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甘洌芬芳的泸州老窖
四川泸州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是“天府之国”南部的著名酒城。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屯军泸州古城江阳,适遇瘟病流行。他叫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城南龙泉水酿制成酒,令军民饮之以避瘟疫。到了宋代,这里的酿酒业已经相当繁荣了。
著名于世的泸州老窖特曲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记载,明末清初泸州舒姓武举,在陕西略阳担任军职,对当地曲酒十分欣赏,曾多方探求酿酒技艺和设备。清朝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解甲还乡时,把当地的万年酒母、曲药、泥样等材料用竹篓装上,聘请当地技师,一起回到泸州,在城南选择一泥质适合做酒窖的地方,附近的“龙泉井”水清洌而甘甜,与窖泥相得益彰,于是开设酒坊,试制曲酒。这就是泸州的第一个酿酒作坊—舒聚源,也是现在泸州曲酒厂的前身。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所产曲酒已闻名遐迩。
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泸州大曲酒年产量已达10吨左右,名声传播全国。1915年,泸州大曲酒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国际名酒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从而获得了国际的声誉。1916年至1926年间相继获南洋劝业会,劝业会一等奖章,上海展览会甲等奖状。但在漫长的旧中国,泸州大曲酒的生产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分散的小糟坊组织起来成为今天的泸州曲酒厂,产量和质量蒸蒸日上。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老窖特曲酒1953年即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在全国五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名酒的称号,并获得金质奖章。
泸州老窖特曲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独特风格,闻名古今,畅销中外。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具有浓香、醇和、味甜、回味长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种。华罗庚题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无忧,特曲是尝;产自泸州,甘洌芬芳。”
泸州老窖特曲酒不仅为国内广大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于欧、亚诸国,受到普遍欢迎,特别为东南亚各国人民和侨胞所欣赏,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质量稳定的名酒,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附:
泸州老窖特曲酒,所以具有独特的风格,关键在于发酵的窖龄长,是真正的老窖。老窖的特点是在建窖时有特殊的结构要求,经过长期使用,泥池出现红绿彩色,泥性成软体,并产生奇异的香气,此时,发酵醅与酒窖泥接触,蒸馏出的酒也就有了浓郁的香气,这样的窖就可称为老窖了。随着窖龄的增长,酿出的酒其品质也不断提高。百年老窖酿成的酒才被认为是合乎理想的佳品美酒。据史载,泸州曲酒厂最老的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窖龄,风貌依旧,令人神往,游人莫不以一睹为幸。
五粮液:一滴沾唇满口香
五粮液的故乡是具有“名酒之乡”美称的四川宜宾。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都是当时宜宾地区少数民族的杰作,无不闪烁着古代中国人对酿酒技术的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彝族人采用小麦、青稞或玉米等粮食混合酿制了一种咂酒,从此开启了采用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饮酒的方式而得名,酿时先将粮食煮透、晾干,再加上酒曲拌匀,盛于陶坛中,用稀泥将坛口密封,并用草料覆盖,让其发酵,十余天即成。饮用时,揭开泥封,往罐内注水,饮酒者每人持一根竹管直接从罐内吸饮,一边喝一边加水,直到没有酒味为止。
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唐代大诗人杜甫大约在公元743年到了宜宾,当时的戎州刺史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为他洗尘。杜甫尝到了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酒”了。
在五粮液的酿制工艺成形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当数“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五粮液用的就是“陈氏秘方”。此酒两名,文人雅士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民都叫“杂粮酒”,这就是而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仍在使用。
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了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悠悠盛名,已达一个世纪。
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泸州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沱牌曲酒)之一。它是宜宾酒厂用“五粮配方,小麦制曲,人工培窖,双轮低温发酵,量质摘酒,按质拼坛,分级储存,精心勾兑”的独特技术和悠久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仅在国内驰名遐迩,而且远销国外。
五粮液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
“桂林三宝”之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是小曲米香型的代表。其酿造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被当地民间认可,并誉为“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三花酒,不仅质量上乘,醇香爽口,还在民间流传着美妙的传说。
在今天桂林的七星公园内,有一座似酒壶形的石头山,人们称谓“酒壶山”。传说,过去桂人的酒壶山是能够出酒的。谁家来了客或逢年过节需要以酒设宴,便到酒壶山前折一支桂花,轻轻朝壶的尾部扫一下,壶啤就会流出酒,不过每次只一壶。其实,这么好的仙酒,一壶就足够了。
后来,有个贪心的县官嫌一壶酒太少了,便派人去把壶嘴凿大一点没,这一凿,酒壶山就在也不出酒了。
这县官嗜酒如命,致此无奈,只好另谋酒源,于是他限桂林的酿酒师傅们要在一个月内酿出和酒壶山里一样的味道、一样醇和、鲜美的仙酒来,否则就杀头。
这一下急坏了酿酒师傅,他们愁眉紧锁,一齐望着一个年纪最长的酒师傅。但这位老酒师皱着眉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烟,他考虑,要酿出酒壶山那样的仙酒,头一样就得有酒曲种,又去哪里找呢?
老酒师终于急病了。护理他的貌如天仙的小女儿三花姑娘非常着急,就蒸了条鲤鱼,烧了一碗蛋花汤劝父亲吃,可是老酒师哪里吃得下呢。
这时候,门外有一男一女两个老叫花子敲门讨饭,男的是个跛子,女的是个瞎子。心地善良的三花便把父亲的饭菜端出来,给两个老叫花子吃。
谁能想到那个男的叫花子竟闻闻饭菜,皱起眉头对三花姑娘说:“妹子,好饭好菜没有好酒怎能下饭?”于是,三花姑娘忙舀了一碗酒,给了他俩。
两个叫花子只抿了一口,便生气地说:“这也算酒!”
这时,在屋内病榻上的老酒师听得外面的叫花子如此无礼也火了,起身踉踉跄跄地来到门前说:“树有皮,人有脸,两位老人家,你们也太不给脸了。”
谁知瞎婆子听到这话后,拿起手上的饭罐往屋里一摔道:“给你脸!”两人便走了。那要饭罐里全都是发酵了的汤,把三花姑娘晾在筛子上的酒药全沾湿了,她痛苦万分,只好把酒药拿到灶上烘干。
第二天,她用这酒药帮助爹爹酿酒,嗬!蒸出来的酒,竟使整个村子都飘逸着酒香。老酒师闻到这酒香,顿时病好了,它舀了一杯,咂着嘴品了一下,还真是酒壶山的仙酒味,只可惜淡了一点。这时,有人在门外大喊:“好香!好香!”原来还是那两个老叫花子。老酒师感激之余热情款待他们。
两个叫花子喝了一口酒后,便抹抹嘴说:“太淡了,太淡!”老酒师也叹口气说:“是呀,要不,就比得上酒壶山的仙酒了!”
那跛脚叫花子听后哈哈大笑,用拐棍猛地顿了三下地说:“头花香,二花冲,三蒸三熬香又浓。”说完一拐一拐地走了。
老酒师听了,恍然大悟,把酒又复蒸了两遍。果然经过这样三蒸,那酒就又香又浓。老酒师端着一碗酒轻轻一摇,一连叠的酒花像珍珠般浮在酒面上,经久不散。于是,酒师傅从此也传下了以摇酒确定酒度的习惯。
从此,桂林酒工终于找到了自己烧制仙酒的工艺了,取名叫“三花酒”。后来人们得知那两个叫花子,跛脚的是铁拐李,女的便是何仙姑。由于这两位神仙偏爱桂林山水,便传了这个酿制仙酒的方法给了桂林人。
至于这酒为什么叫成了“三花酒”,有人说是因为摇酒花时,酒花成三叠,所以叫“三花酒”。也有人说是因为酒是三花姑娘父女两人最先蒸出来的,为了纪念他们,才叫“三花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