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意思是:人要是没有缝隙可乘,妖就不会自己作祟。用来比喻做事考虑周全,坏人就没有可乘之机。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诸:之。意思是: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人有过失,已必知之;已有过失,岂不自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别人有了过错,自己肯定会知道;自己有了过错,怎么能自己不知道呢?
【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粪:培养。意思是:人们只知道培育自己的田地,却不知道培养自己的修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细谨:细节。让:指责。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计较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说明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一些细节所左右。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自己不知道而信口开河,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却故意不讲,这是不忠实。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还不了解别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赶上。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引以为戒。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计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够回避做好事带来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计较就难了。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韩非子·观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则来纠正自己。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负:辜负,对不起。意思是:宁可让别人对不起我,也不愿自己对不起别人。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出自《老子》。见:同“现”,表现。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却不自我显露;能自爱自尊,但却不自命高贵。说明待人处世要谦虚。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韩垣干齐王》。坎井:废井。意思是:大江大河不会与废井争比清浊,响雷不会与青蛙蚯蚓比斗声响。用来比喻大人物不会与平庸之徒争比高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出自《陈确集·别集·不乱说》。意思是:一心只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对别人的是非妄加评论。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自宋代杨万里《庸言》。意思是: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出自(五代·前蜀)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意思是: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掩饰错误,最大的过失莫过于掩饰过失。说明人不能文过饰非。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诗经·庸风·相鼠》。相:看。仪:礼仪,指尊严。意思是:看看那老鼠尚且还有一层皮呢,而人却这样的没有廉耻;这样的没有廉耻,还活着干什么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出自《礼记·曲礼上》。毋:不要。苟:随便。意思是:面对财物,不要随随便便就去占有;面对困难,不要轻易就设法逃避。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礼记·曲礼上》。敖:同“傲”,骄傲。从:同“纵”,放纵。意思是:骄傲的习气不可以助长,世俗的欲望不可以放纵;志气不可以满足,快乐不可以过头。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出自《荀子·不苟》。庸:平常的。意思是: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君道》。意思是:小的好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不可以不做;小的坏事虽然不会立刻招致灾祸,但却不可以不改掉。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在天下太平时,就用大义来防止自身腐化堕落;国家动乱之时,就用自身来卫护大义。
【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出自《朱子语类·训门人八》。意思是:身体劳累而心里感到安定的事情,应当去做;利益虽少,但极为符合道义的事情,应当去做。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出自清代申涵光《荆园小语》。意思是:别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无法办到,就应当直接告诉人家原委,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耽误了大事。
【胜任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圣贤之人,对于别人的长处,即使再小也不会不用;对于个人的过失,即使再小也一定会改正。
【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意思是:不因为听到了别人的赞扬就欣喜若狂,也不因为遭受了忧患和困难就改变自己的操守。表达了一种自安恬然的处世态度。待人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大体》。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开兽皮上的毛以寻找细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难以知道的东西。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或缺点。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闻:探听。意思是:耳朵不要探听别人的错误,眼睛不要盯着别人的短处,嘴不要说道别人的过失。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出自汉代仲长统《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说明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定亲疏。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出自唐代王梵志诗《好事须相让》。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别人给了我一个桃子,我一定要送给他一个李子作为回报。现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礼尚往来。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多宽容,对待别人要多谅解,这是君子的为人。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经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分担。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忧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苟訾,不苟笑】出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心,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着要求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别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出自《格言联璧·接物》。意思是:对待自己,要从没有过失中发现过失;对待别人,即使其有所过错,也要从中找到其可取之处。说明人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出自《养正遗规》。厚:严格。意思是:对待自己要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则要多加宽容。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矮人的面前,不要说别人个子矮小之类的话。形容不要当面揭露别人的短处。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像大海般包容万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迎接事物,要像流水和流云般自如。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意思是: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品评其长处,这样其短处即使不说也可以知道了。
【凡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出自《薛文清公要语》。意思是:看一个人如何,要看其现在的表现如何,而不应去计较他过去做了什么。德行
【丈夫开口即见胆】出自宋代文天祥诗《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意思是:大丈夫开口说话就能看见其肝胆。形容人说话坦率。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下》。意思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看它是否符合道理就行了,而不要看是谁做的。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出自宋代黄庭坚诗《再次韵寄子由》。宁:怎么能够。意思是:就算风雨再大,相信雄鸡还是会准时报晓的;霜雪都已经降下了,又何必同那些只能活一天的菌类争年月呢?诗句表现了志士贤人不忘使命,不与应付时令之人争短长的高尚品格。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战国策·韩策一》。牛后:指牛肛门。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净的鸡口,也不愿做大而肮脏的牛肛门。现多用来比喻人宁愿在小地方自主,也不愿在大地方受人支配。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出自唐代韩愈诗《利剑》。谗夫:爱用中伤造谣等方法钻营的小人。腐:这里指愤恨至极。意思是:我的心像冰一样晶莹,我的剑像白雪一样纯洁,不能用的我的剑刺杀那些谗夫,真是让我愤恨,空将剑锋折断。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予不能从】出自《吕氏春秋·应同》。意思是:皇帝虽然尊贵,但若将白说成黑,我也不能听从他;父亲虽然亲近,但若将黑说成白,我也不能顺从他。说明即使权位尊大,如果曲直不分,也不能苟同。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出自宋代陈与义诗《春寒》。意思是:海棠花一点也不顾惜自己娇人的红姿,独自傲立于细雨中。作者借海棠花抒发自己不畏强权势力的精神。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出自唐代刘叉诗《偶书》。万古刀:万代留传的宝刀,这里喻指正义感。意思是:我这个草野匹夫一见到不平的事就怒不可遏,就连胸中的宝刀也被销损了。形容作者极具正义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愠:恼怒。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此句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让:谦让。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出自明代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意思是:一个人要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处身于成功当中。说明成功而不骄逸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出自《尚书·大禹谟》。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高。意思是:只要你不自视贤能,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贤能的高下;只要你不自视功高,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夺功劳大小。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声闻:声誉,名声。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就会觉得耻辱。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贾:商人。意思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贱己】出自《礼记·坊记》。贵:尊重。贱:低贱,看低。意思是:君子总是尊重别人而看轻自己,凡事总是先想到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出自《尚书·秦誓》。俾:使。如流:比喻谦虚。意思是:指责别人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让自己能够像流水一样从容地接受别人的指责。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所谓贤人君子,只是不自是】出自清代陈确《辰下杂言·闻过》。自是:自以为是。意思是:所说的愚笨的不贤德之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说的贤德之人和仁人君子,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金:金属。以:因为。移:被挖掘。卑:低下。意思是:金属之所以被折断,是因为其太过刚硬了,流水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其柔和;高山之所以被挖掘,是因为其高大,而山谷之所以能安全无事,是因为其低下。用来比喻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虚谨慎。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拜:古代一种礼节,同现在的作揖,意为感谢。意思是:听到别人的善言规劝,就表示感谢;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感到欣喜。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告诫人们应谦虚处世。
【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愧怍:惭愧。意思是:只要心里没有抱愧之事,无论在哪儿都能悠然自得;只要心里没有贪念,无论去哪儿都不会心有不安。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出自后唐冯道诗《偶作》。诸恶:各种邪恶的念头。狼虎从:比喻危险的境地。意思是:只要心中没有邪念,就算是在豺狼虎豹之中,也能立身。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于谦诗《入京》。朝天:即进京。闾阎:泛指民间,也指代百姓。意思是:我甩着两只长袖,什么也不带地进京去,省得人们说短道长。诗句表现了作者为官清廉的思想和作风。
【智者不为非其所为,廉者不为非其所有】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会去占有他不该占有的东西。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意思是: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全天下的人都会信任你;不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