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12032500000054

第54章 国际税收、政府外债与跨国投资管理(3)

《办法》分为总则、管理机构与职责、贷款筹借、贷款使用、债务偿还、赠款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8章60条。主体框架是按照贷款的借用还这条线索展开的。贯穿《办法》始终的有两条基本原则,即政府外债统一管理的原则和借用还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是由财政部代表国家举借的主权外债,并最终由财政部代表国家负责对外还款,因此财政部必须为国家负起责任,必须发挥政府外债统一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地方财政部门作为地方政府外债的债权债务代表和归口管理机构,应以资金、财务、债务为主线,全过程参与政府外债的管理,确保政府外债“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职责,为理顺各有关部门工作关系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在以往的政府外债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借用还相脱节、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有些地方、部门和项目单位重借轻还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另0是一些中央部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拖欠现象。为了规范和加强外债管理工作,《办法》强化了借用还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细化了借用还各环节中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了工作原则、程序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全和效益,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办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贷款申请和评审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立项阶段决策的科学性,减少随意性,增加省级财政部门的发言权。《办法》规范了贷款筹借过程中的贷款申请、审查与评审、对外磋商谈判工作的程序和依据,强调政务公开。

二是增加了赠款管理的内容。由于赠款不需要偿还,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受重视、疏于管理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办法》专门增加“赠款管理”一章,从赠款的立项、审核、谈判、实施、完工评价、资产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了对赠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三是增加了法律责任的内容。法律责任是保证责权利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办法》专门增加“法律责任”一章,明确了贷款、赠款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对于拖欠贷款本息费的严重违约问题,将加大处罚力度,《办法》新增了暂停支付、加速到期等措施。

(第三节跨国投资管理

国际跨国投资是公司为了获取预期未来收益而将资本投放到国外的活动,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实现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以资本增值、生产力提高为目的的国际跨国投资活动是科学进步、国际分工细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按照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各国吸收国外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是1:1.44,即每吸收1美元外资,对外投资可达到1.44美元。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0.43,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为1:0.26左右,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多一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并且已经达到快速对外输出资本的阶段。他指出,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2000美元,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利润。2006年中国人均收入虽只有1700美元,但是由于地区差异,上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000美元以上了,江苏、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收入都远在2000美元以上。

因此,到国外投资是万事俱备,只差行动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应该选择那些市场程度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一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一方面对这种转型中的市场有超强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6年6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508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50个。据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调查,2006~2008年,我国仍是对跨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一、中国利用外资环境

(一)全球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我国扩大外资规模提供了市场空间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基本摆脱了前几年网络泡沫破灭后近乎停滞的状态,步人了稳定、快速增长的轨道。2004年,以美国和中国经济为主要增长动力,推动全球经济出现多年少见的繁荣势头,增长速度达到4%以上,是3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各国和地区也呈现出同步性复苏和增长的态势。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日本增长率超出日本央行预计的3.1%,西欧、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增长率分别达到2%、4.5%和5.5%,而南亚和独联体国家的增长率分别超过了6%和7%。尽管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产能趋于饱和,国际市场原油和其他商品价格不断攀升提高了生产成本,加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各国为避免经济过热而逐渐取消了各项刺激投资的政策,货币政策也随之趋紧,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2005年全球经济仍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多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环境大大改善。随着全球经济趋好和全球贸易继续增长,我国的出口空间将会进一步增大,这将有助于外资扩大生产与投资,从而将为扩大引资规模提供市场空间。

(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活跃,有利于我国扩大利用外资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00年达到14000亿美元高点后,出现了连续3年逐年减少的趋势。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呈止跌回升之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投资专家预测,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低谷期已过去,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跨国公司盈利增加,国际资金流量将进一步增加,跨国并购活动增多,跨国投资者信心增强,全球跨国投资将进一步增长,2005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多年来一直居全球引资大国前列,2003年居全球第一、2004年居全球第二,到目前为止,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专家普遍认为,未来4年外国直接投资的3个热点国家是中国、印度和美国,2005年中国继续位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榜首。同时,目前跨国投资的复苏将主要由服务领域投资带动,部分制造产业的投资仍会有明显的复苏。而我国服务业进入开放阶段,制造业仍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无疑仍是世界制造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因此,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活跃和继续增长,将有助于我国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三)我国吸引外资的基本因素不断向好,更有利于外商扩大投资

稳定的政局、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是多年来我国吸引跨国投资、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尽管中国将继续强化宏观调控,但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基本因素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政局稳定与否是影响跨国投资选择投资地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一直是世界政局最为稳定的国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中国经济迅速地融人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始终成为全球最为安全的跨国投资地。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改善和提高执政能力,更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政局长期保持稳定的信心。

我国经济已进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黄金发展周期”,经济增长速度将在宏观调控中保持8.5%~9%的高增长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总体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住房、汽车、通讯产品等将继续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消费增长热点;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设备制造业、装备工业、基础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带动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电力、商业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投资热潮,形成更加巨大的市场空间。已形成的具有一定产业配套体系的经济圈、城市群和各种综合与专业性开发区,成体系的制造业基础和配套能力,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链,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优势更加凸显。尽管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上涨压力开始显现,但我国依然拥有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尤其是通过近30年对外开放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更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这种人力资本优势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随熟练劳动力规模的扩大而进一步显现。

因此,在基本有利因素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在国际引资竞争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形成更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