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12035900000004

第4章 中国崛起(3)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些都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成就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亿多,这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此外,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韧性。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工作高效、务实,注重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中国政府推动的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的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马萨诸塞州共和党前执行主席哈金表示,过去的10年见证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和对外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外国投资,并与外国政府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中远集团与美国波士顿港的合作就是中国通过对外投资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范例。与此同时,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正是这种交流与合作把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彼此理解。

阿根廷外交和宗教事务部国际经济国务秘书塞西莉亚·娜翁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发展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拉美国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是金砖国家成员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同时也是重要的投资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场合,中国与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立场相近,发挥着积极作用,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东盟秘书长素林·披素旺说,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东南亚国家从中国的崛起中受益。东盟国家和中国开展了更多贸易,从中国的大市场中获益很多。

印度—中国友好协会全国秘书长巴斯卡兰表示,过去10年,世界见证了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动力。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庞迪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费利佩·德巴萨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角色非常明显,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阴影、巩固复苏势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加强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逐渐取得成效。中国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增长迅速,充分说明“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一个创新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泰国央行货币政策办公室主任荣·玛利卡玛表示,亚洲以及世界不少经济体将经济快速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因为中国具有投资强势和稳固的金融体系,中国强调促进技术发展、创造高附加值产业。

印尼中华总商会理事会常务主席陈泳志说,在过去10年里,中国商品为印尼许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初期支持,赋予他们更多创业的机会。此外,中国产品还降低了印尼市场上其他商品的价格,使印尼商品的价格普遍回归到正常水平,明显改善了印尼人民的生活质量。

“世界这十年,中国是最成功的故事”,美国《华尔街日报》对中国如此大加赞赏,称其飞速的经济增长让数亿人富裕起来。

美国《新闻周刊》也发出同样的声音,称“中国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是1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

多项国外的民意调查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了中国崛起:

美国皮尤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认为美国是第一经济强国的只有27%。

日本《朝日新闻》针对外交专家进行的调查显示,65.5%的受访者认为,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

《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12年5月29日至7月4日委托益普索(Ipsos)集团对益普索全球在线样本库系统中的会员展开了“中国综合国力与中国崛起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3%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超级大国”或“一流强国”,45%的全球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国家在中国崛起中“受益很多”或“有些受益”。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中国从很多方面来说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了。尽管它还穷困,但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无法忽略中国的经济实力。这就是其威力所在。

《西日本新闻》发表社论称,虽然很多人常把“中美主宰世界”挂在嘴边,“但中国古代哲人孔子说过‘天无二日’,从政治层面看,中国具有更加明显优势。在朝鲜核问题、全球变暖等重大问题上,中国的举动比美国更重要。”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刊文说,当西方世界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中国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是因为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首次出现了不同于美国自由市场和西式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不仅让中国增添光彩,更让美国模式失色。

基于同一个“中国崛起”,国际媒体也存在着另类声音,他们中有高估中国发展水平的,有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有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的,还有不少西方媒体刻意把中国发展当成问题来写,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对中国发展的嫉妒和焦虑不安。

英国《金融时报》称,在世纪交替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美国霸权无限延续的单极世界。中国惊人的崛起速度打破了所有预言。在历史眨眼的瞬间,权力正从西方移向东方就成为地缘政治生活的核心和“令人不安的事实”。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欧洲人对中国的发展忧心忡忡,他们刚刚摆脱了布什的单边政治,还不希望看见它被“太平洋双寡头”(中国和美国位于太平洋的两侧)所取代。

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则用了一个30年前曾在好莱坞惊悚电影中出现过的词汇形容西方患上了“中国综合征”,“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无所不在,与其他让人又爱又恨、处处可见的新鲜事儿一样,占据我们所有人的头脑。”

美国《纽约时报》在题为“中国经济实力让邻国不安”的报道中说,即便在中国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中国快速、貌似无穷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也感到不安。文章说,在亚洲许多人看来,中国是新出现的庞然大物。

韩国《东亚日报》刊文称中国为“真正的老虎”,而英国广播公司(BBC)更是危言耸听称中国为中国特色的“日不落帝国”!

美国《费城号角》不无担忧地说:“美国正在喂养龙(中国),美国是时候醒醒了,看看它在东南亚创造了什么,一个可怕的巨人。中国(如今)真的成长为一个巨人了,而且胃口极佳。”

西方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

在过去两百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已经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崛起无疑开始或者说正在改变由西方制造走向更多由中国制造的格局。不仅于此,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崛起将标志西方民族国家在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同时也表明一个运用多种不同方式塑造的新型世界的兴起。

“中国正在醒来,世界正在颤抖。在人类的经济史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13亿多人口),在一个如此短的时期里(30年),有过如此迅速的增长(每年9%以上)。这一成功理应使人欢欣,但同时却又引起了不安。由于它的硕大无朋、它不同寻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以及通过它所控制的世界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中国的冲击影响着一切,从汽油价格到就业,甚至天气情况。”

在《当中国改变世界:大胆展望中国未来》一书中,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Erik Izraelewicz)以清晰但多少带着一些西方人的“中国崛起焦虑症候群”情绪的笔分析了这一由中国人带来的全球的“冲击波”现象。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先生是法国人,经济学博士,他先后担任法国《拓展报》《经济论坛报》编辑,《世界报》驻纽约特派记者、财经报道部主任,现任法国《回声报》副总编。他同时还担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理事。

同往年一样,圣诞树下的礼物堆积如山,全家团圆、欢庆节日的时刻到来了。每个人都忙不迭地打开自己的礼品包。最小的拉斐尔发现了一辆色彩鲜艳、造型漂亮的木制玩具火车。格雷古瓦——他的表兄——从包装盒里拿出一把流行杂志正在介绍的超轻型网球拍。阿涅斯姑妈在专心研究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法。爸爸正在尝试用新的DVD机播放节目。妈妈则高兴地裹着开司米披肩……

这不是个与往年一样的圣诞节吗?并不完全一样。这一年的圣诞节,如同其他许多法国家庭一样,是个非常“中国化”的圣诞节:从玩具、球拍,到个人电脑和披肩,无不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就在这天晚上,不仅树下的礼品堆是中国的,树上悬挂的彩球、闪光的装饰品、小圣诞老人、甚至整个圣诞树都来自中国!

圣诞夜之前,法国官方宣布“中国文化年开始”。政府设计了许多庆祝活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裹上了红装,让米歇尔·雅尔在北京的紫禁城举办了盛大的音乐会。与此同时,更多的事件让法国人明白,一个新的强国正在闯入(更确切地说是回归)工业大国的音乐盛典中。宇航员进入太空,使中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太空俱乐部成员;奥运会上的金牌大丰收,让人们看到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巴黎马堤翁大街上展出的中国画家的作品充分揭示了中国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增加的影响力;最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事业部被来自广东的TCL公司所收购,这些交易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