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当官,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当官后就是贵人了,当官有权力,有了权力什么好处就都跟着来了。可以说,这种人一旦当了官,那真是世间的不幸,因为他当官后只一心想着为自己捞好处去了,至于当官应当承担的责任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其实官源自于民,自然应该为民请命,若不如此,一心吸食民脂民膏,那么迟早会被拉下台来。
太多人想变富裕,但是却并不清楚富裕后应该怎么做,只是一心寻欢作乐,大肆享福挥霍。如此作为,不过只能得到一时的风光,很快就会因为炫富、嚣张、为富不仁而败落下去,所谓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样一些人。而唯有善用自己的财富广泛接济他人、帮助他人一起富裕,才能将财富长久地保存下去,就如同国外许多家族那样,将慈善当作事业来做。
§§§第六节 急出错与悔不该
老祖宗说话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一旦遇到未曾预料的突发事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慎重处理,以免日后后悔自己思虑不周;家庭中不幸起了纷争,要懂得尽量忍让求全,不要因为倔强而失掉了以前的和谐。
过来人的故事
在过去,一大家子人经常会住在一起,所谓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家族群落。这里就有一个陈氏家族中发生的故事。
在大家族中,许多大事都必须交由一家之主来决定。虽然整个家族也就百十多人,看起来不多,但是各种事情却不少。
这天,陈家主忙里偷闲坐在后院中喝茶,可是还没尝出茶是什么味道就被急匆匆赶来报告的管家打断了:“家主,不好了,不好了。”
“慢点说,不要急。”陈家主放下茶杯问。
“西房那边闹着要分家,这会儿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管家忙答道。
“什么?”陈家主霍然起身,“怎么回事?”
原来,陈氏家族是按照嫡幼分为东、南、西、北四房的,西房在四房中位列第三,因为其顶梁柱也就是陈家主的第三个弟弟,遭遇不幸过世了,导致西房在四房中一直不受重视,这次竟是要闹分家了。
陈家主突然听到这种事关家族兴衰的大事,也被惊得有些懵。待得清醒一些后,也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房要闹分家,而是决定立刻要亲自去弹压西房,绝了他们分家的心思。
正当要起身走的时候,陈家主的夫人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诉苦说儿子被打了,要家主给她做主。此时陈家主心思全在西房分家的事情上,哪有心思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说话口气不免有些难听,陈夫人也不是什么温和性子,见丈夫一副敷衍的态度,不依不饶地要他给个说法。
陈家主被搅得一阵烦闷,什么家庭以和为贵,什么忍让曲全乃是持家之道,都被扔到脑后去了,扬手就给了夫人一个耳光,扔下一句“我没时间和你扯皮”就走了。
到了前院,陈家主见一片闹哄哄的样子,先是一声大吼将各种嘈杂之声压下去,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西房的一群人就是一顿训斥,什么“祖宗基业岂可擅自败坏”,什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训斥非但没有让西房回心转意,反而起了相反的效果。西房众人纷纷气道:“这个家是待不下去了,儿子欺负我们西房,老子也跟着来踩一脚,再待下去岂不是连下人都不如了!”
说完,西房的人便毅然决然地各自回去收拾东西,誓要将分家进行到底了。
陈家主听到西房抱怨的话,顿时觉得不妙,打听清楚原因后,这才知道是自己儿子欺负西房的人欺负得太狠了,激得西房的人要闹分家,自己没细细考虑清楚就对西房一阵训斥,自然使事态更加恶化了。
陈家主心力交瘁地想:“若是此时能够找到儿子,过去和西房道一声歉,或许还能有所挽回。”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去找自己那个孽子,然而下人却说夫人带着少爷不告而别了。
陈家主闻讯彻底懵了,木然坐在地上,喃喃道:“急出错,这真是急出错啊!可为什么却连个‘悔不该’的机会也不给我啊!”
点|睛|智|慧
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一件突发事件,其各种机缘必然不在掌握之中,若是不思考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是贸贸然随意为之,必然会出差错。但若是能够事前三思,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即使问题本身是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事前思考也能使得最终损失降到最低。而家庭和睦是一个人能够安心做事的坚实后盾,因此,忍让曲全以保持家庭稳定是绝对正确的持家之道,否则便会发生各种让人悔之不及的憾事。
§§§第七节 积极的态度能改变人生
老祖宗说话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上天虽然有好生之德,但是也难以救活那些一心求死的人;人若能为自己求福,就能够避免原本要发生的灾祸,得到上天的赦免。
过来人的故事
医院里来了两个病人,称为A君和B君。
A君病情虽然很重,但因为只是一般的肿瘤,还是有希望能治好的;而B君则被直接诊断为癌症,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年的寿命了,让他趁自己还活着,赶紧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
两个人在病房中相遇了。令人惊奇的是,病情相对较轻的A君整天一副沮丧的表情,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而病情已经无可挽回的B君却是满面春光,手中一直捧着个本子在写些什么。
后来A君实在忍不住,问道:“你的病都没治了,为什么每天还这么高兴?”
B君把自己每天像宝贝一样捧在手里的本子拿给A君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很多条目:1.趁现在活着到处去旅游,至少要把天下值得去的地方都游览一遍,以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2.若是还没死,还想去趟北极,最好能见到北极熊,这样一想似乎南极也不错,能和企鹅在冰川上一起拍照很值得期待。3.要写一本游记,最好能出版。4.在一座小岛上自己盖一间小房子,就像鲁滨逊漂流记中写的那样。5.在各座名山上为自己祈福。6.最好能死在家乡,当然,做了这么多想做的事,说不定心情好就不会死了……
等到A君看完本子上的条目,B君解释说:“我高兴是因为,终于有理由去做这些我一直想做却碍于种种原因而没做的事情了。虽然医生说我只有两年好活,但是谁又能说得准呢?不是有科学节目说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延长寿命吗?说不定我活的时间比医生预言的更久呢!”
A君瞪大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B君,摇了摇头说:“你还真能想,癌症这种东西是看心情就能改变的吗?我可不会像你一样不切实际地幻想着到处乱跑。我现在只想和家人待在一起,过一天算一天。”
B君不理解地说:“你又不是癌症,听说你只是得了肿瘤,医生说还是大有希望治好的呀,为什么做出一副快要死的样子。”
A君依然摇头说:“说什么有希望,其实只是安慰我罢了,我的病有多重我心里知道,肯定没救了。”
B君虽然想劝A君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作罢。
……
两年后,B君如他所写的那般游览完了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为自己祈福的言语。在阿拉斯加,他完成了到达北极圈的愿望;在南中国海的一座小岛上搭了个小房子;他的游记因为精彩异常,也成功出版了……原先在本子上写的那些事他几乎都做到了。随后,他回到医院进行最后的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癌细胞竟然有希望控制住,这一消息让B君喜出望外。十分巧合的是,B君在这里见到了A君的家人,只见他们都是一脸悲伤的神色。问明情况后才知道,原来A君肿瘤发生病变,前几天已经去世了。
点|睛|智|慧
这世上本没有绝对的事情,抱着积极的态度,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而若是抱着悲观的态度,原本并非必然的坏事也有可能变得不可挽救。一切都只在于人的内心修养,即所谓人之内在会影响物之外在,内心软弱则事不可为,内心强大则无往不胜。我们应当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内心,才是正道。
§§§第八节 身体力行与集思广益
老祖宗说话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
事情不能都推给别人去做,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有所收获;做事不能死守着自己的意见不放,要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考虑周全,做起事来便不会遇到困难。
过来人的故事
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带领着一众僧人修行,其中一个小和尚十分机灵可爱,高僧很喜欢他,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一次,小和尚跟着高僧在经房里抄写经书。因为抄写工作需要集中精神,眼睛要专注于笔和纸上,手腕需端平正,时间一长便很容易觉得累。半个时辰过去后,小和尚的手就酸得不得了,他抬眼偷望了高僧一眼,见其仍笔直端坐,运笔平稳有力,于是忍不住问道:“师傅,您抄了这么久的经书,难道手不累吗?”
高僧回答说:“师傅也是人,时间长了,手自然也会酸痛。”
小和尚闻言,眼珠子转了转,又问:“师傅,既然抄写经书的工作又枯燥又累,为什么您不让师兄们代为抄写呢?您的话他们一定不敢不听的。”
高僧停下笔,拍了拍手说:“好主意,如此我便轻松多了,就照你说的去办。”
小和尚见高僧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心中也十分高兴,正要起身去叫师兄过来,却听高僧语气一转:“可是,现在我能够让别人代我抄写经书,那么以后必须由我亲自执笔的时候,我又该找谁来代笔呢?”
小和尚双眼疑惑地看着高僧,不解道:“师傅,那您……”
高僧微笑地看着小和尚说:“痴儿啊,我且问你,你抄写的这段经文在你脑中的印象比你平时诵读时如何?”
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印象要深刻许多,甚至可以出口成诵。”
高僧满意道:“这便是了,若是将抄写经书的事情推给他人,自己又如何能够有所收获呢?况且佛祖也教我们凡事要身体力行,不可荒废。古时有位明惠禅师为了体认佛祖以身饲虎的慈悲,亲身到深山老林中去,每日与野兽为伍,身体力行去感悟生死。不如此,就无法成功悟通佛理。”
小和尚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师傅,我一定认真抄写经书,绝不找别人帮忙。”
高僧微微颔首。
又一日,小和尚将寺外有流民乞讨的事情报告给高僧,询问其该如何做,高僧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我等可以将平日节省下来的一些饭食施予他们。”
小和尚见高僧做出了决定,便要马上去办,但是高僧却叫住了他,让他召集寺中众师兄一起商量。
小和尚不解说:“师傅您不是已经决定了吗?为什么还要和别人商量呢?”
高僧挥了挥手说:“先去把他们都叫过来吧,回头我再与你说。”
很快,寺中众僧聚集在了一起,高僧将救济流民的事情告与众人后,大家便一人一句地讨论开了。很快,关于如何救济流民的一些细节慢慢成形了,包括:每天具体施予的数目,如何安排流民歇息的地点,以及给予流民一些比较好种的花生种子,并指导他们在荒地种植等具体事宜。
最后,高僧将众人的意见汇总到一起,就形成一个比较周全的计划了。这时,高僧叫来小和尚,问:“现在,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吐了吐舌头说:“明白了,一个人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大家一起思考就不会有遗漏的地方。”
高僧微笑着点头说:“不错,一人有失,众人无漏,便是如此了。”
点|睛|智|慧
一个人若想自身有所提高,那么必要的锻炼是不可少的。做事情的时候,亲身躬行可以从各个方面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锤炼,若是将之推诿给他人去做,固然能够得到一时的方便,但是长远来说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最后吃亏的仍然是自己。做事时除了事必躬行外,还要注意集思广益,这样一来,便能够集中大家的想法,使事情的解决不会产生遗漏,能够完美地解决,这样也能给予自身以更好的锻炼。
§§§第九节 责人不如责己
老祖宗说话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只责备自己而不责备他人,这是远离怨恨的方法;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这是做事失败的原因。
过来人的故事
山中有几户猎人,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是一起行动,后来为了更有效率,推举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赵姓猎人作为领头人,来指挥大伙儿的行动。
这一日,又是大家出猎的日子,几位猎人收拾妥当之后便出发了。
经过一番跋涉,几位猎人到达了密林深处,发现了几只鹿留下的踪迹。赵头领当即决定要拿这几只鹿作为开门红,于是吩咐各人拿出各自的本事进行追踪。
很快,众人根据得来的线索得知一处水洼子是这几只鹿常来的饮水之地,赵头领便让队伍中的一个瘦子在水洼子附近设下陷阱,其他人则散开来勘察地形,寻找可以埋伏的地点。
大家都不是新手,在有条理的指挥下,十分迅速地各就各位了。
傍晚时分,果然见到三只鹿悠然地来到了水洼子边。这三只鹿非常机警,原本正要像往常一样正常饮水,但是突然像是感觉到了什么或者是嗅到了什么似的,三只鹿便忽地散开要跑。几个猎人一见糟糕,其中一个矮个子慌忙中便开了枪,结果因为急中出错,这一枪打偏了。三只鹿听到枪声更是没命地撒丫子跑了起来,在山林这个主场,它们很快就跑得不见了踪影,此次狩猎以失败告终,猎人们撞了个开门黑。
事后总结检讨的时候,几位猎人发现原来是布置陷阱的瘦子出了漏洞,他放的夹子隐隐约约有股子味道。赵头领却并没有责怪瘦子猎人,而是自我检讨说:“是我的错,这一次就不应该布置陷阱,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过我们下次还有机会,不必担心。”
大家伙见赵头领将责任扛了下来,本来有些恼怒的心情也都平复了,一致表示下次要使出十二分力气,搏出个好收获来。
机会很快又来到了,这次的目标是一只貂子,不过在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捕捉的问题上,几位猎人出现了意见分歧。大多数人是同意使用陷阱夹子的,不过赵头领却认为应当吸取上次的教训,况且夹子也容易夹坏貂子的毛皮,所以最后赵头领否决了其他人的意见,一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其他猎人碍于他是头领,也只好听从照办。
后来在判断貂子的活动路线时又出现了分歧,在貂子常出没的两个地点,大部分人倾向于在光线充足的一处多放人手,阴暗的那一处只需派一两个人守侯,但是赵头领却认为貂子在阴暗处很容易跑掉,需要多放人手,而光线充足的地方只要一两人便能完全照顾到。最后,赵头领又排除了他人的意见,采取了自己的看法。
等到真正开始实施捕猎的时候,结果不用多说,猎人们再一次落了个空手而归的下场,不管赵头领再怎么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也改变不了众猎人的离心,一个只信自己不信别人的人怎么能够带领大家呢?
从此以后,猎人们便各自打各自的猎了。
点|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