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58

第58章 古今佳肴,歪打正着“斩鱼丸”(4)

至于烧猪一般的制法是把猪宰杀后在腹部剖开,放入特制烧烤叉撑开,然后浇上热水令猪皮收缩。烧烤可以是逐只放在火上烤,亦可挂入烤炉烤成。烧烤时要在猪皮上刺上小洞,让皮下的油流出。亦可以用猛火烧烤,其间在猪皮涂上油,令猪皮成充满气泡,酥脆的金黄色,即为“麻皮猪”(台湾称脆皮烧肉)。

在广东传统习俗中,烧猪或烧乳猪是各喜庆场合的常用祭品。无论是新店开张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见抬出整只烧猪或烧乳猪作为祭祀用品。切烧猪有时更会是仪式的一部份,待仪式完成后,烧猪便会分给各参予者分享。烧乳猪由于份量较少,而且乳猪放凉后味道会较为逊色,因此在户外举行仪式时,一般多用普通烧猪而较少采用乳猪。但是在广东或香港的婚宴中,烧乳猪仍然是必备菜色。按广东传统的婚礼习惯,新娘出嫁后三天返回娘家探望,称之为“回门”。倘若新娘出嫁时仍是处女,回门时男家会以乳猪或烧猪作回礼。今天的婚礼已不会再传递这种意思;但乳猪仍然被留在婚宴中,并且蜕变成了各项菜色中的主角。香港某些酒家曾流行在乳猪的眼上装上闪动的小灯泡;在婚宴中上乳猪前,先把灯光调暗,然后才由侍应生列队隆重地奉上乳猪。

酥皮嫩肉樟茶鸭

樟茶鸭子是四川传统名菜,早在40年代便已闻名全省。

在成都,有“南路鸭子北路鸡”之说。成都以南多水,北部多山,故南路鸭肥,北路鸡嫩。南路鸭经厨师制作后,皮酥肉嫩,味道鲜美,还有浓厚的特殊香味。此菜就是选用成都南路鸭,用红茶、白糖、绍酒、葱、姜、桂皮、八角等十几种原料精心制作,再经樟木屑及树叶熏烤而成,所以被称作为樟茶鸭子。其皮酥肉嫩,色泽红润,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樟茶香味。

成都市有一家专业腌卤鸭店,老板姓张,人称张鸭子。但张为大姓,偌大一个成都,卖腌卤鸭子的上百家,招牌数不胜数,难辨真假。为了以示区别,老买主才将张鸭子的出售地点加在前面,呼之为“耗子洞张鸭子”。耗子洞张鸭子店主人叫张国梁,1928年就与其父在提督街耗子洞门前卖烧鸭子。1931年迁到当时对面的“江东浴室”门口营业,取名“福禄轩”。第二年父亲去年,他带着两个兄弟将生意撑持下来,是当地有名的老字号樟茶鸭子店。

耗子洞张鸭子店制作樟茶鸭子选细嫩仔鸭,去净血、剔净毛。从翅膀下开小孔,取出内脏。腿用竹签插眼码味,入沸水锅内略煮后出坯。入熏炉以樟树叶和茉莉花茶末烟雾熏之。出炉后入笼蒸巴,再下油锅炸制,使之呈棕红色,取出宰成小块,装盘时盘成鸭形,刷以香油。

吃樟茶鸭子时,一般应配葱酱碟,与荷叶饼同食。荷叶饼为发面蒸成的小饼,口感绵软,味清淡,色洁白,而樟茶鸭子口感酥香,味浓厚,色棕红,与荷叶饼形成视觉触觉和味觉上的反差,再加上葱酱蘸食,更是炒不可言。此外,樟茶鸭还讲究热吃,现炸现吃,这样樟茶味更为浓厚,如果再酌美酒一杯,徐徐啖之,那鸭味确乎与伦比了。

许多中外顾客品尝樟茶鸭子后,称赞不已,说它可与北京烤鸭相媲美。四川名厨访问香港时,不少顾客食用此菜后大加赞扬,说它是“一款融色、香、味、形四绝于一体的四川名菜”,引起各界人士极大的轰动,其名声逐渐传扬海外。

四川厨师多以樟茶鸭子为当家菜之一。1954年,四川厨师范俊康随周总理赴日内瓦,曾以此菜宴客。卓别林吃后,以世界难得之美味称之,还要周总理让他带一只回家与家人共享。孔道生、张德善、陈志刚等四川名厨,五、六十年代赴捷克、朝鲜讲授烹调技术,都曾教授过樟茶鸭子。

五味俱全的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是鲁菜中的一个传统风味名菜。

“九转大肠”出于清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酒店首创,九华楼是济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开。杜氏是一巨商,在济南设有9家店铺,酒店是其中之一。这位掌柜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什么都要取个九数,因此他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九华楼”设在济南县东巷北首,规模不大,但司厨都是名师高手,对烹制猪下货菜更是讲究,“红烧大肠”(九转大肠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别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药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山东的辛辣品: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

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这个佳肴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杜表示欢迎。这个客人一方面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赞美高厨的手艺,当即取名“九转大肠”,同座都问何典?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可与仙丹媲美,举桌都为之叫绝。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流传至今。

水晶肴蹄色雅味佳

“水晶肴肉”又名“镇江肴肉”,亦叫“水晶肴蹄”,是驰名中外的镇江名菜,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及“水晶冷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肉略呈淡红,虽凉而酥烂易化;胶冻透明光滑,故日“水晶”,柔韧不拗口,不肥不腻。此菜上桌时,可根据不同肉质切出不同名目的肴肉,如“眼镜肴”,“玉带钩肴”、“添灯棒肴”、“三角棱肴”等。食之爽口开胃,色雅味佳,配以姜丝、香醋,更有番风味。

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然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误把妻子为父亲做鞭炮所买的一包硝当作了精盐。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准备做鞭炮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缸一看,只见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锅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焖煮。店主夫妇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没想到一个多钟头后锅中却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香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恰巧路过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于是他变成一个白发老人来到小酒店门口敲门。店门一开,香味立刻飘到街上。众人前来询问,店主妻子一边捞出猪蹄,一边实话对大家说:“这蹄膀错放了硝,不能吃。”但那位白发老人把四只猪蹄全部买下,并当即在店里吃了起来。由于滋味极佳,越吃越香,结果一连吃了三只半才罢休。等这老头一走,人们才知道他是张果老。店主和在场的人把剩下的半只蹄膀一尝,都觉得滋味异常鲜美。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店主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为“肴肉”。从此,“肴肉”一直名扬中外。

杭菜一绝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

龙井,原名龙泓。据说远在三国时就被人发现,泉水从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断。传说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块龙形大石头,于是便称为“龙井”了。龙井一带产茶,在唐代已有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不仅饱览了江南风光,还到过不少茶叶产地,品尝了江南各种风味的名茶。据说,乾隆皇帝到杭州狮峰胡公庙饮了龙井茶,赞赏茶味佳美,水色清冽,幽香四溢,便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后来,清乾隆皇帝将茶农进献给他的西湖龙井新茶带回行宫。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大概是受了别的西湖名菜的启发,将龙井茶叶入馔,从而在烹调技艺上进行的一次大胆创造。这个菜,不仅用料别出心裁,火候也掌握得恰到好处。制作时,御厨用油滑锅再下熟猪油后,立即放入上过浆的虾仁,约滑15秒钟,就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同用沸水泡过的新茶一起下锅,用料酒一喷,在火上一颠,就起锅装盘。于是,就出现了“龙井虾仁”这道名菜。

“龙井虾仁”色如翡翠如玉,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极为鲜嫩,成为杭州最著名的传统名菜。

家常美味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一道常见川菜,以鱼香调味而定名。鱼香味的菜肴是近几十年才有的,首创者为民国初年的四川厨师。鱼香肉丝的“鱼香”,由泡辣椒、川盐、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颗调制而成。此调料与鱼并不沾边,它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取名为“鱼香”的,具有咸、甜、酸、辣、鲜、香等特点,用于烹菜滋味极佳。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天晚上,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时候,为了不使配料浪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不是很好吃,怕丈夫回来后不好交待。就在她发呆之际,她的丈夫做生意回家了,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菜往嘴中咽,接着就迫不及待地问此菜是用何做的。女主人意外地发现丈夫连连称赞其菜之美,于是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因这款菜是用烧鱼的配料来做的,所以取名为鱼香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