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融资障碍。在我国的特定环境下,这一问题又绝不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它要求政府等各有关方面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共同努力。针对这种困难,在此提出以下建议:政府通过立法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一样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强化银行向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放开利率;允许银行收取贷款审核评估和贷款执行监督费;改善信贷担保机构和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拓宽银行借贷之外的其他的融资渠道,如租赁、保理,发展民间股本融资市场、建立私人股权基金。
【案例】
蒙牛是怎样炼成的“蒙牛速度”,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乃至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
1978年,牛根生20岁,子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干起,靠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行,又从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成了中国冰淇淋界的“大哥大”。但是1998年,牛根生却突然被伊利免去了职务。
41岁的牛根生与同时被免职的几位中层干部聚到一起商量,决定成立奶制品公司。他们把手里的伊利股票卖掉,一共凑了100多万元,于1999年初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
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就在进行“人情投资”——因为业绩突出,伊利公司给他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买了五辆面包车,直接部下一人一部;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伙,其他的小额分配则难计其数。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且他平时的行为证明了他确实具有这样的品行。于是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愿意把钱投给这个品行端正才干卓越的人。伊利手下大将,包括液态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大概有三四百人投牛根生而去。公司注册5个月后,蒙牛有了1000多万元资金。牛根生发挥他过人的才智,开始了他的市场操作“三部曲”:
一牛根生先拿出300万元承包、租赁、托管内蒙和其他地方的乳制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自己生产产品;同时又拿出300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另外300万元,用来建自己的工厂。
牛根生采取“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逆向经营模式,用别人的钱和资源干自己的事。
一开始,他把黑龙江一家美国独资的乳制品企业托管了。结果,这个企业成了“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完全由这个企业完成。随后,他在内蒙古包头找了一家生产冰淇淋的工厂,以“代工”方式合作。1999年5月,第一个冰淇淋产品“蒙牛转转”上市了,借鉴当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广为传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蒙牛打出了响亮的广告词:“蒙牛转转,回家看看”,迅速为市场接纳。
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把它叫做虚拟联合。运作方式是,只与对方合作,不做资产转移。牛根生出标准、出技术、出品牌,对方加工生产,把别人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最终双方互惠互利。短短两三个月内,牛根生用这样的模式盘活了8家企业7.8亿元的资产。
这些资产,虽不为蒙牛所有,但皆为蒙牛所用。
牛根生还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举措。众所周知,生产乳品的企业需建许多奶站,而建一个奶站通常需要约40万元。牛根生则另辟蹊径,没花一分钱在每一个自然村庄和每一个养牛区让有钱人出资建奶站,然后再为自己的企业供货。
生产和奶源解决了,“蒙牛”品牌和市场又是怎样做成功的?
牛根生的想法是,第一笔广告投入既要引起轰动效应一炮而红,又不能多花钱。
于是,“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诞生了。如何用最少的钱最大化地把它传播出去?
当时的呼和浩特,路牌广告刚刚萌芽。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在繁华地段为自己立了几个牌子。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牛根生对益维负责人说:“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做上3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得百人购。
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规模、如此夺目、如此有豪气而又令人充满疑惑的路牌广告!到处是探寻的眼睛,角角落落流传着不约而同的话题:“蒙牛”是谁的企业,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工厂在哪儿?声言创“第二品牌”,是吹牛,还是真有那么大的本事7蒙牛路牌广告“万箭齐发”聚焦成功,宣传效果出入意料的好。
这一年,蒙牛采取虚拟联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加上品牌宣传打开了市场,经销商蜂拥而至,蒙牛牛奶和冰淇淋营业额做到了3700万元。
伊利和蒙牛的关系在蒙牛诞生时就很紧张,尤其1999年底蒙牛建起自己的工厂后,双方的奶源争夺战更加激烈,甚至出了蒙牛奶车被截的严重事件,双方剑拔弩张。
此时牛根生认为,竞争可以双赢,一山可以容多虎。因此蒙牛得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论,进而提出“为内蒙古喝彩”
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实施“共生共赢展览”;同时,大胆提出将呼和浩特建设成“中国乳都”的倡议,启动了树立地域品牌,同时以地域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大营销战略。
从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广告——《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正面,万马奔腾图上高书“为内蒙古喝彩”,下注:“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耀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西部骄子兆君羊绒……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背面,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在冰淇淋的包装上,蒙牛直接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如此谦卑,高抬竞争对手,迫使竞争对手无话可说,容许蒙牛生存发展。蒙牛“把自己放到最低处”,为蒙牛制造了一把无比安全又提升品位的保护伞。
蒙牛的生存环境开始变得祥和,发展变得一帆风顺。2001年,蒙牛销售收入达到7.24亿元,2002年达到16.69亿元,2003年达到40.71亿元!牛根生用他最推崇的“智力”和德行,将蒙牛做成了奇迹。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
2002年,蒙牛做了一个“给我个理由选择你”的策划。是的,蒙牛究竟有什么样的理由值得消费者青睐?(1)中国绿色食品;(2)产地内蒙古;(3)草原牛奶唯一中国驰名商标;(4)英国本土NQA及IS0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证;(5)利乐枕纯鲜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
“五个理由”于2002年4月正式推出之时,正值全国牛奶大买赠时期,全国十大牛奶品牌,除蒙牛之外没有一家不买赠的。拒绝“买赠政策”的蒙牛,销售额不降反升。仅在北京,8月份蒙牛牛奶月销售额就比4月份增长了2/3。就全局来看,2002年蒙牛销售额达到16.69亿元,是2001年7.24亿元销售额的2.3倍。
蒙牛的另一个营销策划更是轰轰烈烈-2003年10月16日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几小时之后,伴随着“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一补给一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同时,印有“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新包装牛奶、宣传页也即时出现在各卖场和销售终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蒙牛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一年,蒙牛销售额达到40多亿元人民币1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公众超额认购206倍,股票发行价高达3.925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19倍,融资近14亿港元。
2005年1月12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予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但当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将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天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消息一出,举世叹服。
(案例来源:《商界》,2005年第3期)【案例思考题】
1.“蒙牛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2.“蒙牛”现象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经验有哪些?
3.牛根生个人的作用对蒙牛乳业的长远发展有哪些利弊?
【本章思考题】
1.你认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
3.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寻找二次创业的突破口?
4.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李惠、郭从:《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魏杰:《市场经济前沿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刘伟萍:《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案例精品》,机械出版社2002年版。
周绍明、王健:《中国政府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午版。
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机械出版社2000年版。
戴建中:《中国私营企业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