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50

第50章 调味佳品,“海底牛奶”鲜蚝油(2)

辣椒:去腥解腻,口感出众

辣椒在烹饪界地位很高,它去腥膻、解油腻,赢得了众多喜食者。辣椒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

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在那些地方没有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辣椒里有一种主要由辣椒碱、二氢辣椒碱构成的辣椒素,它产生的辣味在口感上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它不仅有好的口感,而且所含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每100克辣椒含有蛋白质1.6克,比西红柿多0.7克;含脂肪0.2克;含碳水化合物4.5克,比西红柿多2克;含钙12毫克;含磷40毫克;含胡萝卜素1.65克,含维生素C105毫克,居多种蔬菜维生素C含量之首。此外,辣椒中还有隐黄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等物质,这也是辣椒带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辣椒的益处很多,从饮食角度看,由于辣椒素的作用,能够刺激唾液分泌,使人增进食欲,经常听到人说“吃辣椒就多能吃二两米饭”,这是十分形象的说明。辣椒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兴奋,大提精神。从医学角度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这也是低温潮湿地区喜食辣椒的真正原因。辣椒能适应人体的需要,食用后,使人有舒服的感觉。它还可以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消化不良等症。胃寒痛者,经常适量吃点辣椒,可以起辅助治疗作用。经常食用辣椒的人,很少得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

辣椒虽好,也要适量食用。传统医学认为,膳食上应当讲究五味(酸、苦、甘、辛、咸)调和,过于偏爱辣味,易造成脏腑阴阳失调,产生疾病。一是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能,吃多了容易使肺气过盛,耗伤气阴,导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烘热、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上火”症状。二是过食辛辣易加重体内湿热,表现为皮肤痤疮、血压升高、痔疮加重和鼻出血等。

因此,属以下情况者尤其要注意适当减辣:

1.体型偏瘦的人。中医认为,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常表现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过食辛辣,就会使上述症状加重,导致出血、过敏和炎症。

2.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过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状。

3.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证明,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肾脏排泄,对肾脏实质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4.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患者。

附:世界上最辣的辣椒

涮涮辣,属茄科辣椒属植物,是野生小米辣的一个变种。其颜色鲜艳,闻之辣味扑鼻,德宏人称其涮涮辣,又叫象鼻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亚热带地区,与缅甸接壤,过去经常大象出没,据说,因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在了这种辣椒上,辣得大象狂奔不止,鼻子不停的甩动,象鼻辣因此而得名,可见其辣的“过瘾”。

涮涮辣产于我国云南德宏、保山、思茅、版纳及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区,以德宏的辣味最强,种植面积、产量最高。其果实成锥形,果皮略皱,有“疙瘩”状凸起,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或橙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2007年下半年,环球时讯等多家电视台及国内诸多强势网站报道:2007年2月吉尼斯评选,产于印度东部的“魔鬼椒”被认定为目前最辣的辣椒品种。国际权威机构检测显示:每单位“魔鬼椒”中含有超过100万“斯科维尔”辣度单位,达到了辣度的最高级别。它比此前纪录的保持者,美国加州产的红色“沙维纳”灯笼椒还要辣上一倍,而普通的墨西哥青辣椒的辣度只有0.25—0.8万“斯科维尔”单位,我国著名的海南朝天椒的辣度单位大概在15万“斯科维尔”单位左右,还不到“魔鬼椒”的六分之一。国际通用辣度标准(DB/T275—2006)规定:1万“斯科维尔”单位scovilleheatunits,缩写:shu为1K,每10K为1级。媒体只报道印度“魔鬼椒”辣度超过100万“斯科维尔”单位,即100K,超过10级,未报道准确的辣度检测数据,因国际辣度最级别为10级。2006年,德宏潞西“象鼻涮涮辣”干椒送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检测,样品辣素含量19.8148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每单位“象鼻涮涮辣”干椒中含有444.133K,即444.133万“斯科维尔”单位,辣度级别超过10级,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

“象鼻涮涮辣”以鲜果调味为主,将果实弄破,在汤里、水里涮几下辣味就足够了,但也有个别善食辣者敢直接小口鲜食“象鼻涮涮辣”。由于其辣味极强、辛味独特、辣口而对胃肠伤害小,一段时间常有“象鼻涮涮辣”佐食,偶缺一顿便觉荤素无味。

味精:让白水变鸡汁

味精,又名“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和食盐。

味精是人所共知的调味品。它的诞生至今才百余年。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那是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田菊苗化学教授,正吃着妻子准备的可口菜饭。他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用小勺搅动几下,发现碗中只不过是一些海带和几片黄瓜。“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离开饭桌,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地研究。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说:“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顾客盈门。

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发现原来就是谷氨酸钠。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吴蕴初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

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

就营养上来说,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此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及婴幼儿不宜吃味精,因为味精可能会引起胎儿缺陷;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食用味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患者不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

附:味精做法指导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