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6)
捏脊疗法治疗汗证宜于虚证所致的自汗等,对于实热证及大汗亡阳者应尽快施以它法,否则耽误时间,延误病情,发生危险。至于由丘脑、内囊等病变所致者应尽快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十三、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严重水肿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内经》中有风水、水胀、石水等不同称谓。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里水、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等病名。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中明确地提出水肿病的病名,并有“十水候”、“二十四水候”之称。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水肿》将其分为阴 水和阳水两大类。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源性水肿,****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以及特发性水肿等。
【病因病机】
水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
1风邪袭表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降,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水湿内侵涉水冒雨,或久居潮湿之处,水湿之气内侵而成水肿。《伤寒杂证保命歌括·胀满》:“水胀者,因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体肤”。
3饮食失调饮食不足,致脾气日渐亏损,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以致脾虚失运,遂成水肿。
4劳倦体虚劳倦太过,或素体脾胃气虚,脾阳失运,运化失司,水湿停聚而为水肿;
房劳过度,生育不节,肾气受损,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5瘀血阻滞瘀血阻滞,损伤三焦水道,水液停聚而成水肿,《血证论》:“瘀血化水,是血病而兼水也”。
【临床表现】
临床常将水肿分为阴 水和阳水两大类。
1阳水
(1)风水泛溢:眼睑水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兼有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2)水湿浸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濡缓。
(3)湿热壅盛:遍体水肿,皮肤绷紧发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2阴 水
(1)脾阳虚衰: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或沉弱。
(2)肾阳衰微: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疗方法】
1治则宣肺健脾,温肾利水。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先以双手掌侧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做反复擦揉,边揉边点按肺俞、脾俞、肾俞、命门俞等俞穴各3~5分钟,至皮肤发热,然后用捏脊常规手法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捏拿15~20遍,每捏至上述俞穴时做提拿手法3~5次。发热者加按揉大椎穴;胸脘痞满者加揉胃俞、三焦俞穴,配合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
【典型病例】
邓某,女,3 6岁,初诊于1971年8月3日。患者数年前曾患急性肾炎,几经中西药物治疗仍迁延难愈。现颜面及下肢水肿,肤色萎黄,困倦乏力,精神不振,腹胀不舒,纳少便溏,脉沉细,苔薄白腻。治法:用双手掌根揉按肾俞、脾俞穴约5分钟,然后从长强部循脊椎提捏至大椎部,揉按大椎部片刻,即用右手小鱼际部缓缓用力沿脊椎揉按旋推至长强穴,如此往返半小时,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留针半小时。半个月后,水肿显消,食欲大增,治疗4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守法治疗3个月,随访年余,疗效巩固(黄际群成人捏脊疗法应用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1:35)。
【注意事项】
捏脊法只作为水肿证的辅助治疗,宜与中药配合施治,疗效更好。
十四、阳痿
阳痿是指男子青壮年时期临房时阴 茎萎软不举,或举而不坚的病证。多因伤及肾气、情志失调、湿热下注;使肝、脾、肾功能失调,宗筋弛纵所致。
《内经》将其称为“阴萎”、“宗筋弛纵”和“筋萎”。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以阳褒为篇名进行论述,并且指出“阴萎者,阳不举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性功能障碍或性神经损伤。
【病因病机】
1肾伤大过禀赋不足,少年****,肾气损伤,或者早婚早育,平时房事过度,纵欲竭精,真阳衰微,以致阳事不举。
2忧思太过思虑过多伤脾,忧郁多愁伤心,心脾劳伤,则病及阳明冲脉。阳明为水谷气血之源,主润宗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宗筋因而失养,导致阳痿。
3情志失调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或者大惊卒恐,恐则伤肾,恐则气下,则肾气亏损,作强不能,阳事不举,
举而不坚。
4醇甘不节过食醇酒厚味,积滞不化,戕伤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热,湿热下注,而致宗筋弛纵,阳事不举。
【临床表现】
1命门火衰阳痿,精薄,精少,精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胖,尺脉弱。
2心脾虚损阳痿,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脉细
弱。
3肝郁不舒阳痿,烦躁易怒,胸脘不适,胁肋胀闷;舌淡红,脉细。
4惊恐伤肾阳痿,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寐不安,睡中惊叫;舌淡红,脉弦。
5湿热下注阳痿,阴 囊潮湿,肢体困倦,或有阴 囊坠胀、肿痛,小便赤涩灼痛;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
1治则疏肝理气,健脾补肾。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拿至大椎穴,反复10~15遍,手法力量中等强度,加提拿、按揉肾俞、肝俞、脾俞、命门俞、气海俞、关元俞、长强穴。配合揉涌泉、大赫穴,擦八髎穴等。
【治验集锦】
刘育才报道:捏脊推拿法治疗数10例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阳痿,疗效颇佳。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穴捏拿至大椎穴,反复10~15遍,手法力量中等强度,加提拿、按揉肾俞、肝俞、脾俞、命门俞、气海俞、关元俞、长强穴。配合揉涌泉,大赫穴,擦八髎穴。全部有效(刘育才按摩疗法治疗阳痿四川中医,1991;6:27)。
【典型病例】
1李某某,男,30岁,1978年6月20日诊。患者未婚时经常****,婚后****前能勃 起,但随即萎软,一连数年均如此,曾服用许多单方,未见好转,近两年几无性 欲。经用捏脊等法治疗2个月余,阴 茎能勃 起,并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次年其妻分娩一子(刘育才按摩疗法治疗阳痿四川中医,1991;6:27)。
2徐某某,男,35岁,1987年9月28日诊。患者1977年结婚,婚后2年性生活正常,以后逐渐阳痿,直至完全丧失性功能,几经治疗无效,经用捏脊配合按揉治疗1个月余,阴 茎开始勃 起,按此法继续治疗半年,随访2年,未见异常(刘育才按摩疗法治疗阳痿四川中医,1991;6:27)。
【注意事项】
治疗时注意给予患者以心理疗法,使其产生自信,消除紧张;患者应节制性生活。
十五、痿证
痿证是肢体的皮、肉、筋、骨、脉受到外邪的浸淫,或因五脏内伤而失荣引起的以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证可突然发病,也可缓慢形成。轻者肢软无力,重者四肢痿废不用。
痿证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多宗此说。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良、癔症性瘫痪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后遗症等病证。
【病因病机】
1感受热邪温邪上扰,首先犯肺,致肺热津伤;久处湿地,以水为事,湿郁化热,湿热浸淫肢体而发为本证。
2忧思劳倦情志内伤,喜怒不节,劳倦****,内损肝肾,导致筋脉失养而发病。
3跌仆损伤跌仆损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筋脉失养。《证治汇补》认为,血瘀者,因积血不消,瘀滞经络,致使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的功能失常而致痿。
4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导致脾运不输,筋脉肌肉失养,产生痿证。
5脾胃亏虚脾胃素虚或久病致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而产生肢体痿弱不用。
【临床表现】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肢体酸软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湿热浸淫肢体逐渐出现痿软无力,以下肢常见,或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之微热,喜凉恶热,或有身重面黄,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胃虚弱初起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逐渐痿软不用,食少,便溏,腹胀,面浮而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4肝肾亏虚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兼见头晕目眩,咽干耳鸣,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甚至步履全废,下肢肌肉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
5瘀阻脉络外伤之后突然下肢痿软或四肢痿软,肌肤麻木,伤处疼痛;舌质暗,脉细涩。
【治疗方法】
1治则健脾益气,强肝补肾。
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常规捏脊手法在背部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反复15~20次,手法先轻后重,以重得气感为度,重按重提大椎穴、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穴。配合四肢按摩法。
【治验集锦】
1徐振华、王晓梅报道:捏脊配合中药治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恢复期患者14例,效果满意。方法用捏脊疗法:操作前,医者先将双手10个手指末端及患者捏脊部位皮肤涂以滑石粉,用双手拇、食、中指指端,将患者腰骶部皮肤捏起,沿脊柱向头部捏捻,每捏捻两次,用力向上提拉1次,到大椎穴处。然后再以食、中、环(无名)指指端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向下梳抹到腰骶部,根据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每次20~30遍,每天1~2次。注意: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用力适中,不可粗暴,以免损伤皮肤。配合虎潜丸(壮骨或鳖甲、龟甲各20克,白芍、牛膝、黄柏、熟地黄各18克,知母、陈皮各10克,干姜9克,锁阳6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便秘者加郁李仁、火麻仁;久病阴损及阳者,原方去黄柏、知母,加补骨脂、巴戟天、肉桂、附子。水煎服,每日l剂)。14例患者中痊愈9例,占64%;好转4例,占29%;无效1例,占7%,总有效率93%(徐振华,王晓梅捏脊配合中药治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恢复期病人14例按摩与导引1996;4:30,31)。
2石晓军报道:中药配合捏脊疗法治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9例,效果良好。方法:医者以双手拇、食、中指指端将患者腰骶部皮肤捏起,沿脊柱向头部方向捏捻,每捏捻3次,用力向上提拉1次,到大椎穴处,然后再以食、中、环(无名)指指端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向下梳抹至腰骶部,每次7遍,每日1次。配合中药汤剂扶正治痿汤(莲子肉、芡实、龟甲、麦冬、黄芪、甘草、当归、连翘、板蓝根、木瓜、山药、牛膝等)口服。9例患者中痊愈5例,占5556%;好转3例,占3333%;无效1例,占1111%。疗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2个月,总有效率为8889%(石晓军中药配合捏脊治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吉林中医药,1990;6:21)。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