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名医经典医案
12169800000018

第18章 郑魁山针灸医案 (2)

第八章 郑魁山针灸医案 (2)

,痛时喜冷风,因痛不能饮食和睡眠,并伴有头晕、面赤、面热和胁痛,在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曾拔去牙齿,服中药等效果不显,现在又出现额部及两太阳穴处疼痛,头皮紧,痛时恶心发热,胸闷气短,心烦口苦,睡眠不佳,大便干燥,以早晨和疲劳后症状加剧。检查所见: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苔白根腻,舌有裂痕,脉弦。中医辨证系肝阳乘胃,风热上扰。采用驱风清热,调和肝胃之法治之。取风池、头维、太阳、百会、合谷用凉泻法,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针治3次,头痛眩晕减轻,则改取头维、中脘、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针治10次,症状完全消失而停诊。经7月15日随访未复发。

眶上神经痛

张××,男,20岁,1962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于1956年右眉骨处痛,初似针刺,后如刀割,重时伴有呕吐,右眼发胀或痛跳,视力无障碍,每次犯病持续1~2个月,上午重,下午轻,不犯病时无任何不适,但有时腰酸,两下肢无力,病前无外伤及发热病史。检查所见:右眉骨近中1/3处有压痛,脑神经一般正常,其他无异常发现,舌苔薄白,脉弦,左尺较弱。中医辨证系肾虚肝旺,风热上扰。采用祛风止痛,补肾调肝之法治之。取双风池、右攒竹、四白、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针治1次,眉骨痛减轻。第2次配肾俞、关元俞用热补法,不留针,针治3次,眉骨痛消失,腰痛减轻,下肢感觉有力,则减风池、四白,又治疗3次症状完全消失。为了观察疗效,每周复查2次,观察了2周未复发。

尺神经麻痹

单××,男,7岁,因右手无名指和小指运动和感觉障碍2个月,于1964年7月21日来院治疗。

患者于同年5月18日患中毒性痢疾,神志昏迷,住北京某医院,经用冬眠疗法等措施进行抢救,连续输液3天,病情好转,但发现右手无名指和小指运动失灵,感觉迟钝,皮肤温度较低,经理疗约2个月,无明显效果。检查发现:右手无名指及小指中、末节呈外展屈曲位,屈、伸、内收、外展均乏力,右手拇指内收、屈曲力亦弱,不能持筷。大小鱼际肌肉明显萎缩,小指及无名指尺侧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消失。右侧小指皮肤温度较左侧低4.25℃,无名指较左侧低1℃,其余3指基本相同,舌苔薄白,脉细。中医辨证系外伤经络,气血不运,筋肉失其荣养所致。采用理气活血,温通经络之法治之。取同侧臑会、小海、曲池、外关、腕骨、后溪、中渚、神门、液门、合谷按顺序由上而下针刺(“通经接气法”)用热补法,使温热感觉传导到手指。隔日针灸1次。经过6次针刺治疗后,右手运动及感觉障碍逐渐恢复,肌肉萎缩情况逐渐好转。

经过10次针刺治疗后,右手无名指及小指活动幅度增大,伸直尤为明显,感觉消失范围明显缩小,治疗1个月后,右手无名指及小指活动范围进一步增大,握力明显进步,已能持筷进食,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情况已有好转,痛觉消失范围进一步缩小,而触觉几乎完全恢复,针刺或触右手小指时均引起相当尖锐的麻感。治疗2个月后,右手运动基本恢复正常,仅右指稍屈曲,肌肉萎缩情况基本恢复,与健侧无明显差别,痛觉也基本恢复,但较正常部位稍迟钝。自10月中旬以后,改为每周针刺1次,以巩固疗效。至11月中旬停止治疗时,仅右小指末节痛觉稍迟钝,其余均恢复正常。经1965年1月27日复查,情况良好。皮肤温度恢复较慢,且不稳定,开始治疗阶段,正值夏季,气温较高,而右小指皮肤温度大多较健侧明显降低。治疗的后期气温较低,而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患者初入诊室时,两侧皮肤温度相差较多,但经过一段休息后,两侧皮肤温度逐渐接近,说明皮肤温度的调节功能也有进步。

正中神经麻痹

郭××,男,30岁,1961年8月28日初诊。

患者于40天前,左手背第2掌骨处被机器碰伤。伤口长1cm多,失血过多,当即在左腕部上止血带,后又于左上臂根部加止血带,历约2个小时(中间未松解过),血方止,去止血带1天后左臂始能上举,但呈腕垂状,不能背屈。经当地医院和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和外伤性正中神经麻痹。后转我院时,左前臂肌肉萎缩,左手麻木无力,不能持火柴盒,亦不能握拳,有时手肿。检查所见:左前臂肌肉及大小鱼际肌肉萎缩,左手皮色暗紫,肌张力低,左肘关节可伸直,不能屈曲,左腕可以活动,左手握拳及对掌运动不能,左肱二头肌腱反射未引出,霍夫曼征(-);舌红、苔黄腻,脉沉细稍弦。中医辨证系外伤经络,气血不运,筋肉失养所致。采用理气活血,温通经络之法治之。

取左大杼、臑俞、臑会、消泺、曲池、外关、后溪,由背肩下,按肩、肘、手顺序取穴,用烧山火法,使感觉逐渐由肩传导到手,并且曲池、外关、后溪针后用艾条灸15~20分钟,使肌肤温热。第1次针刺时,大杼的感觉可以传导到上臂,臑会可以传导到肘,曲池仅能传到温溜,外关和后溪的感觉迟钝未见传导。针灸6次,外关和后溪的感觉较前有进步。左手拇指和示中二指对掌运动出现;针灸26次,左手握力增加,能提起小椅子。

于10月26日神经科检查:左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但腕、指关节运动尚欠灵活,左手拇指与各指均可做对掌运动,但与小指仅刚能接触,左上肢力量比右侧仍明显减低,肌张力也差,左上臂及左前臂之周径与对侧之周径相比约小1cm,左手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仍有萎缩,未见有肌纤维震颤,左上肢之前臂及上臂痛觉稍过敏,以前臂为明显,腕上2cm以下及手痛觉则迟钝,触觉及冷觉仅腕上2cm以下及手部减退,运动位置觉无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右(+)、左(-),肱三头肌反射右(+)、左偶尔可引出,桡骨骨膜反射右(+)、左(-),尺反射右(-)、左(-),霍夫曼征右(-)、左(-),其余神经系统无明显改变。肌电检查: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波幅较前高,取穴则改为左侧肩髃、消泺、曲池、外关、中渚、合谷,仍用烧山火法,治疗到11月30日,针达40次时,症状基本消失。除肌萎缩无明显改变外,左手皮色,左臂各关节活动范围及对掌运动均恢复正常,左手肌力增加,可持15kg重物;痛觉、触觉、温度觉基本恢复;肌电检查有明显进步;治愈回籍。经1962年1月15日随访,患者恢复工作后,照常劳动,左手肌肉萎缩现象,经过劳动锻炼,恢复正常,与健手无异,亦无其他不舒适感觉。

两手震颤

谈××,男,21岁,1961年3月2日初诊。

患者由10岁开始在精神紧张及作精细手工时,即两手震颤,当精神和注意力集中时则震颤加剧,能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以前在站队、集合紧张时,两侧小腿亦有同样的现象发生,近两年来未发作,但两手震颤不断发作已10年之久。曾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麻痹性震颤。经常大便带血,鼻衄血,有时头晕,烦躁起急。检查所见:血压100/64mmHg(1mmHg=0.133kPa),患者伸臂两手明显震颤,脉沉细无力,苔薄白,中医辨证系气血虚弱,肝木失养,虚风内动,神不自主。采用调胃健脾,补气养血,柔肝熄风,安神定志之法治之。取中脘、足三里、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每星期针2次,针治4次手颤减轻,但鼻仍衄血,大便仍带血。则配大椎、二间、神门,用平补平泻法,又针治2次,大便带血和鼻衄血即停止。治疗到4月30日,针达16次时,手颤已不明显,便血和衄血未复发而停诊。

脑血栓形成

刘××,男,70岁,1962年6月16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已10年。近1年来经常头晕,因3天前喂猪时觉头晕,右半身麻木发软,活动不灵而摔倒,继则语言不清,经当地医院转来我院。检查所见:神情合作,发育营养一般,能勉强起立,不能站立和行走,轻度失语,血压180/130mmHg(1mmHg=0.133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佳,右侧眼裂较小,闭眼力量较差,露齿,口角稍向左牵,右侧肢体肌力明显降低,右上肢不能举达下颌,手腕活动迟钝,手指不能伸直,右下肢沉软,髋、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踝以下不能活动,右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生理反射不亢进,病理反射除巴宾斯基征阳性可疑外,余皆阴性;眼底检查:呈动脉硬化性眼底改变。

舌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辨证系脾湿多痰,劳累过度,肝阳上亢,痰阻隧道。采用抑肝扶脾,祛风化痰,疏通经络之法治之。取曲池、合谷、阳陵泉、丰隆、曲泉,健侧用透天凉法,患侧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针治2次后,上肢能举至头顶,手指屈伸接近正常,下肢髋、膝关节活动范围扩大;针治4次后,能扶腋杖行走,步态尚稳;第5次针治加金津、玉液、丘墟、申脉、哑门,言语开始清楚,踝以下能活动,右腹壁及提睾反射逐渐出现,血压降至150/110mmHg(1mmHg=0.133kPa)。为了巩固疗效,又配风府、关元俞、秩边、环跳,和前穴加减。治疗达24次时,症状消失,上下肢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仅肌力稍差,即出院。

乙型脑炎后遗症

李××,男,32岁,因精神失常2个月,1971年10月18日来我院。

患者于同年8月16日患乙型脑炎,在我院住院5天,因病情危急,转某解放军医院进行抢救。10月上旬脱险出院后,生活一直不能自理,不知大小便,意识不清,痴呆不语,有时胡言乱语,吃饭不知饥饱。检查发现:精神失常,两目直视,不识亲疏,答非所问,乱说乱动,自言自语,时哭时笑,面色干黄,舌苔黄厚,脉滑。中医辨证系风邪犯脑,津液灼伤,气血耗损,神明不清。采用清热养阴,开窍醒神之法治之。取风池、风府、百会、神庭、印堂、人中、合谷,用平补平泻法,内关用补法,每日针1次。治疗到1个月,患者能识亲疏,能说话,但说过就忘,以前的事一点也想不起来,吃饭能知饥饱。又治疗1个月,大小便能够自理。记忆力有所好转,但患者经常头痛眩晕,烦躁不安。取穴减人中、风府,加太阳、巨阙、神门,隔日1次,又针治2个月,精神和记忆力已基本正常,即恢复了工作。1972年8月随访一切良好。

脑震荡

陈××,男,51岁。因头部被木棒击伤1小时,1973年11月26日来住院。

患者1小时前盖房时不慎被木棒击伤头部,当即昏倒约10分钟,醒后头昏,头痛不止,呕吐两次,经当地卫生所注射阿尼利定1支,但仍头痛、头昏、烦躁、不能坐立。检查:体温37.5℃,头部右枕区约有3cm×4cm肿胀压痛,后项部约有1cm×0.3cm皮肤擦伤,血常规: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9,淋巴细胞0.06,单核细胞0.04。脉搏130次/分,血压150/110mmHg(1mmHg=0.133kPa),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辨证系髓海受伤,瘀血停留,经络受阻,元神不宁。采用通经活血,清脑安神之法治之。取风池、百会、神庭、后顶、通天、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针治2次后头痛减轻,痛仅限于前额部,头脑感觉清凉,则减通天、后顶、加太阳,治疗到12月8日,针达10次时,头痛、头昏等症消失。检查完全恢复正常,即出院。1974年3月3日随访情况良好。

腰麻后遗头痛

薛××,女,18岁。因在本院手术后头痛4天,1973年12月10日会诊。

患者12月6日作阑尾摘除术,腰麻后出现头痛,以头顶和前额部最剧烈,并有头晕,不能坐,不能下床。检查发现: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腰麻后遗头痛。中医辨证系素体虚弱,脑府失清,经络受阻,引动肝风。采用清散头风,通经止痛之法治之。取风池、百会、头维、太阳、神庭、合谷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针治1次,头痛减轻,即能坐起,并能下地。针治2次,头即不痛不晕,能走路。检查恢复正常而停诊。

风湿热(关节型)

祖××,男,14岁。因两膝关节剧痛2天,1976年2月3日来我院。

患者2年来天气变化时发现腿痛,去年春节前发现两膝关节痛,昨天两膝关节剧痛,不能站,不能走,全身关节串痛,并有发热。检查:体温38.4℃,听诊:心尖部可听到Ⅱ级吹风样杂音。血常规:红细胞2.88×1012/L,白细胞27.3×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18,嗜酸性粒细胞0.02。血沉:71mm/1h;尿常规:蛋白微量,尿酸盐结晶()。心电图可疑,心率86次/分,双膝关节红肿压痛,苔白腻,脉滑数。中医辨证系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经络受阻,阳气闭郁。采用发散风邪,除湿利节之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