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决战:淮海战役
12032300000010

第10章 传奇般的何、张起义(1)

一、毛泽东说这是第一个大胜利

1948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电报中,谈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进程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

毛泽东给予了这样高度评价的起义不仅在淮海决战中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起义,就是在整个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也是一次极富传奇色彩的重要起义。这次起义与解放战争中其他几次大型起义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不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某几名将军在一定的道义之心的支配下、在我党派人进行艰苦工作的争取下、在大军压境的客观环境下举行的。而是由我党经过长期的、周密的准备之后,由我党党员亲自领导的、在最关键的时期和地点举行的重要起义。

震惊中外的淮海决战是在1948年11月6日开始的,从这天开始,我华野大军从山东南下。11月8日,贾汪起义成功,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三个半师2.3万余人掉转了枪口,不仅使国民党军队的徐州防御体系被撕开了一个大裂口,而且对国民党军政各界的心理给予了巨大的打击。

起义军队所在的地区在徐州北部,这里正好是与我山东解放区交界之处,正好是我华野大军要南下的必经之处。贾汪起义把东起台儿庄、西到临城的敌百里防区这个必经通道大敞开,我军就可以源源不断无阻挡地通过徐州的北大门大举南下。这为我华野山东兵团在时间万分紧迫的情况下得以顺利进行中间突破,占有阵地,向东阻击黄百韬兵团西逃之路,向西阻击徐州方面向东援救的敌人,实现毛泽东的作战意图,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起到了极为有利的作用。正是因这种关键的时刻、关键的地点举行了成功的起义这一重要性,所以毛泽东会说这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第一个大胜利”。

毛泽东电报中所称的“何”指何基沣,是在1939年任国民党军队的师长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特别党员,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张”指张克侠,他是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高级军职,起义时是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作为在国民党军队中长期担任高级军职的秘密党员,他们的真实身份很久均不为人所知,他们二人在长时期的地下工作中相互也从未发生横的联系,并不知道对方的党员身份。特别是何基沣,他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身份,一直到他去世之后的八十年代才向社会公布。在中国共产党整个斗争史上,如何基沣、张克侠这样的党员、这样的业绩、这样的起义,没有第二个。

二、这是冯玉祥的队伍

凡是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冯玉祥。他是以北洋军阀的将领身份,拥护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的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北军创始人和最高领导者;他当过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曾经是国民党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人物;他又曾经和蒋介石打过仗,而晚年又坚决反蒋;他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在淮海战场上举行贾汪起义的第三绥靖区的部队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旧部,何基沣和张克侠都是当年西北军的将领。

蒋介石为了与冯玉祥搞好关系,曾经与冯在1928年2月18日换帖结拜,成为把兄弟。为兄的冯玉祥给蒋介石的谱书上写的是“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为弟的蒋介石给冯玉祥写的谱书是“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可是两年之后,蒋介石就和冯玉祥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调出其嫡系部队26万人,战役初期冯玉祥曾经处于优势。可是由于蒋介石采取了种种分化拉拢的手段,冯的盟友阎锡山背叛,部下几员大将转投蒋介石,东北的张学良宣布拥蒋,最后冯玉祥战败,西北集团军瓦解,冯玉祥下野。蒋介石和当时主持华北政局的张学良将西北军残部化整为零,编入蒋介石的中央军。

在改编中,几十万西北军仅仅保留了一支全部由原来西北军官兵组成的部队,这就是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为宋哲元,其下三个师长是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二十九军被派到河北通县、蓟县一带布防。1933年3月,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用大刀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血战,一举歼灭日寇1300多人,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寇、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仍然是二十九军。这以后,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其下辖3个军,即七十七军、五十九军、六十八军,军长仍然分别是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这3个军的番号都是有寓意的,都是为了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七军是“明七七”,五十九军是5+9=14,六十八军是6+8=14,都是两个七,所以五十九军和六十八军是“暗七七”。抗日战争中,这三支均含有“七七”的军队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多次浴血奋战,包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内的一万多名将士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为国捐躯。

这样一支可以称之为英雄之师的部队,就因为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是西北军的旧部,在国民党军队中处处受排挤、受歧视。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们被调到徐州地区,改为第三绥靖区和第四绥靖区,放在内战的最前线,让他们去和华东野战军作战,给蒋介石当炮灰,让他们和共产党的军队相互削弱,让蒋介石坐收渔利。这时的第三绥靖区总司令是冯治安,下辖五十九和七十七两个军,都是原来西北军的老部队。第四绥靖区的总司令是刘汝明,下辖第六十八和五十五两个军,其中的六十八军是西北军的老部队。

现在他们都成了淮海大战的参加者,蒋介石要他们在紧邻山东解放区的地带布防,用民间的俗话说,就是让他们在华东野战军发动进攻时去“挨头刀”。可是蒋介石在内心深处并不信任他们。杜聿明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说过,蒋介石对重要的作战方针并不多用心思,而在人事上却成天打主意。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蒋介石因为对冯治安和刘汝明这两个绥靖区司令不放心,特地把他二人叫到南京去,让他们公开发表反共拥蒋的通电,以防他们“通共”。蒋介石所以要搞这些花样,就因为他们是出身于西北军的将领。

蒋介石的担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由于第三绥靖区所辖部队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和中国共产党的确一直有着某些联系。早在冯玉祥重编国民军时,中国共产党就派了刘伯坚、邓小平、李林等大批共产党员到部队中去开展工作,他们所办的中山政治军事学校中有党的基层组织和大量的革命青年,当时有“第二黄埔”之称。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派有部分党员在其中工作,还曾经组织其中的少数骨干到延安学习。所以,在这支军队中,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一直存在。而在这支军队中的中共秘密党员就有身居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何基沣和张克侠。

三、佩剑将军何基沣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这么一件令今人很难理解的怪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可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的主事者却订立了一个《优待清室条例》,仍然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及其皇室成员、太监宫女、侍从卫队等继续住在紫禁城中,继续享受末代皇帝的待遇,只是不再叫皇帝,而叫“逊帝”。1917年7月,北洋军阀中的复辟派代表人物张勋在北京发动复辟政变,又把溥仪拥立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只有半个来月,复辟失败,可是“逊帝”仍然身着龙袍,住在紫禁城中,一切如故。这种奇形怪状般的现实,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一个典型事例,也是当时一些希望彻底废除帝制,把国民共和事业向前推进一步的有识之士所力图改变的大事。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在北京发动政变,迫使直系军阀的总统曹锟下台,建立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5日,冯玉祥派他的“五虎上将”之首,时任北京警备司令的鹿钟麟率领卫队团的一个营进入紫禁城,向“内务府大臣”绍英、溥仪生父载沣宣布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令》,命令溥仪及其宫中全体清室人员在下午三时一律出宫。这一天,解决清室的护军和驱逐清室出宫的具体事宜就是由这一个营的国民军负责的。这位国民军的营长,就是何基沣。

也就在这次驱逐溥仪出宫的著名事件后,何基沣的名字为国人所知。

何基沣(1898—1980年),河北藁城人,16岁入伍,24岁投身冯玉祥门下。1933年,日寇在侵占我东三省之后,继续向华北侵犯。这年的1月3日,侵占山海关;2月25日,进驻热河;3月4日,占领承德。古老的长城,在这时又成了防御侵略者的屏障。这时候,由当年的西北军组成的二十九军奉张学良的急令,从山西飞驰北平以北的长城沿线抗击日军。二十九军3月4日到达长城脚下,在冷口与敌人初次交手。3月10日,在喜峰口开始与敌人血战。11日凌晨4时,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雪夜中摸进敌营,有如砍瓜切菜一般,有一个战士一口气砍下了13个日本兵的脑袋。这一仗,共杀死日寇1300余人,吓得敌人立即后退15公里。

日本陆军省在一份报告中说:“真日(按:这是前面介绍过的中文电码的‘韵目代日’,即11日)华军的奇袭,减少了日军进攻关内的可能性。”从此,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名扬全国。音乐家麦新来到喜峰口了解大刀队的英雄事迹后,以沸腾的热血在长城上创作了响遍全国河山的《大刀进行曲》,这首直到今天还在传唱的名曲前两句原来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二十九军第一支300人的大刀队就是由当时任二十九军副旅长的何基沣组建和训练出来的,然后又将这300人分散到各师各旅充当教练,才使得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威震敌胆,名满天下。3月25日,当时的中央政府特派员邵元冲代表蒋介石携5万大洋到喜峰口慰劳二十九军时,站在长城垛口上向民众代表与新闻记者介绍大刀队情况的,正是何基沣。何基沣又一次名扬全国。

1937年7月7日,令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当时中国军队驻防卢沟桥桥头的正是二十九军一一○旅二一九团三营,旅长正是何基沣。当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和宛平城打响全面侵略中国的第一枪,悍然向我军发起进攻时,在宛平城中指挥中国军队坚决抵抗日寇进攻,又用大刀让敌人吃“片汤”的前线最高指挥官,还是旅长何基沣。何基沣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1937年11月,由于宋哲元判断有误,冒险率第一集团军(在原二十九军基础上扩编)多数部队从河北大名出发北上进攻邢台,将集团军总部机关留在大名,并留下何基沣率一七九师留守大名。一七九师不是何基沣的老部队,大多是刚从过去的冀北保安旅改编过来的。宋哲元率10万大军北上之后,驻在大名附近邯郸的日军集中全力前来进攻第一集团军的后方基地大名。从11月6日开始,日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大名进行了夜以继日的猛烈进攻。集团军总参议张维藩立即带领总部机关人员和卫队从城墙上缒城而出。何基沣下了“死守大名,不许撤退,违令者斩”的死命令,与敌人血战了6天。这时,由原来保安部队改编过来的两个旅顶不住了,竟杀掉了何基沣派去监督执行死守命令的执法队长,乘黑夜逃跑了,日军也就乘机攻入了大名城。何基沣率少数部队打到最后,无法继续坚持抵抗,何基沣决心自尽也不出城,但是在他的副师长和贴身卫士的拼死保护下,他未能自尽,而是被卫士簇拥着退出了大名。可是,事先逃出大名的两个胆小鬼旅长竟将河上的木桥拆掉了。当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座小庙休息时,早就开了小差的张维藩却传来一道命令:“大名失守,招致进攻邢台计划失败,后果严重,极须严究。兹令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停职查办,所遗师长职务由二十八旅旅长柴建瑞代理。”柴建瑞,正是那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旅长之一。

眼见这种是非颠倒的情形,引起了何基沣对世事黑暗、社会险恶、军队腐败、人事倾轧的极大愤慨,这个在敌人的炮击枪扫面前眼睛也不会眨一眨的钢铁硬汉,这时却因满腔的愤怒与痛苦而无法自持,他不愿意被张维藩、柴建瑞之类的小人所欺侮,一时气愤难平,乃举起手中的“小八音”手枪对着自己火热的胸膛扣动了扳机。

幸亏子弹偏了一点,医生终于将何基沣的生命挽救了回来,他坚决拒绝治疗,决心一死。这时,小人柴建瑞又派了两个杀手来刺杀何基沣。卑劣的刺杀手段从反面教育了何基沣,“他要我死,我偏不死”。

伤还未好,何基沣在原一七九师副师长、好友章召富的大力帮助下,躺在担架上逃出了被柴建瑞控制的地区,由冯玉祥的长子冯洪国掩护到达开封。养伤期间,何基沣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有关八路军抗日的简单消息。根据过去对共产党的一些了解,他决心去了解一下共产党和八路军到底是在如何抗战,决心去找他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的老同学周恩来。

何基沣化装成商贩来到武汉,通过当年冯玉祥的秘书赖亚力先后见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代表董必武和周恩来。在分别23年之后,何基沣和周恩来两位老同学做了推心置腹的长谈,周恩来认为何基沣是一个忠勇刚烈、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男子汉大丈夫,决心引导他走上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所以,当何基沣说出“我从军20年,仗越打越糊涂,路越走越窄。今天,总算看到了一条新路,向你讨个路条,我要上延安走一遭”时,周恩来立即表示欢迎,并为之作了精心的安排。

在周恩来的巧妙安排下,何基沣以公开身份到桂林养伤休息,他的家眷也陆续到了桂林,住进叠彩山上一座古庙,庙门高挂“谢客牌”。

当大报小报都在猜测卢沟桥抗日名将将在这山清水秀之地隐居时,何基沣却已扮作商人在好友李荫南和桑积门的陪同下到了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协助下,他们顺利地在1938年初到了延安。到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就主动拜访了何基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竟夕之谈,使何基沣的心扉被打开,心田一点一点被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