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12032500000001

第1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政府经济管理(1)

(第一节市场经济概述

一、市场经济基本模式

所谓市场经济,从直观的意义上说,是以市场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经济。从实质的意义上说,是以市场机制,即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并与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相结合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经济。

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之一,现代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制定各种计划,只是目标不同、内容有别、范围不等而已。但是,经济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指令自觉地配置资源的整套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对立物,计划经济的原则设想几乎与市场经济同时产生。从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都将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经济,排斥商品、市场、货币。“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由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犹如一个工厂,可以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全国生产。劳动者需要的消费品,也可以通过计划直接进行分配——每个工人发一张劳动时间的证书,然后到社会仓库里领取与其劳动量等值的消费品。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性质上是有根本区别。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而是属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经济手段的范畴。

因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并无本质区别。正如邓小平说过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因此,本节下面阐述的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的基本内容,不仅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适用的,而且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是有效的。

市场经济虽然没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但它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其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别。这表现在无论哪种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在决策结构上实行分散决策;在信息结构上通过价格体系进行横向传递;在动力结构上以微观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作为动力源;在分配结构上按提供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收入分配;在协调方式上市场自发调节与宏观间接调控相衔接。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创始人。

他在这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促进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这里说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指的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其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在市场竞争中,这些经济人不曾打算增进公共利益,而只盘算、计较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他们时刻关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并运用巧妙的手腕和正确的判断力使各类货物的数量都能适应需求、供给和竞争各方面的变动情况;他们的行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比在真正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按照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由市场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可以调节社会产品的供需平衡,可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出现的产品供需不平衡,是暂时的,依靠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可以恢复平衡,在这方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会造成产品供需不平衡。根据这种理论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在国内外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并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按照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可以自动调节社会产品的供需平衡。而实际上,从19世纪20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大约每隔10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大危机,从根本上震撼了西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这次大危机彻底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协调社会产品供求平衡的理论的破产,充分显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强烈呼唤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政策和理论的诞生,以维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是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宏观经济学则从理论上集中地反映了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诞生的强烈呼声,标志着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终结和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开端。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因素,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就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因此,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是引发经济危机和严重失业的原因。所以,要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样,在理论方面,凯恩斯就摒弃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能永远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论断,提出存在非自愿失业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摒弃了“供给也会创造需求”而不存在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理论,提出了“经常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和严重失业的根源;摒弃了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理论,提出了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观点。在政策方面,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出发,把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放在总需求管理方面。其中心内容是: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包括私人和政府)的货币总支出,扩大社会对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以消除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主要包括:把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作为解救危机的主要手段,放在“后危机政策”的首位;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放在次要地位;实行鼓励消费、引导需求的政策;实行对外经济扩张的政策,以弥补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在分析方法上也摒弃了单纯的个量分析,采取了总量分析,侧重从宏观方面分析国民经济总过程,并由此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不同,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产品供需失衡和失业不是现实生活中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常态。其原因是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由这种有效需求形成的产品供求失衡和失业,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是不能改变的,而必须由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因此,依据这种理论建立的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反对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实行有国家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当然,这种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仍然认为市场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并在这方面起基础性作用,但同时需要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的普遍采用,是促进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形成的最基本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除此以外,其他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迫切要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了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这是各国的共同点,但各国也有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就开始对经济实行干预,但相对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干预还是较少的。它崇尚市场竞争,强调市场效率,而批评和反对政府干预。美国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经济计划,只是通过财政预算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因而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2)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但通过各级经济审议会制定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将企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趋向仿效自由市场经济某些模式,但至今尚未见效。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强,被称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德国为代表的注重社会福利的市场经济,具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凡是市场能够自行解决的,都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制定规则。但是,如果市场竞争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政府就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以保证市场自由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有较多变化,但仍保持原有的基本运行方式,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4)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法国在计划调控经济方面比较突出,被称为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市场经济。它也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但以社会主义为导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市场经济求效率,以社会主义保公平,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我们从不同角度考察市场经济,可以对当代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做不同的分类。如果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看,存在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包括西欧、北美诸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其次有亚洲“四小龙”、南美诸国等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体制,即原先就基本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这种体制极不成熟、极不完善,如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另一种是转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即原先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如中国、东欧各国、俄罗斯和独联体、越南、蒙古、古巴等国。转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同时转轨,如东欧、俄罗斯和独联体诸国;另一种是经济体制转轨而政治制度未转轨,这以中国为代表。不同类型和情况的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其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但作为“不成熟,这一类总的情况,则存在着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市场机制的培育和作用不成熟;二是市场体系的发育不成熟;三是市场的法制秩序不成熟;四是市场竞争不成熟;五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不成熟;六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文化、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不成熟。这些不成熟的条件严重抑制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归根结底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各个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在为促使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而不断努力。”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

(一)独立自主的企业制度

企业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因为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细胞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基础上的;而且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作用的实现,也离不开这样的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因此,独立自主的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企业,市场经济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但是,企业要成为这样的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需要一系列条件。第一,企业必须有明确的产权;第二,企业与企业、企业和其他交易者之间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第三,企业必须是经济上、法律上独立自主的实体,拥有自主经营发展必需的各种权利。此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的与发展市场经济相关的各种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居民既提供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又是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政府不只是经济运行的调控者;又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某些重要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一般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非营利机构(如某些学校、医院等)既向社会提供服务,又是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因而,这些组织和个人也都是市场主体。

(二)完善的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求有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要求有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土地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这既是企业实现自主经营的前提,也是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平等有序竞争较为充分地展开。如果出现竞争不足、过度竞争(如低价倾销的恶性竞争)和垄断;如果企业不重视商业信誉,进行广告欺骗宣传和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就会限制市场在配置资源作用方面的充分、有效的发挥。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有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如果全国市场被分割,市场经济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求市场对内开放,而且要求市场对外开放。因为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之间的流动,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开始到来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完善的市场体系,最根本的要求是有既反映价位、又反映供求关系的产品价格机制。因为所谓市场配置资源,从根本上说来,就是由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并与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相结合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所以,如果没有合理的产品价格机制,市场配量资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完善的市场体系还要求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其中,特别是资本价格(利息率)市场化和本币价格(汇率)合理化,对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