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画坛大隐李琼久
12044500000022

第22章 嘉州画院(1)

煞费苦心 创办画院

1979年开春,李琼久便着手筹划嘉州画院。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尚无民办文化社团首例。李琼久甘冒风险创办画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栽培弟子。在画院成立前后,李琼久一再强调:“我们办画院,就是为了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写生,边学习边创作,搞学术活动,最终是拿作品说话。”并说:“师母也一再交代我要关照学生,考虑他们的前途。”

其二,断子绝孙之痛,让他甚为孤独,此时更需要朋友相伴弟子绕膝。正如吴耀回忆所说:“李老当时不去北京,省委书记杨超请他去成都,到省诗书画院当副院长他也不去。他自己搞个嘉州画院,和朋友弟子们一起游玩、画画、写生,自由自在,当然潇洒。”

其三,集中活动,开展学术交流。自1962年接收弟子以来,要组织一次集体写生、创作活动非常困难。平时常去的,是城南清华瓷厂,有时也在大佛寺、乌尤寺小小的斗室中,这样长期漂来漂去地“打游击”也不是办法,应当有自己的“基地”。再则,要组织跨省区的写生或学术交流活动,带一帮人出去,名不正言不顺,需要有一个合法的学术组织,出师有名。

好不容易才落实政策,解决了自己的饭碗问题,对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的李琼久来说,办一个文化机构,完成一项群体事业,谈何容易!创办画院,有三个必备条件:经费,场地,官批。比起经费和场地,最难的是“官批”。

此时,李琼久唯有将希望寄托在热心支持艺术活动的黄高彬身上。

黄高彬比李琼久小几岁,中学文化,凭借城市贫民出身和党员的优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调任乐山县文化馆馆长。此后,无论升迁何职,“黄馆长”便成为大家对他的尊称。黄高彬谦和良善,为人热情大方,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游刃有余,简直就是个天生的“外交家”。自任文化馆领导后,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与日俱增,十分尊重新老画家,尤其对李琼久关怀备至。到大佛寺文管所当所长后,经营得井井有条,特别善于利用大佛寺这个对外接待窗口,热情接待来自省内外写生、考察的文人墨客,收藏了如郭沫若、陈子庄、冯建吴、李可染、费新我、程十发、关山月等国内一大批书画名家的墨宝,丰富了馆藏。

李琼久要办画院,黄馆长便成为他合作的最佳搭档。

面对李琼久迫切的期盼和决心,黄馆长主动承担起责任,承诺可以利用大佛寺山上闲置的庙产,在东坡楼开辟书画活动场地,由文管所提供茶水纸笔,若有大型活动,费用则由大家均摊。“文革”刚结束不久,要通过“官批”,对黄高彬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他一面在地方官场斡旋,一面着手争取省里的支持。

李琼久的影响日益扩大,精心培养的一批弟子也羽翼渐丰,“嘉州画派”的影响在省内与日俱增,为争取省里支持,关键时刻,需要一个从中穿针引线之人,此时,他们想到了吕林先生。

河北汉子吕林,身材瘦高,脸膛黝黑,生性耿直,是个戎马出身的延安老革命,时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版画家,尤好水墨丹青,对嘉州山水情有独钟,与黄高彬、李琼久过从甚密,尤其仰慕并推崇李琼久的艺术。得知李、黄二人的计划后,自然十分支持,并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大造舆论,二是争得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的支持。吕林甘当说客,让省美协秘书长龙月高做李少言的工作,故此制定出自下而上三步走的策略:

一、在短期内组织一次《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以造声势,凭实力在川内扩大影响,促成省领导的支持;

二、由黄高彬负责做好地区宣传部部长张浩和地、县两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三、待时机成熟请李少言、龙月高来乐山考察,趁机建言。

笔者和曾经担任过画院秘书工作的温吉言先生,多次参与画院策划筹备工作。细心的温吉言有过详细日记笔录,在他所著《嘉州画院诞生纪实》一文中有如下记载:

“1979年2月15日,李琼久先生召集市中区、五通桥、夹江等地的部分学生在大佛寺座谈《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有关事宜,拟向社会展出新作成果。

“1979年4月26日,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省美协秘书长、美术摄影展办公室主任龙月高,在大佛寺会见了琼久先生及其在城区的部分学生,观看了《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的部分作品,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1979年5月1日,由乐山大佛乌尤文物管理所、乐山中国画习作组联合举办的《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在大佛寺东坡楼隆重开展。这次共展出琼久先生的学生盛志中、黄仲新等十九人的山水、花鸟、人物国画作品八十九幅,充分展示了以琼久先生为代表的嘉州画派的艺术风格,受到美术界和社会人士的极大关注……李少言、龙月高专程前来参观了这次画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琼久先生及其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第二年春节去成都开展。龙月高还在《成都晚报》发表文章,介绍此次画展的情况,首次披露了以琼久先生为代表的嘉州画派。

“1979年8月5日,琼久先生与文管所所长黄高彬,召集部分学生在大佛寺藏经楼商谈成立画院一事。琼久先生说,这次画展的成功,说明我们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明年的画展是省美协交给的任务,而且要求我们在这个画展的基础上再创新作。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现在看来,没有个组织就没有凝聚力,也把大家召集不起来。少言、吕林、月高希望我们尽快组织起来,把嘉州画派的作品推向全国,与外地的画家进行学术交流。与会人员都表示应成立个组织,便于艺术创作,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并就组织形式、名称、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黄馆长说:‘这个组织要吸收有艺术造诣的人员参加,文管所的美工组归入这个组织,我把这个组织作为文管所的一个部门向市委汇报,这样有助于解决经费和活动场地问题。’在讨论到组织名称时,琼久先生说:‘我认为这个名称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问题,例如凌云书画社或嘉州画院,它除了书画创作,还包括学术研究性质。’经过大家讨论,这个组织暂名为‘凌云书画社’,暂定黄高彬为社长,李琼久为第一副社长,郭志全、黄仲新为副社长,杨允中、杨风、刘朝东为艺术顾问,积极准备明年春节赴蓉展览的作品。琼久先生在会议结束时,语重心长地说:‘少说点、多画点,让自己作品来说话,不要骄傲,少说别人的短处,要以团结为重,不要排斥其他画种,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不要搞小圈子,要为中国画发展作贡献。’

“1979年底,琼久先生再次召集部分学生在峨眉山伏虎寺商谈画院筹建事宜,经过大家认真的讨论,决定采用琼久先生提出的‘嘉州画院’这个名称……由琼久先生题书院名,成立时间暂定在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

“1980年初,李少言、吕林、龙月高下榻嘉州宾馆,琼久先生及部分学生前往拜访,并向他们汇报了嘉州画院的筹备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1980年3月15日,嘉州画院成立筹备会在大佛寺东坡楼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乐山市委(县级市)书记刘超,乐山文馆所黄高彬、唐明中,老一辈画家李琼久、刘朝东、杨风、陈蜀樵、张志成、何康成、李龙罕、王朝翔,乌尤寺主持遍能,乐山城区美术界万一宾、毛明祥、陈烈、杨协华等及李琼久学生。

“筹备会经过民主协商,推荐出嘉州画院第一届领导班子:刘超为名誉院长,李琼久为院长,黄高彬、杨风为副院长,唐明中为秘书长。聘请遍能、朱佩君、杨允中、李世南、刘朝东、李道熙、张志成、何康成、李农罕、李方惠、万一宾、童谣为顾问。画院成员有盛志中、黄仲新、卜敬恒等二十八人。”

据温吉言珍藏的当时筹备会议原始笔录所载:1979年参加《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作品八十九幅,参展十九人为:陈泽生、康汝昌、吴跃、吴熙、漆志才、杨俊、罗明波、姚文俊、徐志学、黄仲新、盛志中、郭志全、卜敬恒、何庭光、袁茂林、葛小灵、余龙、温吉言、谢光福。

首批嘉州画院成员名单:(28人)

黄仲新、郭志全、康汝昌、杨俊、温吉言、卜敬恒、罗明波、吴跃、盛志中、河川、何庭光、袁茂林、谢光福、姚文俊、杨俊奎、李忠纯、吴熙、陈泽生、许源立、周连城、苏国超、苏卜基、胡芳、李善灵、邓传贤、周吉耻、葛小灵、何可。

两年多来,经李琼久与黄高彬二人联手通力合作,不懈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筹备大会上,在地、县两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参与、支持下,取得了名正言顺的“官批”。

民间画院第一家

1980年春暖花开之际,3月15日的凌云山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迎来自“文革”沉寂十几年后,灵山禅院最热闹的、嘉州画院成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