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12126700000003

第3章 立身篇(3)

“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蒙德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航行在人生之船上,我们可能经历波涛汹涌,也可能会感受风平浪静,喜悦和幸福充斥在航行的途中,苦难和挫败也是航行的一部分,经历过航行中的所有感觉,人生才会完整。

犹太人在面对苦难时,还会借助优雅的小提琴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犹太人的小提琴琴弦要挂在琴上,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奏出悦耳的曲调。而且,要把琴弦拉得愈紧愈好——琴弦绷得愈紧,乐声也就愈美妙。犹太人常用这来比喻人的生活:“一个人要痛苦到了极点,才能尝到甜美的果实。”

在危机中寻找希望

当压力出现,迫使我们改变现状时,我们要不顾一切地战斗,即使面临强敌也要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塔木德》

人们曾这样评价犹太人的危机感及忧患意识:“每当幸运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后感知;而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犹太人总是最先感知。”充满危机意识,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制订各种目标和对策,这样即使困难、危机出现,也可以从容应对。

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犹太商人哈斯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他们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一天,哈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哈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哈斯于是把听到的全告诉了他。

“同他们拼了!”年轻人断然说道。

“不,”哈斯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那把珠宝交给他们?”

“也不行,他们还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儿,哈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老头子!”儿子叫喊着回答,“你说不出一句值得我听进去的话!”

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看着父子俩互相谩骂。老人然后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儿子!”哈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哈斯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父与子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做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小屋时,父亲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哈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没看到过,但法官仍然认为他们有罪。法官说道:“犹太人不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水手们只得赔偿了哈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哈斯父子的聪明,而且不得不为他们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所感动。很多犹太人都是这样,他们总能在别人看起来根本没有生还可能的绝境中找到希望。

苦难成就伟业

孩子出生时我们觉得高兴,有人去世时我们感到悲伤。其实应该反过来才对。因为孩子出生时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而人死之时一切功业已盖棺定论。

——犹太格言

犹太先知们认为人的一生分为6个阶段:

1岁时是国王——家人像扶持国王一样扶持他,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

2岁时是头小猪——喜欢在泥巴里面玩耍。

18岁时是小羊——无忧无虑地欢笑、跳跃。

结婚时是驴子——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低头缓行。

中年时是狗——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摇尾奉承,乞求他人。

老迈时是猴——行为和孩童无异,然而再没有人去关心他了。

综观人的一生,犹太人认为困难和不如意占十之七八,而幸福和快乐只占人生命运的十之二三。既然这样,也就不必惧怕痛苦和人生的失意了。

犹太人考夫曼能成为股市神人,是他顽强奋斗的结果。他1937年出生于德国,因遭受纳粹的迫害,1946年随父母逃到美国定居。他刚到美国时不懂英语,但他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不怕别人嘲笑,大胆地与美国小朋友交谈,从中学习英语。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英语,吃饭时和走路时也背诵英语词句。半年时间过去,他能熟练地讲英语了。他家境不佳,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读完了大学,并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工作中,他不辞劳苦,从银行的最底层做起,直至成为世界闻名的所罗门兄弟证券公司主要合伙人,以至首席经济专家和股票、债券研究部负责人。他对股市料事如神,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权威之一。

可以这么说,是苦难促成了考夫曼的成功。

如果人们把苦难看作是一种人生挑战,在外在的压力之下,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自己的潜力有了新的发现,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还有一些人好像就是为苦难而生的,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也许会昏昏欲睡,而一遇逆境,他反而精神抖擞,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人。

面对苦难,能坦然面对的当推犹太商人。每当危机来临时,他们仍能一如既往地做生意。并且他们从苦难中学到了很多,从知识的点滴积累,到性格的磨砺锻炼。一次次的失败和绝境,让他们悟出了某些书本里学不到的真谛,所以,他们成功了。

让希望的灯火永不熄灭

只要不断地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无法忍受黑暗。

——犹太格言

生命中难免会遇到阻碍,作为赚钱工具的投资自然也不例外。也许你一时财富剧增,也许不一会儿你就穷困潦倒。同一时间,有人心花怒放,有人痛哭流涕。客观上说,这些起伏波动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当面对这些起伏波动时,你所采取的态度是坚持还是放弃。投资大师索罗斯的成功,向我们宣布了答案。

乔治·索罗斯是一个犹太人,出生于匈牙利。他向来就是一个一旦接受了困境的挑战,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正是这种即使面临拒绝、挫折、失败,也坚持继续努力不懈的做法,为他日后在金融界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索罗斯的第一份工作和金融毫不相关。通过朋友的介绍,索罗斯在英国一家生产新奇产品、纪念品、人造珠宝的装饰品厂当储训人员,成为储备干部后,担任业务代表。

后来,索罗斯又为一位从事批发的顾客工作。他担任巡回业务代表,负责在威尔斯海滨度假区的零售商销售工作。虽然做得还不错,但索罗斯明白这种工作并不是他求学的目的,也不是父母期望他做的事,于是他决定彻底脱离。

接连的不如意并没有打倒索罗斯,他仍然坚持着,为自己寻找成功之路。

他开始写信给伦敦每一家商业银行的总经理,要知道,这在当时非常少见,因为没有人会写信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独特的求职方式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好做法,他的信只招来一些有趣的答复:有一位叫华特·所罗门的人打电话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目的只是要指出索罗斯把他的名字拼错了。身在这样的环境下,索罗斯并没有放弃,他也没有向社会风气妥协,他依然坚持着,同时不断寻找突破困境的途径。终于,辛格暨傅利兰德公司录用了索罗斯,原因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和索罗斯一样是匈牙利人。虽然,索罗斯最终并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但他的坚持为自己赢得了这个踏入金融界的机会。

索罗斯进入了金融界,他用他的坚持和努力,为自己赢得了“金融天才”的称号。

“我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是一种整合我所有层面的艰难过程。”索罗斯凭借他在挫折中的坚持精神,踏入了金融界的大门。想一想,我们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呢?

忍受不幸才能找到幸福

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还没有。

——犹太格言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女儿向父亲抱怨她的生活: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放弃了。

她的父亲把她带进厨房。父亲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

女儿纳闷父亲在做什么,不耐烦地等待着。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中,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女儿靠近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啜饮咖啡,她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3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时,该如何反应?是选择做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这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面对逆境,犹太人是如何反应的呢?许多犹太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痛苦和磨难,在困境中他们都选择了坚忍,选择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忍耐是成功者的信心表现。忍耐是逆商的基本体现,逆境是成功的一种回响。⊙“成功者是踏着失败而前进的。”犹太人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作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人们可以把逆境当成动力,激励自己顽强地奋斗,去争取幸福。

成功的法宝在于自强不息

我们是在和别人赛跑,我们能掌控的是自己,而时间却永远不停地向前,因此在时间的海洋中,我们只能不停地奔跑。

——《塔木德》

《塔木德》中非常强调“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对很多犹太人都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世界连锁店的先驱卢宾就是其中的一位。

1849年卢宾出生于一个俄国的犹太家庭。在俄国由于受到歧视,他不得不迁居到英国。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由于温饱无保,他不得不又迁居到美国纽约。又因为家庭贫困、没有条件读书,他16岁那年随淘金潮流到了加州淘金。黄金没有淘着,迫使他另谋生路。卢宾就从摆摊卖日用品开始,逐步发展成大商店,最后创造出连锁商店经营模式,成为大富豪。

卢宾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因为生活的挫折而气馁,在淘不着黄金的情况下,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动脑筋,从千千万万的淘金者身上打主意,考虑到他们在矿场上需要各种日用必需品,就从这点突破,从此走上规模经营和连锁销售的发迹之路。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不能指望、依靠别人,如《国际歌》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巴拉尼是个犹太人的儿子,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但是,他没有因此丧失生活的信心,相反,却增强生存下去和创大业的决心。他立志学习医学,历尽艰苦,终于学有所成,对医学研究精深,特别对耳科绝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医学科研论文和两本很有研究价值的论著《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器的机能试验》。由于科研成果卓著,他被所在国奥地利皇家授予爵位,于19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可以说,这些荣誉和奖励是对他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一种报酬。

因为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犹太人在任何场合、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有勇气面对困难,敢于向厄运挑战,始终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强不息精神是催人奋进和获取成功的法宝,是犹太人的一种制胜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有了成功的信心,就会设法发挥自己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用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就可以排除万难,敢于面对现实,坚持下去,最终获得成功。

得和失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伟人经常犯错误,经常要摔倒,但虫子不会。因为,它们做的事情就是挖洞和爬行。

——犹太格言

犹太商经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单纯的“得”,也没有纯粹的“失”。得与失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兄弟,它们形影不离,相辅相成。所以,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先失去什么。同样的道理,你如果先失去了什么,也肯定会相应地得到什么。

虽然“得”与“失”之间不可能是等量对换,但其中的逻辑关系却是不容置疑的真理。所以,我们既不要只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失”,也不要片面地看待他人的“得”。只有这样,你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世间万物。

下面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一位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做雨伞,小女儿做布鞋。天晴时,老太太就发愁: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日子怎么过?下雨时,老太太也发愁:小女儿的布鞋没人买,一家子怎么生活?但是我们知道,天不是晴就是雨,于是老太太就天天愁、月月愁、年年愁。

邻居见状就规劝老人道:有失去才会有得到,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呀。天晴时你应该这样想:小女儿可好了,晴天布鞋好卖。下雨时你应该这样想:大女儿可好了,雨天雨伞热销。果然,这以后,老太太天天乐、月月乐、年年乐,日子过得很舒心。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现象,不一样的思维,得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没有注意到无数的惨败实例时,自然会因仅仅一次的失败而灰心丧气。假如他事先了解成功的背后是由无数失败经验所累积的,自然就不会因一次或两次的失败而泄气。

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学习那个邻居能够坦然面对得失的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为自己的一时之失而灰心丧气,也不要为一时之得而得意忘形。要时刻谨记,人生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只有放弃一部分,我们才会得到另外一部分;只有放弃某种我们凭“惯性”而固守着的东西,才会得到另一些真正有益于人生的东西。

§§§第三节 犹太人的处世智慧

朋友是世间最珍贵的财富

人应交友,以便能跟他一起读《圣经》,一起研习《密西拿》,一块吃饭,一同饮酒,并向他吐露心曲。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网络是我们成功地解决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到达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