的生产性投资。
比较全面、系统阐述教育经济功能的是美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他于1959年发表的《人力资本--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不久又出版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影响美国教育的社会力量》等专著,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资本分为物力资本(亦称常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他认为由教育、卫生等方面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克服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连续投入边际收益递减倾向,从而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舒尔茨批评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就抱有一种顽固的偏见,认为资本只包括物质设施、建筑物、器材和物质库存等等,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贬低人力资本,抬高物力资本投资固执态度的原因。“他主张建立起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方面的完整资本概念,并提出”理想的投资方式应该是增加那些可能产生最佳预想收益的资本形式“.舒尔茨等教育经济学家还提出了各种计算和测算各类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理论与方法。舒尔茨本人测算美国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为35%,中等教育为10%,高等教育为11%,整个教育的平均收益率为17.3%.据此他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1929年-1957年间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33%,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这一惊人的数字,曾引起轰动并被广泛引用。舒尔茨还告诫人们,”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的才智的进化来决定。“美国另一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通过实证分析也证明,1948年-1982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其中的1/3是由于美国劳动教育水平的提高,约一半是由于技术更新和普及,这同样有赖于工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只有15%是由于增加了资源设备。
(3)各类教育大有可为①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亦称学前教育。一般是指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
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中国政府明确规定:”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同时也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安心生产、工作和学习。“目前有些国家认为幼儿教育负有教育以及对幼儿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补偿和治疗等任务。
幼儿教育的内容,多数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大纲。幼儿教育的要求与内容主要由地方当局或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中国、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等国,则有全国性的幼儿教育大纲,规定了统一的教育要求和内容。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强调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注意实际操作。有些国家正注意研究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各国幼儿教育多数是按年龄分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游戏与活动之中。英、美等国的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开放制度,即不按年龄分班,班的组成灵活机动,如分成绘画劳作场所、音乐场所、自然观察和科学场所等,由有专长的教师指导;每个幼儿学习的内容和程度不一,根据各人的意愿和能力来发展自己。中国1981年10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了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各项内容均按小(3岁-4岁)、中(4岁-5岁)、大(5岁-6岁)班,作出具体规定。纲要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整个生活和活动之中。它还具体规定了各年龄幼儿班每周上课节数和时间:小班6节-8节,每节10分钟-15分钟;中班10节-11节,每节20分钟-25分钟;大班12节,每节25分钟-35分钟。
各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很多,有幼儿园、幼儿学校、保育学校、托儿所,还有游戏小组(班)、游戏场、巡回幼儿园、假期中心或休息中心、露天幼儿园,蹦蹦跳跳室等。此外,还有专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附设于小学内的幼儿班(幼儿学校),专为有残疾的、智力发育不正常的幼儿开设的特殊幼儿园等。中国还有因农业生产和其他需要而设立的季节性、月、周等临时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的设立者有国家、地方当局、群众团体和私人等。幼儿在园时间有寄宿制、整日制、半日制等。中国以整日制幼儿园为主。
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由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多层次的,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各种中级技术人才,以及受过职业训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代职业教育于18世纪末产生于欧洲,它是在进行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了解生产过程工艺原理和不断地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手工业学徒制方式培训劳动力,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于是,生产部门培训劳动力的任务就逐渐为专门的职业学校所代替,各国纷纷设立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教育广泛发展,成为各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些工业发达国家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着重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开办了短期职业大学等,而且发展很快。现在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中等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教育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③业余教育业余教育是指工人、农民、战士、干部、教师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提高的一种教育。在中国,业余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有业余初等学校、业余中学、业余中等专业学校和业余高等学校等。修业年限从几周至几年不等。教学形式有面授、函授、广播、电视、进行自学考试等。业余教育对逐步普及教育,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人,有时便称为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