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施今墨医案解读
12172900000004

第4章 传染性疾病(外感病) (4)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外感病) (4)

温邪内伏,蕴结不解,所以历久发热不退。当以清热为主,佐以透邪,基本以七清三解法治之。

【处方】

白苇

茅根 各12克

酒黄连 5克

芩 6克

龙胆草(酒炒) 6克

金银花

藤 各10克

赤芍药

茯苓 各10克

炒栀子 6克

桑 枝 6克

叶 18克

煨葛根 6克

薄 荷 5克(后下)

蔓荆子 5克(炒)

甘草梢 3克

炒香豉

12克二诊:服药2剂,汗出头痛减,大便泻已止,小便量增多,色深黄,口渴多饮,体温38℃,仍作谵语,咳嗽气促,舌红苔垢。防转肺炎,拟清凉透邪佐以止咳化痰为治。

【处方】

白苇根

茅根 各15克

生石膏 15克

肥知母 6克

淡竹叶 10克

节菖蒲 5克

酒黄芩 10克

连 5克

炙紫菀 5克

炙橘红 5克

赤茯苓

芍药 各10克

炙前胡

白前 各5克

桑 叶 6克

枝 18克

蔓荆子 6克(炒)

粳 米

100粒(布包)三诊:服2剂,发热渐退,体温不及38℃,口渴多饮,小便短赤,汗出如蒸,神志清楚,但仍烦躁,舌红,苔黄已不厚,脉稍数。温邪初退,不宜汗解,应导之由小溲而去。

【处方】

赤茯苓

小豆 各12克

车前子

草 各10克

节菖蒲 5克

冬瓜子

葵子 各12克

瓜蒌皮

根 各10克

白通草 5克

炙甘草 3克

朱茯神

麦冬 各6克

鲜石斛 各6克

炒远志 10克

淡竹叶 10克四诊:热退至常温,神识清楚,除觉体倦无力及食欲不振外,余无他症。拟养阴开胃作善后处理。

【处方】

北沙参 10克

朱麦冬

茯神 各10克

旋覆花 6克

半夏曲 10克(同布包)

鲜生地

石斛 各10

佩兰叶 10克

节菖蒲 6克

炙甘草 3克

冬瓜

葵子 各10克

淡竹叶 10克

炒远志 10克【解读】

本案为年事已高,又罹温邪内伏发热不退之证。初诊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及栀子豉汤加减,以清热为主,佐以宣透之味,二诊以新加白虎汤为主治之,加强清凉透热作用,三诊清热为主,养阴为辅,四诊则反之,养阴为主、清热为辅。温邪蕴久最易伤阴,不可过汗过下,惟以导邪由小溲而出,始较妥贴,三诊中重用利尿之药,达八味之多。充分体现施师退热时,采用引邪由水道而出的特点。施师组方时,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二诊在清凉透热时佐以止咳化痰的前胡、白前、紫菀、橘红消除咳嗽症状,以防微杜渐。四诊主要养阴扶正又用半夏曲化痰开胃,佩兰叶醒脾化湿,善后处理十分周到。本案虽属年高病久,每诊法随证变,治法很有条理,配伍颇具匠心,遂使4个月不退之热,四诊而愈。

白茅根——白苇根(见第3页)。

金银花——金银藤(忍冬藤)

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芬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故为清热解毒之佳品;金银藤具有生发之气,故能理气行滞,通络止痛,疏风清热。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为主,金银藤以通络止痛为要。二药伍用,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消肿、通络止痛之力增强。

金银花、金银藤伍用,习以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四肢酸楚、疼痛等症。若治热痹诸症,常与牡丹皮、丹参,苍术、黄柏配伍应用,其效更捷。据报道,近人亦合用本组对药治疗脉管炎,并证实具有解毒消炎、通络止痛的功效。

桑叶——桑枝(见第19页)。

黄芩——黄连(见第12页)。

赤芍药——赤茯苓(见第21页)。

炒栀子——炒香豉(见第2页)。

炙前胡——炙白前(见第7页)。

瓜蒌皮——瓜蒌根(天花粉)

瓜蒌原植物名栝楼。其果实的果皮叫瓜蒌皮,又名栝楼壳。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功专清肺化痰、宽中利气、开胸间胃口之痰热。瓜蒌根又称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其味甘、苦、酸,性凉而润。入肺、胃经。能生津止渴、清肺润燥、化胸中燥痰、止咳,又能通行经络,消肿排脓。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中利气;天花粉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二药伍用,药效倍增,荡热涤痰,生津润燥,开胸散结,润肺止咳甚效。

施师临证处方时,多以瓜蒌皮、瓜蒌根并书,治疗肺燥咳嗽甚效。若与南沙参、北沙参合用,其效更著。

知母——石膏

石膏多以生品入药,故又叫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本品质重气浮,入于肺经。既能清泄肺热而平喘,又能清热泻火,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肤邪热。

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生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泄肺、胃实热之力增强。

生石膏、知母伍用,出自《伤寒论》白虎汤。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舌上干燥,而烦躁不得卧,渴欲饮水数升者,以及脉滑数而手足逆冷,此热厥也,亦主之。

生石膏亦可轧细水飞,水量须多,取1~2大碗,频频饮之,以取微汗为佳,即古人所谓石膏可解肌退热者。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所谓上消,多属肺阴虚而化热之故,宜用生石膏、知母为治。盖以生石膏甘寒清热,除烦止渴,用知母苦寒坚阴,滋阴润燥,二药相合,相得益彰,治疗上消诸症,确有实效。祝谌予老师云:糖尿病渴饮无度者,加浮萍30克以解其渴,屡用屡验矣。

炙紫菀——炙化红(橘红)

紫菀(见第7页)。

橘红即橘皮的外层红色部分,或柚类果实的外层果皮。味苦、辛,性温。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紫菀甘苦而温,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橘红偏于燥湿化痰,紫菀侧重润肺祛痰。二药伍用,一燥一润,一化一祛,痰可祛、咳可宁。

施老临证处方时,习惯以炙紫菀、炙化红伍用。

化橘红系化州“柚皮”,与橘红(即橘皮)系二物,不可混淆。化橘红祛痰力强,而亦较燥,理气和中之功远逊橘皮。《本草从新》云:“化州陈皮,消痰至灵,然消伐太峻,不宜轻用。”

炙是以蜂蜜为辅料,与药物拌炒而得。蜂蜜性味甘平,有甘缓益气、润肺宁咳、解毒矫味之功,与药同制,可缓和药物过偏之性,并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

远志——石菖蒲

远志苦温芳香清冽,辛温行散,宁心安神,益肾强志,散郁化痰;石菖蒲辛散温通,利气通窍,辟浊化湿,理气化痰,活血止痛。远志通于肾交于心,石菖蒲开窍启闭宁神。二药伍用,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宁神之力增强。用于治疗头晕、头脑不清,心神不稳,心烦意乱,失眠,记忆力减退,甚或表情淡漠、痴呆等症以及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症见神志不清,舌强语涩者。

远志、石菖蒲伍用,名曰远志汤,出自《圣济总录》。治久心痛。《千金要方》加入龟甲、龙骨,名云孔圣枕中丹。用于治疗心血虚弱、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症。笔者体会,凡属神经衰弱,睡眠差、记忆力减退者确有实效。对于情志不遂以致表情淡漠,甚或痴呆、失眠、不安等症者,常与温胆汤合用,多收良效。

施老临证处方时,习惯以焦远志、节菖蒲伍用。远志炒焦之意,即去其内含的远志皂苷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地引起恶心。节菖蒲即九节菖蒲,根瘦节密,一寸有九个节。施老经验,此类品种疗效较好。

赤茯苓——赤小豆(见第13页)。

鲜生地黄——鲜石斛

鲜生地黄与鲜石斛均为甘寒之品,又同取鲜品入药,意即取其更多的汁液,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退热、泄热除烦之功。

鲜生地黄、鲜石斛伍用,出自《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伤津液,舌苔变黑者。

冬瓜子——冬葵子(见第13页)。

朱茯神——朱麦冬

茯神为茯苓菌的菌核抱松根而生的部分。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经。因本品抱木心而生,故入心者居多,功专导心经之痰湿,以开心益智、安魂养神。麦冬又名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本品既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又能养胃阴、生津液、润肠燥,还能清心除烦。

茯神入心经以导其痰湿,而开心益智,宁心安神;麦冬甘寒养阴,苦寒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清心除烦。茯神以补心气为主,麦冬以补心阴为要。二药伍用,一阴一阳,相互促进,共收养心宁心,镇静安神之功。

施师临证处方时,习惯以朱茯神、朱麦冬配伍应用。意即茯神、麦冬二药用朱砂拌之,以引药入于心经,而达养心潜阳、镇静安神、增进睡眠之功。

半夏曲——旋覆花(见第12页)。

第四节 暑 湿

高某 女 56岁 病历号 51、1、634

盛暑酷热,贪食生冷,院中乘凉,深夜始睡。今晨忽腹痛如绞,腹泻4次,恶心呕吐,不思食,头痛微热,腰酸身倦。

舌苔薄白,六脉濡数。

【辨证立法】

外感暑湿,内伤寒滞,互阻中焦,胃失和降,故呕吐不食。脾乏健运,因以腹泻。拟以祛暑、利湿、和胃、健脾法治之。

【处方】

藿香

苦桔梗 各5克

广陈皮 5克

炒薏苡仁 12克

干芦根 12克

鲜生姜 3片

扁豆衣

花 各6克

云茯苓 10克

姜半夏 6克

姜厚朴 6克

大 枣 3枚

白术炭 各10克

白通草 5克

炒香豉 10克

炙甘草 3克二诊:服药2剂,呕吐腹泻均止,但觉胸腹不适,食欲欠佳,全身酸软无力,头已不痛,但觉晕。

【处方】

云茯苓

神 各10克

厚朴

玫瑰花 各5克

扁豆花

衣 各10克

六一散 10克(用鲜荷叶包煎)佩兰叶 10克

陈皮炭 6克

炒枳壳 5克

苦桔梗 5克

野於术 5克

炙甘草 3克

【解读】

夏日暑湿熏蒸,脾胃不健,复加贪食生冷,乘凉感寒,致使脾胃升降失调,泄泻之病,盛暑多见,恙由是故。本案化裁藿香正气散方,药服两剂,吐泻均止,二诊则以开胃和中为善后。

藿香梗——桔梗

藿香梗辛温,气味芳香,醒脾和胃,化湿止呕,行气止痛;桔梗辛苦性平,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二药伍用,相得益彰,理气宽中、消胀止痛之力增强。

苍术——白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既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白术以浙江于潜所产品质最佳,故又名于术。本品味甘、苦、微辛,性温。入脾、胃经。临床运用,有生、炒之别。生品入药,取其健脾之功而少燥气;炒后入药,是为增强燥湿之力。本品甘温补中,苦温燥湿。既能补脾益气,又能燥湿利水,还能固表止汗。

苍术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邪,祛风湿;白术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止汗。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正常,水湿得以运化,不能聚而为患,人则康复无恙。

苍术、白术伍用,出自《张氏医通》。用以治疗脾虚痰食不运。笔者尝治漫性肝炎,表现为脾胃虚弱、纳运失职、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甚或下肢微肿者,屡用每收良效,若午后腹胀较甚者,参合小乌附汤(乌药、香附),则行气消胀之力益彰,尚无耗散正气之弊。

施师临证处方时,苍术、白术习惯用炒炭入药,一则可去其燥,二则能增强健脾止泻之功。

二药运用,颇有法度。《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

扁豆衣——扁豆花

扁豆衣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质坚而脆,以色黄白、片大者为佳。味甘,性微寒,有健脾化湿,达肌行水,止泻止痢之功。扁豆花为豆科植物扁豆未完全开放的花,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清暑化湿之效。《本草便读》:“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季泄痢等证也。”

云茯苓——云茯神